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列车抵达姑苏城内,下了火车随着人群往车站外走去,赶上中秋时节旅人如潮,我戴着耳机屏蔽了一切的喧嚣声。在桑落的季节阳光洒在姑苏每一处的角落,从古镇到繁华的街道仿佛充满着温柔的气息。
乘坐地铁前往山塘街,踏入青石板,感受姑苏的早晨看着人来人往的居民,刚开门的店铺,人们围在一起吃着小笼包,喝着豆浆。游走在街上看着身边经过的人群,从街头至巷尾,感受城中烟火气最浓烈的地方。走在石板桥上,看着脚下弯曲的河道船夫正在驾驭着摇橹船慢悠悠的前进。
走进了街上的集市,喧嚣不止,扑鼻而来的生鲜味在集市中散发,不少年过八旬的老人推着车子或拄着拐杖,来购买菜品。
离开山塘街后,乘坐公交车辗转反侧来到了素有“万园之园”的拙政园,始建于明德初年,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作之首。步入园林迷雾还没有完全散去,万年的古树正屹立于其中,顺着小河的萦绕,走走停停看着清翠的竹林,灰瓦白墙的苏式建筑仿佛让我活在了诗中。
登上假山将整个园林收入眼帘,看着远处水中的庭院,石板路铺成的羊肠小道。走在厅廊中,看着水中鱼儿到处游,荷叶铺面在石塘中,观赏着清出于泥而不染的荷花,驻足在亭子里那一刻真想拿起笔来为桑落的江南写下一首诗。
辞别园林后沿着老街和小巷来到了平江路,一条平江路,半部江南史,走在青石板上行人擦肩而过,走走停停用单反定格下这一瞬间,放晴的秋日余光撒在河畔上沿街路过无数家小店,戴着耳机慢悠悠的走在街上这是感受江南最后的状态。停留在一家温暖的书店里,翻开一本未曾读过的诗书,喝一杯携有江南味道的碧螺春再写一封信寄给遥远的未来在明信片上落下自己的笔迹,当未来在看现在一定也很温情。
我喜欢漫步在古镇里若是放晴的日子就走在街上看着光穿过树梢照在我的身上;若是一个阴雨连绵的时空我愿撑一把油纸伞走在被雨打湿的石板路上,这样才有江南应有的样子。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牵着你的手从街头到街尾看过每一处诗中江南的风景。
再次坐上公交车里,随着车开往未知的目的地,从车窗外看向这座城市的街市与烟火,一幕幕画面从眼前经过。下了车沿导航的指引来到了张继笔下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径寒山寺写下的诗句,最初是在小学课本里读到的诗句而现今正走在诗中的寒山寺。
步入寺庙,看着人们正在点燃香火前往大殿拜佛,自己也捧着一束香虔诚的跪拜佛祖面前。这里千年香火不断,时光的沉淀让寺庙变得古老,前来拜访的多数为了诗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那千古的绝句。
离开寒山寺,再次坐上公交车,前往苏州最繁华的地方。车停在了金鸡湖畔上沿着指引我来到了东方之门,在这里,现在的建筑几何与简约的元素成为了现代建筑的美站在旁边就感受到了他的气势。
从古朴的寺庙再到如此繁华的街市,短短的车程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变化,一半是古朴,一半是繁华,两种不同时代的风格在这座城市中完美的融和。
走进大陆首家诚品书店,感受文化与字里行间的熏陶,穿梭于书架与书架之间的空隙,抚摸每一本书籍。你可以信手挑一本从未读过的诗书躲在角落里静静慢品人间文字里的柔情,也可以品尝一杯咖啡让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户折射在泛黄的纸面上。
离开书店后自己乘坐地铁来到了木渎古镇,这个让乾隆皇帝六次到过的地方,小河萦绕着古镇,两旁的街上行人匆匆观赏着景色。江南最美的那一帧始于夕阳西下的黄昏,当夕阳照在小桥上宛如油墨画般,走进古寺与庭院里波光粼粼的石塘,历史斑驳的石路,清翠的参天大树一切尽是江南园林的风范。
沿着悠长的板桥路向前走去,穿过市井的人间烟火,聆听周围的喧嚣。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渐渐的消失在天际,姑苏城外的街上格外的热闹正直晚高峰路上车水马龙。再次乘坐地铁从东到西跨越整个姑苏城前往水乡周庄。
若说把江南具体到某个地方我想一定会是周庄,在这个喧嚣且繁华的时代里能够走一走江南的石路看一看星空下的花灯一定是一件很庆幸的事。抵达周庄已是接近十点但是周围的人潮仍然川流不息的观赏着中秋佳节的花灯。
随着人潮汹涌,拿着单反记录下寻梦的周庄,看华灯初上,赏古镇风光。看摇橹船在小河中慢悠悠的前行船夫时不时唱一首江南小调。随着人群走过青石路,越过石木桥,看着各色商家挂起的灯笼,繁闹不止,喧嚣不断。
对于苏州的记忆始终停在了江南印象,给我带来一种文艺的感觉,曾有多少文人墨客写下无数令人赞不绝口的诗篇,苏式的美始于笔尖,终于足下,再梦姑苏仍有道不尽的故事。
让回忆停留在这片土地上,停留在字里行间里,也停留在自己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