搜索
大木的头像

大木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3/04
分享

终于没人管

张玲珑推着三轮车,筋疲力尽地进了家门,把大门一关,车上的东西也不卸,踉踉跄跄地走进洗手间,胡乱洗了把脸,对着镜子照了一会儿,突然哈哈大笑起来:“我哩个天,可没人管了!”然后抓起毛巾,狠狠地擦了几把,随手一甩,扭头便进了卧室,衣服也没脱,也不管是不是有灰尘,一头扑倒在软绵绵的床铺上,抱着枕头呜呜哭起来。

她想起去年这个时候,暑假刚刚开始,她把学生一个个目送回家,把教室整理得干干净净,迎接完学校领导的检查,和其他几个老师一起叫来一位收废品的,讨价还价后,把收存起来的学生们一个学期扔掉的废书本废报纸废作业等,卖了200多元钱,每人分了30多元后,就各回各家,开始过暑假了。当时对于卖废品的200多元钱,有人提议去吃顿饭,毕竟一个学期也没时间聚一聚,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来场“散伙宴”。可是,提议刚一提出,马上有人就反对了:“不行,你没听说山西老师自费聚餐被通报的事吗?我们可不要做第二个被通报的对象哦。”好嘛,一句话出口,办公室的人都哑然无声,沉默了几秒钟,向来泼辣开朗的张玲珑老师大叫一声:“当老师的低三下四,真窝囊,我当老师是国家把我招过来的,十五六岁的时候,我们啥都不懂,我们响应国家号召当老师,现在吃顿饭都被举报,有些人的脑子就是被驴踢大的吧!不吃了,给我分30块钱,买排骨去。这钱也不是我的,有本事告我去,就说我拿了学生的作业本卖钱买肉吃!”大家一听,都摇头叹气,无可奈何地按照张老师说的,“分钱买肉吃”。

老师们的“散伙宴”成了“泻火场”,大家不欢而散,暑假正式开始。

生活就是这样,你不喜欢的可能就在你身边;你逃避的,偏偏就让你赶上了。张老师气呼呼地离开办公室,一路走,一路胡思乱想。突然,手机响了,她从包里拿出手机,一看是家长打来的,食指一伸,在手机屏幕上划了一道美丽的射线,然后手臂一抬,接起了电话:

“喂,你好,小凯妈妈,有事吗?”

“张老师,你好,你也放假了吧?谢谢你一个学期来对孩子的教育,看到孩子的成绩,我开心得不得了,都是你管得严,教得好,谢谢你啦!”

“客气啥呢,都是自己的孩子。再说了,如果孩子不努力,我们当老师的再有本事也教不会,好好表扬一下孩子,鼓励鼓励他,但不要骄傲哦。”

“那是那是,不过,孩子还小,还是老师最关键。对了张老师,晚上想请你们几个任课老师吃顿饭,你方便吗?”

“不行哦,小凯妈妈,我晚上有安排啦,谢谢你哦!”

“张老师,不要再推了,两年了,你从来没答应过我,也没听说别的家长拉着你一起吃顿饭。你这样辛苦,我们也没别的意思,就是吃顿饭,别说你是孩子的老师,我们就是朋友,你也不该一直拒绝的。我知道,现在你们老师不容易,但是也不能总是躲着我们家长啊,你说是吧?今晚我们以朋友的关系坐一坐,你不要再推了。”

“对不起小凯妈妈,谢谢你理解老师,但今晚真有事,以后有时间再说吧。”

“张老师,我们真的想和你交朋友,没有别的意思。”

“我知道,小凯妈妈,我一直把你们当作朋友,既然是朋友,就不要为难我了,并且今晚我是真的有事呢。”

“好吧,张老师,还是你厉害,我说不过你,既然是朋友,我会尊重你的,但以后有时间,一定不能再推了。我向其他几个家长解释一下,你先忙,不打扰你了。再见。”

“再见。”

张老师的心里热乎乎的,眼里滚动着泪水。她是一个直性子,话直来直去,能说能干,老师们和她在一起很轻松,家长们也喜欢。但是,尽管如此,社交圈子却很小,除了学校老师,她和家长基本没什么往来,因为她知道,自己是老师,老师要有老师的姿态——这是93年刚入师范时她的老师教给她的,也是96年进入工作岗位后每位领导的口头禅。

老师的姿态是什么?

她走着走着,忽然就想到了这个问题。上课,改作业,辅导,教导孩子,教训孩子——这不是姿态,这是工作;很温柔,很和蔼,很平易近人——书本上对老师都是这样描述的,她做不到,她热烈,直爽,宽严相济,该表扬时毫不吝啬语言、表情、动作,甚至物质,该批评时严肃,严厉,甚至很暴力,她可是会打孩子手掌心的“女汉子老师”——这是性格,也不能算姿态;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谦虚好学,团结友爱,诚实守信——这是作为一个人的起码要求,也不该是老师的姿态吧。

她忽然想到了什么,立即皱起眉头,低着头走着,脑子里像电影画面一样一帧一帧闪过,然后,她摇摇头,表示不赞成,因为她觉得,作为一名老师,学生不遵守纪律,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德,她有责任去疏导,去教育,否则不配做老师;作为一名老师,学生违反了纪律,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她有责任去提醒,去教训,否则不配做老师;作为一名老师,需要和家长沟通,把自己的教育理念渗透给家长,取得家长的信任,而不是家长要什么就做什么,否则,不配做老师;作为一名老师,既要爱护自己的孩子,也要照顾自己的家庭,不能“种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否则不仅不配做老师,也不配有自己的家庭;作为一名老师,是乐观的工作者,要认可自己的事业,并用这种态度去影响他人,而不能埋怨,仇恨,计较,否则,不配做老师;作为老师,也是靠双手吃饭的,也是靠自己的劳动生存的,如果——

想到这里,张老师怔住了,她像意识到了什么,不敢往下想,但又不由自主地往下接着想:如果,利用节假日,做一些,靠自己,的劳动,的事情,从而获得一些,合理的,报酬,难道,就不对吗?难道,就不配做老师吗?比如,这个假期,我没有向家长透露一点“补习”的信息,但家长们在放假前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找我说“孩子放假了没人管”、“孩子基础比较弱,需要补一补”、“孩子不想去补习班,就想跟着老师”、“老师了解孩子,补习内容和效果,我们放心”……想着想着,张老师的头都大了!

我没向学生提,也没给家长讲,我本来就没有“办补习班”的想法啊!但现在,我该怎么办?校长在会上一再强调:“任何老师不得参与补习活动!”我已经向家长解释了好多遍,但家长就是不听我的,我该怎么办?

说句实在话,我作为老师,假期里如果没有“教育”任务,我能做什么?写小说,水平不够,我的视野有限,也写不出什么东西来,写出的东西局限性太强,都是教育故事,人物也都逃不了教师学生——不行不行,没有哪个杂志关注教育上的事,除非教师的小辫子被抓,否则没人理没人问——也怪了,千千万万好教师,万万千千好事情,没人在意,好像做这些事都是天经地义的,可一旦有哪个老师犯了一点错,无论大媒体小报刊,也不分青红皂白是非曲直,哪怕歪曲了事实,也要争前恐后抓报道先机,而老师们的正常生活,却引不起大家的兴趣——不写不写,写了人家也会说是无病呻吟,身在福中不知福,“老师的职业真好啊”,这是社会的普遍认知,到底怎么“好”,人家才不管。

创业,创什么业?我们除了对教育学、心理学、教学内容等了解之外,还有什么真本事?就像老公说我的,除了教书,我还真的什么也干不了!做了老师,生是教育的人,死是教育的鬼,想改换门庭,没有强有力的后盾,堪比登天啊。

张玲珑老师一路走着想着,也不知道和路上的熟人是怎么打的招呼,但“买肉”这件事她可没忘。儿子马上高三了,期末考试已经结束,这两天在家里休息,自学,她每天都想着做点好吃的给孩子补一补。想起孩子,她一直是愧疚。自从孩子上了学,基本没怎么管过,但要是孩子犯了错,她却是无情无义地批评教育,以至于现在孩子对她说的每一句话几乎都充满了敌对情绪。“种好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这是老公常常对她讲的,但是自己能有什么办法呢?早上7点要上班,中午偶尔回家,下午5点下班,但真正到家里最早是6点,如果哪个家长打来一个电话问孩子的事情,总不能像银行或者其他工作人员那样说:“对不起先生,现在我们已经下班,请您明天上班时间再来咨询吧!”就算是晚上10点有家长电话或者微信,也不能拒绝,哪怕是星期天也一样,因为“我是老师”!

“孩子决不能再做老师!”张玲珑手里提着一块肉,脑子里不断闪过这样的念想。“哪有这样的工作,没有明确的工作时间,却总被人说有寒暑假星期天美得很!”她想着,内心里充满了怨气,但是她知道,怨归怨,该怎么着还得怎么着,“这就是贱!”她恨得咬牙切齿,但明明知道自己“贱”,却改不了。

“也许都是这样吧,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我不了解别的工作,怎么能只用眼睛做对比呢?既然做了老师,就不辱使命,对得起这份职业吧,也是对自己良心的安慰,要是得过且过,也没意思呢。”这样想着,张玲珑就走到了自己家门口,立即咬咬牙,嘴角往两边使劲一挤,伸手敲了三下门。

儿子在家,很快就开了门,但一看是妈妈,也没搭话就扭头走了。张玲珑脸上像一朵花,笑呵呵地问:“今天在家写作业了吗?”

“嗯。”儿子就这么搭着话,已经回了自己的卧室。

吃晚饭的时候,儿子说起了假期上课的事情,张玲珑听了,心里又是一阵翻涌。

“妈,我们不能在学校上课了。”

“怎么了,要放假吗?”

“不是,学校说有人举报,政府不允许我们利用假期在学校补课。”

“你们已经是高三了,哪里的学校高三还有放假的?”

“我们也没放假,老师说了,由我们班家委会组织,按照学校安排统一上课,地方由家委会负责找,老师按照课程表正常上课,这样就等于学校没有统一安排补课。”

“原来这样。好,在哪里都是上课,你要好好利用这一年时间,拼一拼,不然,以后想拼也没这个机会了。”

儿子不答话,只顾埋头吃饭。这孩子,现在除了有事情需要父母出钱出力之外,基本上都不和父母交流。虽然是老师,但张玲珑知道,自己说的,和自己做的,根本无法达成一致,并且她了解到,很多老师都一样,在家长面前是“专家”,能给别人很“科学”的指导,但是对于自己的孩子,却无法用自己的那一套理论来进行教育。

吃罢饭,洗漱完毕,张老师终于可以躺下来。她闭上眼睛深深呼吸了几次,然后打开手机,看到置顶的微信信息有好多。首先是自己班家长的微信,有好几个家长给她发了信息,一直没顾上看。信息内容其实都基本一样,首先是感谢的话,接着就是向张老师提出来,希望孩子跟着她学习一段时间,也就是路上接到的那个家长的电话里的意思。张老师看着那些家长的信息,不知道如何是好,她一会儿想起校长说的“任何老师不得参与补习活动!”一会儿琢磨家长们的心理到底是真是假。她自己也不知道,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从相信每一个人,变得不得不提防任何人。最后,她统一回复道:

“谢谢你对我的信任,让孩子在假期里坚持学习,养成好习惯是必要的,我没有辅导安排,建议你去社会上的补习班看一看,有适合的可以参加,但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然后,便开始看儿子班级微信的信息,那里已经用“…”显示信息很多了,打开之后,弹出“109条新信息”,用手指一点,手机屏幕上便噌噌噌地跳到了未读信息的第一条。她一条一条往下看,越看越生气,越看越不舒服。

“孩子不补课,就轻松了吗?官僚主义,早晚有人撕开教育的虚伪与软弱这块裹羞布!”

她心里这么想着,隐隐地感到了一丝悲哀。

都说做教育最轻松,当老师最舒服,自己现在是有口难辩。有什么好争辩的呢?当社会上流行一种风气之后,是很难扭转的。别说关于老师的地位和工作有口难辩,就是现在的高考问题,不也是有口难辩吗?国家不断发文说,不允许对高考进行大肆渲染,不允许拿高考论教育质量,但是有谁听了呢?年年高考结束,各级地方政府都在对高考结果进行对比,高考前也在对学校下任务,比如儿子所在的学校,去年一早就收到了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一本217人以上”的任务,高考结束,政府就是按照这个任务进行奖罚的。重金之下必有勇夫,自古都是这么个道理,领到任务的学校怎敢麻痹大意?教育质量靠什么来保证?连普通工人农民都知道,没有充分的上课时间,没有题海战,是不可能的,这点认识比很多专家学者都准确得多。但是,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不知道什么原因,既要向学校要质量,又要满足“举报人的愿望”,逼着学校“不补课”。其实都在怀疑学生是举报者,因为学生的确想休息,他们的压力的确太大,而多数家长是极其渴望孩子在学校补课的。一是学校统一补课,孩子不用东奔西跑,家长少了不少麻烦,孩子的安全也有保障;二是学校统一补课,不用出场地的钱,补课费学校也是适可而止,不像其它培训机构以营利为目的,收取高额补课费;三是学校统一补课,老师都是专职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比较熟悉,补课效果比较好;四是学校统一补课,可以有序安排教学进度,对孩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教育,而不至于让孩子感到压力太大。如果说补课的坏处的话,就是让学生少了自由时间,让他们少了玩游戏的时间,至于说给孩子自由空间,自由发展,完全都是无稽之谈,因为我们的教育没有做好对孩子的这方面的教育,孩子对自己的时间难以把握。但是,纵有千般好,教育部门领导似乎看不到,一遇举报,不是想办法实事求是向政府向社会澄清,争取理解支持,而是果断打压。但真的压制住了吗?看看现在的高中,越是成绩优秀高考成绩喜人的学校,越是拼了命的补课。当一个优秀团队的人争分夺秒时,你却在逍遥自在睡大觉,你不垫底谁垫底?这是竞争法则,地球人生存的不二法则。

都不容易!

她在床上翻了个身,一想到高中老师的压力,高中学校的无奈,发自内心地感叹道。

这下好了,孩子所在的高中不能在学校正常上课,只能以打游击的方式去租场地补课了。群里家委会说,每个孩子先预交3000元,把场地租下来,然后按学校安排,下周开始正常上课,但任何人对外都不能讲有补课。

形式主义,假装糊涂!

因为儿子班里就有教育局领导的孩子啊!这种掩耳盗铃的事情,也只有教育部门在做,问问大街小巷的阿公阿婆,哪个孩子没有在暑假上课?

但我们的教育部门就是看不见,就是不知道,装得挺像!

我们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出在“民不告,官不究”,没有发现哪一位领导,在大街上看到不合理事情,直接出面解决的。你们的良心真能过得去吗?

思想越发达的人,她其实越累。张玲珑老师早已经体会到了这一点,但是她却说自己很享受,并且还自嘲说:“这世界应该感谢我这样的人,时刻关注社会问题,吐露不满心声,却又阳光快乐,热爱生活,尽管不大讨人喜欢,但总能给别人以提醒,不至于做得太过分。我是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人,也尽了自己的一份力,心安理得,累也幸福。如果都没人指出问题,只会点头叫好,恐怕很难推动工作向前发展。”

“反派人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历史的推动者!”

想到这儿,她不不由自主地笑了,心情似乎也好了很多。

让她意外的是,第二天一大早,有人敲门,她打开门时,却看到几个家长站在门外,她连忙把家长请到客厅,问他们什么事,经过交谈,她才知道,家长们这次是“强迫”她给孩子补习的。她犹豫了很久,终于还是没能抵得住家长们的“轮番轰炸”,同意暑假里带孩子辅导作业。

丈夫回到家后,她把假期里要带几个孩子的事情讲了,丈夫很替她担心,提醒说:“现在抓这么紧,你这样做可能风险很大。”

“是他们几个家长非要送来的,我不想带,但他们说孩子在家没人管,就想找人看下孩子,跟着我还能学点东西。”

“说是那样说,但是如果被人举报了,没人站出来替你说话。”

“家长们说,他们自己签个责任书声明之类的,如果有人查,他们出面解决。”

“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是收费的事情,你要慎重,不如想点别的正当的事情来做。”

“我大不了不收费,带孩子辅导没什么见不得人的,教孩子读书学习就是当老师的正当职业,不做这些,我还能做什么?扫大街去,有人要吗?我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别人,没什么不对。”

“你不要急,还是小心为好,自己看着办吧。你可别忘了,你们学校的章老师,生了病,无法正常上班,提前退休在家,去年因为带几个学生还被通报批评了,差点丢了退休工资。”

丈夫也没什么理由完全制止她去带学生,却真的为她担心。她心里很难过。做了老师,就这么难吗?我这是靠自己的人格和工作能力来赢得家长的信任,不偷不抢不受贿,怎么就不是“正当的事情”了?她想不通,不知道自己当了老师到底做错了什么。

遮遮掩掩中,张玲珑便和几个孩子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暑假。那几个孩子来到她家,她像照顾儿女一样问长问短,作为他们的老师,又指导他们写作业,解答问题,还和他们做游戏。他跟孩子约定,学习写作业的时间为30分钟,然后玩游戏20分钟,学习时不准说话,有问题要及时提出来,让老师解答。孩子们当然很高兴,因为在家里时,爸爸妈妈从来不允许他们玩的,常常是一坐下来一个上午或者一个下午,一旦走了神,就会被教训一顿。现在不用那么难受了,张老师给他们安排的时间里,玩耍和学习的时间几乎一样了。

一周之后,家长跟她交流,说孩子这几天有很大改变,回家写作业或者看书时很安静,如果爸妈想中间插话,孩子会说:“不要打扰我,老师说,学习时要专注。”他们普遍感觉孩子会管理自己的时间了,然后又是一大堆感谢的话。

但是很遗憾,等到第8天的时候,学校校长打电话给她,直接告诉她:“在家里补课的事要立即停止,教育局可能要查你了,有人已经举报。”她想解释,但一想,跟校长有什么好解释的?现在是一百张嘴也解释不清楚,“事实清楚”呀!她就答应了校长,马上停止补习。然后她告诉了所有的家长,家长们马上就炸开了锅,说要到市政府说理去,要找教育局局长求情去。她无力地请求道:

“求求你们了,这几天补习也不收你们的钱,以后你们自己带孩子,在家里学习吧。孩子们都很懂事,一定可以管好自己,过一个充实的暑假。”

那天下午,校长打电话给她,约她一起去教育局信访科。她预感到事情的不妙,就跟着校长去了教育局。

教育局副局长和她见了面,直接告诉她,有人举报了她,并且是实名,还拍了照片,就不要再遮掩了,把事情一五一十讲出来,让教育局好向社会做个解释。

她还没张口,眼泪就吧嗒吧嗒掉落下来了,一会儿就哭出了声,现在她一肚子委屈,也不顾了形象,一股脑倾吐了出来:

“李局长,你既然这么告诉我,我也知道你的好心,我现在毫不隐瞒,都说给你。那天下午送完学生放假……李局长,我对得起家长,对得起孩子,对得起良心,更对得起咱教育。我也不求你们谁来表扬我,给我鲜花掌声,但我们当老师的总得有自己的尊严吧,我们也是靠自己的双手,靠自己的劳动吃饭的呀,怎么就这么难呢!我现在感觉特憋屈,我做得好,被家长围着捧着也不行;做得不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自己心里受不了啊!我真不想在教育上待了,但是李局长,你帮我想想,我做了二十多年教育,现在还能干什么?我真的是什么也干不了啊!……”

张玲珑痛哭流涕,哭着,倾诉着,李局长坐在对面,看着,听着,没有制止,也没有插话,任由她把心里的话一股脑倒出来。从他的眼神里,能看出对张老师的理解和同情,但也能看到他的无奈,一位教育局领导的无奈。

等她哭诉完,坐在一边的信访科科长先发了言:“张老师说出了心里话,也吐露出了很多老师的心声,但是,政策的事情,我们还是要遵照执行的。”

这时候,李局长朝科长摆摆手,科长马上停止发言,等局长表态。李局长看了一眼坐在办公室里的校长、科长和张玲珑老师,轻声说道:“上午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位领导讲的,说张老师这次补课,不是自己组织的,是被逼的,我们要听听张老师的心声,了解真相,然后向举报者,向社会做一个答复。我们的老师现在都在夹缝中生存,普通教师的普通生活报道得极少,甚至对正面的奉献的事迹宣传的力度也不够,但是一旦有一些负面的东西,马上就会被大肆宣传,造成了教师在人民心中形象受损,我们国家正在想策略改变这种局面。张老师这件事,事实是张老师为孩子着想,满足家长的需求,并且利用自己的业务能力来引导孩子成长,这应该是一个正面典型,但是被不明就里的人,抓住了政策中不明确的某些条款,对张老师进行举报,这是这件事的始末。你们信访科对这件事再进行梳理,简明扼要做出对社会的说明,既要保护教师的尊严,又要维持教育底线,也不能让人误会教育局有意袒护,材料整理好之后,发给教育局班子成员,具体处理文件等教育局班子讨论后再对外发布。张老师,你也不要太担心,如果以后不再组织,这件事也就到此为止了。你也好好过一个暑假吧。”

就这样,暑假的补习结束了,虽然最后没有被通报批评,但教育局对外文件提到的“张玲珑老师认错态度端正,及时中断了不良社会影响的继续发展”等字眼,还是让她极不舒服,再加上不少老师和家长安慰的电话,让她充满了愤怒,她终究不承认自己“有错”,哪来的“认错态度”?但她却无力申诉。尽管家长们磨破了嘴皮要给她补课费,甚至家长向她明确表态:“收了钱,你也不用担心,大不了我亲自找市长去,其中的关系你也不用问,我们家长心甘情愿,你怕什么?再说了,你付出了劳动,理应得到报酬,这是我们的分配原则,多劳多得是法律支持的。”但最后,她坚持自己的态度:一分钱,一点东西都不要家长的,干教育,她心安理得,自在得劲儿!

一眨眼,又是一年,张玲珑的儿子也参加高考了,尽管考得不理想,但走一般院校还是有把握的,她这个知足常乐的人,绝对知足了。如果说不满意,那就是儿子说了一句:“报别的学校可能没把握,但师范院校应该没问题。”她真不愿意让孩子再走教育这条路。

她尤其想说的是,她这个“女汉子”今年终于可以利用假期做点自己的事情了。这不,国家政策放宽,不再对“地摊”商贩围追堵截,并且肯定了这种人类最原始、最有生命力的商业活动。刚一放假,她就理直气壮地在网上查找货源,最后还亲自跑了一趟义乌小商品城实地考察,最后拿定主意,买了一辆三轮车,开始摆地摊了,虽然累了点,但是她终于可以长出一口气:“终于没人管!没人举报一位死心塌地的人民教师摆地摊是违反政策的事了,我终于可以实现‘多劳多得’的梦想。”

“但我不甘心啊,不是怕吃这个苦,但我不明白,为什么硬逼着我一个造原子弹的去卖茶叶蛋啊!”她抱着枕头无声地哭着,也自嘲着自己的新生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