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昨天夜里又下了点小雨,这会刚刚停住不久。秋天经过雨的洗礼,即将变为冬天,大清早就吹起了凉风。幸而今天风虽大,但是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刘春花又起了个大早,许是上了年纪,睡眠质量大不如前,便索性不睡了。她匆匆做完个人卫生,煮了点饭吃了吃,就搬了个大摇椅坐在屋檐下晒太阳去了。
屋檐被透明棚子罩住,透不进风而且更加暖和,刘春花打了个哈欠,慢慢摇着椅子,享受着早晨的美好时光。
她今年已经六十而有四,是个的的确确的“自由身”。她的子女孝心很大,经常来探望他们,加上她还有点退休金,所以她和她老伴的日常生活开支并不用太操心。之前还总嚷嚷着找点事干,但是后来发现自己身子因为劳累受损,终是不堪重负了。所以她现在对物质的现实生活不再那么执着,开始准备过自己的老年生活,她也觉得人应该服老,想开点豁达点,会过得更舒服。她的身体是停歇下来了,但是她的脑海却越发不平静了。
她最近总是想起以前的事,站在现在这个年纪回望过去,仿佛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有些记忆就如同石子落入大海,再也没有回音,但是有些回忆又像初春嫩芽,在脑海中不断萌起。或许人上了年纪都会对过往感慨万分,或悲或喜,早已是千帆已过,不能够再设身处地地感受一遍了。刘春花也明白这些道理,但是既已经历过,便成为了自己的一部分,对于这些刻骨铭心的经历,再回首,又会有一番别样的感觉。
由于天气太过舒适,刘春花在暖和和的阳光下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此时,时间刚过八点钟。整个世界开始忙碌起来,鸣笛声、喊叫声、笑声不停地钻入刘春花的脑海,随之而来的是她自己的梦——她儿时的一段回忆。
她梦到好像回到了小时候住过的小村庄,那里是平原,地多,土路多。那时候她十多岁,上小学,她喜欢到处跑,一会到村东头爬爬树、捉捉虾,一会去村西头看一伙同龄小孩在做什么好玩的事。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她虽然像皮猴似的,也不爱学习,但是她对于大人还是很尊敬的,因为她总觉得大人很懂分寸,有着她所不知道的技能。回忆像走马灯似的,一帧帧在脑海闪现,不禁让她沉溺其中。忽然,梦中起了大雾,刘春花看不清自己和世界,不知道身处何处,内心恐惧,便想要逃跑,可是身体却动弹不得。她想要挣扎喊叫,就在这时,有一个人走入了雾里,并且过来牵起了她的手。刘春花感受到了有人过来,她想要看清她的脸,但是依旧一片大雾,但是凭感觉她内心直觉到,这个人是小哑巴。
二
小哑巴是刘春花儿时遇到的一个小女孩,她叫恬恬。恬恬比她大三岁,不会说话,好像是先天性的,具体的刘春花先前也没特意问过。恬恬是从城里来的,与村里的孩子们不同,她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她懂得很多,她看过很多很多书,知道很多很多故事。这是她听她妈妈说的,她妈妈还要她跟着人家好好学习学习。因为刘春花家就她一个孩子,所以她爸妈对她很上心。碰巧他们家挨着恬恬外公外婆家,之后听说有这么个哑巴从城里来,而且知道很多,她觉得很新奇,带着许多疑问,她决定去接触接触这个小哑巴。
刘春花第一次和恬恬说话是因为一次游戏。那时候一群小孩围在刘春花家门口玩一二三木头人,一个人在前面背过身数数然后回头,几个小孩站不住东倒西歪,惹得人哈哈大笑。许是笑声太大、太吵,恬恬也忍不住出现在家门口观望起来,她看着其他孩子们放声大笑、跑来跑去,好生热闹,不过她不敢上前,她清楚地知道不会讲话是无法好好融入正常人的。这时候刘春花正巧乱动被发现了,她要去数数,而这时她也发现隔壁有个脑袋探了出来,有个身影在门口徘徊。于是她走向了恬恬,问她,你是不是也想玩呀,这个游戏不难的,数数默数就可以,没关系。不过这时其他孩子有了意见,“她是个哑巴呀,那她能不能跑步啊……”“我妈妈说不要带她玩,不然不知道会出什么事……”“看起来她也不是想玩,别管她了,来继续吧……”听到这些细细碎语后,恬恬开始畏缩起来,她转身就想离开,这时刘春花开口说:“我妈妈倒是说我们要学会和恬恬这类人交朋友呢,她不会说话也不代表她啥也不会啊,李二狗你不认得几个字,但是爬树倒是很快呀。恬恬我们一起来玩吧,来尝试一下。”说完,大家都哈哈大笑,李二狗也不生气,因为这是个事实。刘春花一直在“怂恿”恬恬,其他孩子只是看着,却也并不抱怨,估计是他们都对恬恬感到好奇。恬恬听到刘春花真挚的邀请,她内心也动了动,朝孩子们走了过去。他们便又开始了游戏,刘春花去前面数数,故意放水。后来逗得孩子们咯咯笑,恬恬也翘起嘴唇笑了起来。天色渐晚,伙伴们一个个都要回家了,看着他们一个个离开,刘春花问恬恬今天玩的还开心吗,恬恬点了点头并笑了笑。这时刘春花妈妈把她喊走要去村里小卖部买点东西,她们便告了别,分开了。
刘春花对她妈妈表示恬恬是正常的,只是不能说话而已。她母亲是很明事理的,让刘春花跟恬恬学习长处,不要在乎短处。刘春花听说过恬恬懂得很多,也想要再多了解了解。
有天刘春花正巧要出去继续“探索”世界,就遇到了恬恬在家门口坐在马扎上看书。对于她这么个“不学无术”的孩子,那自然是不感兴趣的。但是鬼使神差地,她走过去看了看恬恬看的什么书,是《西游记》的儿童读本。这么有名的书刘春花当然也知道,里面的故事也略知一二,但是未曾详细读过。看着恬恬看得这么津津有味,她也把脑袋凑过去准备凑凑热闹。她问恬恬:“这书哪里最精彩呀?篇幅太长了,我读不下去。”恬恬听到她的话,便将一片叶子卡在她读的部分,去翻找大闹天宫这部分去了。找到后她抬起书,示意刘春花看看。刘春花就按住自己躁动的心去翻了翻,读本上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刘春花也慢慢地入了迷,尤其是孙悟空的反抗精神极其迷人,她也觉得恬恬很厉害,这部分真的很精彩。她看完后对恬恬说:“好吧,真的很精彩,谢谢你的分享,你继续看吧,我回头再找你玩。”恬恬点了点头,继续埋头看书去了。刘春花又要去玩了,不过这一路上她一直在咂摸这段故事,慢慢也咂摸出了点味来。她想,以后要多去找恬恬要点故事看看。
在那以后,刘春花经常去找恬恬,有时候带着她出去走走玩玩,不过恬恬大多是看着刘春花上蹿下跳,自己没那么有活力。刘春花经常让恬恬翻点故事给她看看,她本来就对读书没兴趣,她爸妈对她学习是挺上心,但奈何自己无心,也就没有这么多书。但是现在不太一样了,她想要知道更多,而恬恬也很愿意分享自己觉得好看的故事。慢慢地,刘春花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比如:《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空城计等故事引人入胜,这其中足见诸葛亮足智多谋,不过恬恬这样写着,评价一个人要客观,诸葛亮确实很有智慧,但《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是有区别的。具体什么区别,好像是司马懿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觉……”刘春花也记不清到底是什么了,只是觉得很深奥,看不懂。她后来还慢慢知道了繁体字是什么,听说古籍都用的是繁体字,令人头疼。她也很喜欢看童话故事,因为童话故事书上不仅仅是文字,还有很多精美的插图。她完完整整地读过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对于其中的故事,她觉得很有趣,不过里面很多公主王子对她来说太遥远了,只是当故事看看就好。
分享越来越多,她们的关系也就越来越近。
三
恬恬和刘春花慢慢地熟络了起来。刘春花知道了恬恬以前在城市里生活,只不过她对城里的事只字不提,刘春花也不便追问。她觉得恬恬很聪明,读过的书都记得很清楚,并且很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恬恬虽然不会讲话但是也仅此而已,就像个沉默的正常人似的。她在生活上很独立,会自己洗衣服、做饭。刘春花还尝过她做的饭,虽然比不过她妈妈,但真的挺不错。
恬恬情绪很稳定,性格很安静,每次刘春花一放学,就带着她出去玩,不过大多数时间是带着书的,刘春花有时候疯玩,有时候就看着恬恬看书。恬恬也很乐于和她一起看书,和她说说笑笑,当然恬恬不能说,就总是笑。
两个孩子这时都觉得自己交到了个好朋友。
随着读的书越来越多,刘春花对学习的态度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浑不在意,直至小学毕业,她的成绩已经拥有了一个可观的进步。她的父母对她的学习很上心,因为他们希望刘春花能走出这里。所以她的成绩还没出来,她父母已经着手准备升学的事情了。刘春花的父母想要刘春花得到更好的资源,以他们决定先试试县里的初中能不能进得去。而刘春花想的是去镇上的初中,毕竟县里竞争那么激烈,而且两三个星期回不了家,路程还像那种无聊的长篇小说又臭又长,家里还有家人和朋友,所以她并不想去县里。但是刘春花根本犟不过她父母,她父母对她抱有期望,她无法反抗也不能反抗。刘春花也不是会画地为牢的人,既然已经这么决定了,她换了个角度想,说不定她真的能够变得更好,但是她放不下她的家人和朋友,放不下那些美好的事物。……想到这,刘春花觉得要学会舍弃太难了,怎么能放弃这些爱的事物去寻找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呢。这时刘春花不懂什么叫未来,但是她知道那是一个遥远的地方,那里可能有更美好的东西,但是现在的事物在不在那里,她并不知道。
时间催促着每个事物的诞生、成长、成熟、衰落和死亡。
刘春花升学的事情很快有了结果。好巧不巧,这一年县里换了个领导,这个领导极其重视教育的公平性,他综合考察全县各地的教学情况,决定按照学生数量和质量分配县里初中的入学名额。今年县初中建成了一个新的校区,所以名额将会大大增加。刘春花所在的乡镇学生数量是整个县最多的,但是总体成绩却不太理想。所以分配的名额与其他镇相比老校区的少一些,新校区多一些。刘春花问过了,她班里成绩数一数二的同学都要去县城继续读,也有成绩不赖的同学因为家庭等问题留在了镇里,刘春花也依旧犹犹豫豫。后来县里发通知说了,今年县城里的初中算是扩招,有意愿的可以试一试。刘春花爸妈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他们觉得是老天在帮助他们的孩子好好读书,就算以前那个老校区进不去,现在还多了一个,不管其他条件怎么样,在县里教育资源也不会太差。他们决定报名试试。刘春花知晓这一切后并不喜悦也并不悲伤,只是将要茫茫然接受自己的命运,有些头晕罢了。
毕业考成绩没过多久就会出来,刘春花觉得自己发挥得还不错。所以她父母坚定了要报名试试的这个念头,结果很快就要出现在与这个事相关的每个人之间。刘春花也在慢慢接受这一切。前些天,她照常去找恬恬玩,恬恬看到她愁眉苦脸,就问她发生了什么,她就全盘托出,都告诉了恬恬,她也知道自己即将与恬恬分离去往陌生的地方。恬恬听后并无惊讶,她知道升学是件很重要的事,因为她也曾上过学。好学校当然很好,只不过有太多其他因素阻碍我们前进,而我们正需要克服困难,不断成长。父母为孩子操心是件很正常的事,我们要理解他们,但是孩子并不能以此为正常,要懂得感恩。恬恬把这些心里话写下来给刘春花看,刘春花看后沉默了一会后说:“你说的是对的,我都知道,但是……算了,我也应该学会放下一些东西,那我就去县里吧。但是你可不要想我啊,虽然我是会想念你们的。”恬恬听后嘿嘿笑了笑,她又写,没关系,我们会想念你的,在学校交到其他好朋友别把我们忘了就行,不过好好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后来,她们又聊了很多,恬恬多是在安慰刘春花,刘春花也慢慢想开了,不就是小小县城,没什么好怕的。
看到刘春花的意愿略微转变,她父母很高兴,这样才能好好地面对以后。家里做了一顿丰盛的餐饭,刘春花还邀请恬恬来她家里吃饭。刘春花父母很欢迎恬恬来,他们心里明明白白地知道恬恬对刘春花的影响极大,恬恬安静的个性与刘春花闹腾的性子碰撞时,刘春花也会被恬恬的沉静吸引,这对她的成长无疑是很好的引导。就算恬恬不会说话,那她也是个优秀的孩子。不只是恬恬,她外公外婆也受到邀请,刘春花父母在他们面前狠狠赞美恬恬,说恬恬还很小,读过的书竟然这么多,还这么沉着安静,真是个厉害的孩子。恬恬外公外婆只是一直说没有没有,小孩闲着没事干而已。总之,饭吃得不错,两家都很高兴。
刘春花的成绩出来了,是她的老师在下午的时候过来通知的,考得很不错,比以前进步大多了,正正好卡在新校区的线上。这个消息就像是铁板钉钉的,对他们来说喜悦但并不惊讶了,刘春花父母当即决定现在就要收拾东西。刘春花则表示时间还早,而且她也不需要太多东西。可是父母不听,开始早早为孩子准备,也开始念叨要再接再厉,我们不在身边也不能松懈,照顾好自己……刘春花虽然不想听,但这些听惯了的话还是深深按进了心里,不过她现在想的是要好好享受这个“最后”的假期。她要将家里饭菜的味道刻进心里,所以她央求着妈妈做了好多次大餐,她还跟着爸爸去河里捉了好多鱼虾,来丰富餐食。她还去地里帮了点忙,虽然她人小,但是劲可不小,但是很累,外面的世界诱惑也很大,所以没多久她就去找人玩去了。她和经常一起疯玩的伙伴们聚在一起,其他人都知道她要去县里了,路途远,假期少,这意味着很久不能在一起了,李二狗也贼兮兮地说:“你尽管去,这里我们还有人呢,没你也没啥事,好好学,以后学好了也别忘了我们。”刘春花也知道他,只会欠欠地说话,不过她也知道他们也都舍不得。所以,他们要好好玩一个假期,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谁知道以后会什么样呢。她也会去找恬恬,她想问恬恬以后想做什么,恬恬写道,能做什么就做什么,船到桥头自然直。刘春花知道,这是写给她看的。刘春花也就不再问了。恬恬总是鼓励她,外面有很多新鲜事物,像她这样的孩子一定很适合,恬恬也说要多小心,世界上不只有好人。
刘春花也常常想,去那儿会见到很多没见过的东西吗?会很累很辛苦,比种地还辛苦吗?人们又是怎样的呢?刘春花知道这些疑问得自己亲自经历才能知道,到那时可能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四
时光悄然而逝,快乐的或悲伤的或愤怒的事物一概被时间留住,困在时间的长河中。
刘春花的这个快乐假期即将逝去了。开学时间到了,刘春花的行李不算很多,因为她只装了自己会用的,其他爸妈乱塞的,她就放回去了。刘春花的妈妈将会和刘春花一起去,爸爸在家里看家。天还没亮,她们和同乡的一起,问了个拉车的,就准备出发了。车上坐着三个大人和小孩,行李和一些货物放在一起,就这样颠簸着到了县城。车顺路把刘春花母女放下,接着去送其他人了。
到了学校门口,人这时候还不算多,她们提前两天来的,好让刘春花多熟悉熟悉。不愧是新建成的校区,外表看着崭新。她们看着指示图,问了些人,找到了宿舍,宿舍是小小的十人间,除了刘春花还来了两位学生,她们的家长开始聊了起来,孩子们却比较见外,毕竟是以后要一起度过几年的人,也不能随便说话,不过刘春花不管这些,也和她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同时,刘春花催促着妈妈和她一起拾掇东西,把行李安放好以后,就去校园里转悠,不过一会就找到了教学楼和食堂。教学楼里用的木桌子,但并非都是崭新的,一大部分看上去有些年头了。食堂里面很干净,看起来还没人用过。中午她们就简单在外面对付了一顿。一路上刘春花妈妈又叮嘱了很多,刘春花听的点头都要点累了。
日头西斜,拉车的来了,刘春花妈妈要回去了,她们短暂拥抱了片刻,就分别了。刘春花下一次放假拉车的还会来接这些孩子回家。刘春花要独自开始她的初中生活了,又回到宿舍,其他家长也都走了,刘春花喊上另外俩人准备去吃点东西,再熟悉熟悉校园。
两天时间就这么过来了。学生们这两天陆陆续续都到齐了,要正式开学了。她们有开学仪式,过了之后就开始正式上课。刘春花这几天交了不少小伙伴,一起吃饭的、玩的、去厕所的……不过,令她头疼的是,课程内容对基础不扎实的她来说比较难,多了些学习科目更是增加了她的负担。自从开始上课以来,刘春花自认为学的很心累,所以就想要休息,慢慢地,听课效率也不如以前。
所谓祸不单行,后来,还有一个她自认为的好朋友在背后说她坏话,刘春花去找她当面对质,两人闹了一场,终究是另一个人落了下风,问她为什么这么做,她也只是说我就是看不惯刘春花。刘春花心就更累了。就这样过了一个月,刘春花终于迎来了初中的第一个假期,她兴奋极了,最后的几节课她压根就没听,一下课就去找拉车的去了。
到家时已经傍晚了,刘春花爸爸妈妈在村口等候多时了,见到孩子终于来了,他们急忙向前迎接。刘春花一下就蹦下来了,然后跟着父母回家。一路上刘春花绘声绘色地讲在学校发生了什么,她有什么感受,不过她并没有说关于学习的事,不想让父母担心。
吃了一顿大餐后,刘春花要去见见许久未见的朋友们去了。她先去找了恬恬,有直觉告诉她,恬恬想听她说话。她一见到恬恬,先问了问最近过得怎么样,恬恬写道最近很平静,看看书,散散步,你呢?刘春花就顺势倒了一大堆苦水,说得自己都有些口干舌燥。听完后,恬恬随即写下:学习是很苦很累的,但是这样就更需要坚持,要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我相信你可以的!有些人就是心眼坏,不要理他,远离他……恬恬写的时候脸上露出一丝悲伤的情绪,不过转瞬即逝,刘春花还以为她看错了,便没在意。恬恬写了很多宽慰刘春花的话,刘春花看完后,心里直道,果然还是恬恬最懂我了!之后她又去找了其他朋友,聊了聊最近的生活,互相安慰并且鼓励。补充了来自家人和朋友的能量之后,她又要启程回学校了,临走时十分不舍,但还是毅然决然地上了车,并且把头生生别了过去。
回到学校又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学习生活,与此同时,村里也发生了些事。
五
恬恬又要回城里了。刘春花父母知道这个消息时,恬恬已经被接走了,他们很惊讶,就问她外公外婆:“在这里生活的好好的,为什么要回去?”她外公外婆摆摆手说:“她爸爸妈妈想她了吧。对了,恬恬还给春花留了一封信,咱们都不能看,等春花回来给她。”刘春花父母接过信,心里想着,刘春花知道恬恬走了心里应该很不是滋味,而后说:“好嘞,这是孩子间的秘密,我们不看。恬恬是个好孩子,那她还会回来吗?”恬恬的外公外婆摇了摇头说他们也不知道,估计一年半个月不回来了,但是有机会一定会把她再接过来,毕竟这里也有她的朋友。
再看刘春花那边,一股莫名的使命感让她觉得自己需要努力学习并且追回之前落下的。只是有些事嘴上说说容易,实施起来困难万分。她现在常常去找老师和同学请教,一开始仍然是云里雾里,不过刘春花硬着头皮在坚持。
第二次假期要到来了,这次刘春花虽然高兴,但也没把学习落下,带了几本书回家看。这次回到家,她爸妈脸上高兴之余还有点担忧的感觉,她还以为是担心她过得不好,她刚要宽慰父母,就听见妈妈说:“春花,给你说个事,答应妈别太难过。”刘春花懵懵地点了点头。她看见妈妈走进屋里拿出了一封信,妈妈说:“这个是恬恬留给你的,我们都没看。恬恬她回城里去了,她爸爸妈妈来接的,估计是想孩子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你别忧心,等她回来可以再好好和她玩,实在不行你也可以给她写信。”听完妈妈说的话,刘春花有些怅然若失的感觉,懂她的朋友走了,她本来还想再去找她聊天的……她吃完饭后躲进自己的屋里开始看信,信里的内容让她大为震惊。
信里恬恬先是对刘春花进行了一番安慰,让她不要伤心,好好生活。接着她将自己来到村里的理由进行了解释。她说她觉得自己过得很辛苦。她说自己并不是一个先天不会说话的孩子。她小的时候生了一次重病,当时家里正是没钱的时候,她父母东拼西凑去给她治病。她难受时就一直哭,由于治疗时间过晚,硬生生把嗓子哭哑了。后来病治好了,却发现嗓子已经无力回天了。她父母也很悲伤,一时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于是后来他们努力赚钱,为了能给她更好的生活。不过赚钱赚多了,对亲情也就有些疏忽了。到了恬恬适龄上学的时候了,可是恬恬不会说话该怎么上学,聋哑学校在当时尚未普及,而恬恬父母希望她能学习知识。此外,他们认为恬恬是个很听话懂事的孩子,除了不会说话其他的都能自理,所以他们决定把孩子送进正常学校学习。可是他们并不知道正是不会说话造成了恬恬莫大的痛苦。
他们联系了一所学校,一开始学校不太想接受这个孩子,但是架不住他们太热情了,就让恬恬入学了。恬恬在学习上算是“一帆风顺”,听课认真、成绩优秀,但是在人际交往上却是一路坎坷。在信中恬恬对于这些并未具体列举出来,但是刘春花可以看出她的无奈。后来的一件事让恬恬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或许是前几次矛盾的积累导致了悲剧的爆发,恬恬遭到严重歧视和霸凌,或许是出于嫉妒,或许是出于轻视。刘春花并不知道什么叫霸凌,但是她知道这是欺负人。恬恬一开始想要反击,可是她是个哑巴啊,文字在这些充满恶意的人面前比语言还无力。她在班上有个好朋友,之前在她白白受委屈时出来维护她,可惜的是,不久她就转走了。
自那以后,恬恬变得更沉默,可能是孩子间的恶意更让人无地自容,所以面对流言蜚语,恬恬的口真正地发不出声音了。她后来求助过父母,可是父母越来越忙,她还有个弟弟需要父母照顾,他们说要去了解这件事,但是未曾真正解决。时间久了,恬恬再也待不下去了,她的内心也封闭。
后来一堆辛酸波折,这件事得见天光,老师和父母都恨自己为什么没早点发现、解决,那几个学生只受到了处罚,而恬恬却退学了,她的内心更加敏感,承受不了太多事了。她去外公外婆身边也是为了散心,人多的地方她会不舒服。现在她觉得这样也好,虽然不能接受更多知识,但是情绪安静平和了。
她在信的最后这样写着:我这一生遇不到更多人了,我已经被困住了。你不需要去理解这是什么意思。总之,得到了你这个朋友我很开心,我看过许多故事,它们很有趣,给你分享之后,它们好像更有意思了。我知道的东西虽不算多,但是也是知道一些的,它们仅存在于我的脑海,发挥不了什么价值,这下感觉我有点用了。你看完后不要觉得我可怜,我只是讲述一下我的经历,让我们的下一次见面更加释然,我会再回去的,这段时间你要好好生活和学习,学习真的很重要,学好了你可以去很繁华的地方。遇见挫折要努力克服,遇见事情尽情说,不要当我这种“哑巴”,期待下一次再见!
刘春花看完后觉得恬恬真的很苦,并且觉得自己身临其境了,她恨那些蠢笨的人只会看外表,也伤心为什么恬恬父母不早点将她带离苦海,如果是她,她可能根本扛不住这些痛苦,这样一看,她觉得自己很幸运,很幸福……很多思绪不断翻涌,一片混沌,想说点什么,但是话到了嘴边却说不出口,好乱,好乱。之前恬恬看起来安静但是强大,比刘春花自己强多了,可是现在看恬恬是更需要关心呵护的。想到这,她决定要写一封回信给恬恬。
刘春花在信中并没有过多涉及那件坏事,她只是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伤心、惋惜和愤怒。除此之外,她还表示自己很想念恬恬,自己觉得恬恬很厉害,希望她早点回来看望她。信写完后交给了她父母,让他们问问恬恬外公外婆地址,帮忙寄出。对于恬恬那封信的内容,她对父母只字未提,而恬恬外公外婆想必不说也知道。没等信寄出刘春花就要回学校了。她对她父母千叮咛万嘱咐,生怕忘记了。刘春花父母在刘春花走后两天就把信寄出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收到。此时距离恬恬回城里已经一个月了。
六
在距离刘春花下一次放假仅剩两天时间时,噩耗再度传来,刘春花父母听恬恬外公外婆说,恬恬死了。
在极度震惊的情况下,恬恬外公外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们真相。除了恬恬告诉过刘春花的事,恬恬回去之后,她们家做了好多饭菜,买了许多零食和玩具,为了哄恬恬高兴。在他们看来,恬恬也是真的很高兴。
一时的欢聚一过,恬恬父母又要去忙活了,但是这次给恬恬留了很多她喜欢的东西陪着她。后来她说要回去,父母说再等等,等你适应适应就好了。他们还是想把她送去读书,可是她已经没有气力面对了。接下来的每一天,恬恬一个人在家看书,爸爸妈妈接着弟弟在夜晚一起回来,弟弟也要上学。离恬恬上学的日子也近了,她和父母的话也少了。
有一天下午,她就这么坐着看书,晒着太阳,脑子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眼见她起身出了门,可能是想透透气,但是她在马路中停住了,不知道那时怎么会有小汽车正好失控了,撞向了恬恬,她最后倒在了血泊中,当即断气了。
“小汽车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他们赔了很多钱。当初就不应该让孩子回去啊!”恬恬外公外婆说。刘春花父母倒吸了一口气,直叹人生无常啊,震惊和惋惜充斥在他们之间,他们颤颤地问:“这孩子怎么就这么没了啊!那春花给恬恬那封信她看了吗?”恬恬外公外婆说他们也不知道,恬恬父母只是说恬恬就这样走了,这事是昨天发生的了。世事无常啊!刘春花父母也不知道应不应该把这事告诉刘春花。出于对孩子的尊重,他们决定把这事给刘春花说,就算她会伤心,但是比被蒙在鼓里好。
恬恬的葬礼很简单,她父母悲痛欲绝,自然没精力操持,只和几家亲戚吃了顿饭,就下葬了,葬在了她外公外婆在的小村庄里。
刘春花又放假了。
她蹦蹦跳跳回到家,就看见爸爸妈妈脸色不太好,她便觉得有什么事。她高高兴兴地吃过饭后,帮爸妈收拾了一下碗筷,就准备写作业了。她又想起来给恬恬的那封信,她就问她妈妈:“妈妈,你听恬恬外公外婆说我的信寄到了没有啊?”她妈妈听见这个名字就觉得像有颗大石头压在心上,随后她妈妈也把她爸爸喊来了,他们要一起给刘春花说这件事。话就在嘴边,但是难以开口,一再犹豫,最终刘春花妈妈复述了一遍恬恬外公外婆的话。刘春花听完之后,当即就落了眼泪,她年纪尚小,虽然不懂得太多,但是死亡这种事还是明白一点的。这意味着以后再也见不到这个人,无论天南海北再也没有同样的一个人,对这个人的感情也将无处安放。刘春花这时已经忘记了那封信,心里只有恬恬去世这件事,心情一下坠入谷底。“悲伤”这个情绪铺天盖地而来,将刘春花全身淹没,泪水无法控制地流,她下个瞬间就坐在板凳上嚎啕大哭了起来。
后来,她问妈妈:“那恬恬是不是就像从来没出现过一样消失了,永远不会出现了?她被埋葬以后会去到哪里呢?”她妈妈想,死亡是每个人都将面临的,孩子还小,需要好好教导,才能正视这个问题。于是,她妈妈说:“恬恬怎么会没出现过呢,你忘记了吗,她还经常带你读书呢,她是你的朋友啊。恬恬这个人在你的未来确实是不会出现了,不过你思念她,她可能也会用另一种方式来看你。人最后都会离开这个世界的,只不过有的人早,有的人晚,恬恬受苦了,我们不知道她会去哪里,但是她会过得比现在好的,你只要记着她这个人和她的好,她就会活在你心里,永远不会死的。”是啊,恬恬在世时过得不算快乐,刘春花想如果自己再多逗笑她一点就好了,那样她会不会就不会离开了呢。她恨那个车祸,恨那些恬恬欺负人的同学,可是恬恬已经死了,恨已经毫无用处了。现实是残酷的。事情一旦发生就不会重来。此时刘春花陷入了对生命的沉思。
看着刘春花萎靡不振,她妈妈很着急。眼见的又到了要上学的时候,听说回去还有考试,就更加着急了。于是,刘春花爸爸妈妈联合劝慰刘春花,“要想开点,我们的日子还得继续,有空了带你去坟地看看。”无奈怎么劝说也没用,刘春花还是心头闷闷的,她想着恬恬的好,想着恬恬还这么小就这么离去了,就更加难受,无法释怀。以后也没有人能懂她,她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朋友。
又回到了学校,将要进行一次考试,不出意外,刘春花考的不怎么样,整天魂不守舍,老师也批评了她好几次。但刘春花就是找不到自己的状态,无精打采,她的朋友们知道这件事也安慰她,可是她自己走不出来,谁也没办法。
马上进入隆冬,天气越来越冷,但是梅花也要开了。
有一天晚上刘春花做了个梦,她梦见恬恬来找她了,她很高兴,她说:“恬恬你回来看我了吗?我也很想念你。”恬恬开口说话了:“我也想你了,我想念你们每一个人。但是你们不要因为我的离去而伤心,我现在觉得很自由,你也要打起精神。”看到恬恬能够开口讲话,她就知道这是梦,随后她就哭了。恬恬过去擦掉她的眼泪,对她说:“不要再为我伤心,记住我说的话,你的开心最重要。我并不是真正消失,我会陪在你身边,未来是遥远的,但是那里的终点你就会再次见到我。你要过好现在的日子,我在未来等着你。”
刘春花还要说些什么,就哭醒了,醒来后怅然若失,刘春花想或许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忘记了这个人。她回家后和爸妈说了这个梦,她爸爸说:“看来是恬恬给你托梦了,不用伤心了,你们互相惦记着,恬恬就算还活着,打起精神来。”自从那以后,刘春花以那次考试为戒,真正地好好学习,中间有很多磨难,不过她记得恬恬生前一直要她好好学习,为了她自己的未来。所以她现在很认真,端正了态度,在日后的考试不断取得突破。
在那以后,刘春花回到家就先和爸爸妈妈聊天,然后学习,她不再提恬恬的事,将她放进了自己的心里。刘春花的父母也更加鼓励刘春花,引导她好好成长。刘春花不再像以前一样顽皮,她越来越安静,也越来越刻苦。那封刘春花寄出的信其实并未送达,后来被退了回来,连带着恬恬给她的信她一并收了起来。
再后来刘春花考上了高中,也考入了大学。村里数一数二顽皮的孩子却成了村里第一个读大学的人,他们都很惊叹。刘春花父母当然更加高兴。后来,刘春花成为了她们县里的高中老师。日子变得越来越好,她永远记得父母的恩情,所以她把父母接来了县里。
在这个高中她遇到了她老伴,她老伴身体不好就早早不教课了,在学校干些杂事。她心里也一直记着恬恬,记着要多读书,记着要常回去看望她的墓地。刘春花知道自己的现在离不开恬恬的影响,对她仍旧思念,只不过恬恬的形象已经逐渐模糊,在梦里再见她时,已经十分朦胧。
人生悠然过半了,时间过得真快啊……
一阵大风刮过,噪音极大,把刘春花吵醒了。她动了动身子,才缓过神来,原来是梦啊。她摸了摸眼角,有些湿润了,心里也很不痛快。不过她想着很快能再见到恬恬了,倒也没那么难受了。她父母在五六年前就相继过世了,这一辈子只有她一个孩子。她当时哭得天昏地暗,似乎世界就要崩塌,过了不久,她就缓过神来,自己离死亡也不远了,也就没那么伤心了。她的心里顿时升起一顿感慨,死亡对她来说已经没那么可怕了。
梅花绽放在数九寒冬之时,过不了多久又会闻到阵阵幽香。现在的冬天对上了年纪的他们不太友好,终究是不如年少的时候了。而且她老伴最近身体愈发不好,“这都日上三竿了,他怎么还没起呢?”刘春花这么想着,起了身去屋里头看他老伴去了……
真实姓名:韩慧敏
联系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长江大道6号石家庄学院北校区
就读高校:石家庄学院
专业:历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