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二月龙的头像

二月龙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13
分享

年年灯笼今年又红

年年灯笼今又红,这熟悉的红,总会准时唤醒十五的圆圆的月亮。这红,是灯笼的色彩,从儿时乡村质朴的红灯笼,晕染至如今城市里绚烂多彩的花灯盛景,承载着岁月的流转,也承载着那一抹永不褪色的正月十五灯笼红。

记忆中的元宵赏灯,是从腊月年前扎灯笼开始的。进入腊月农闲时,爷爷便开始为正月十五的掌灯笼而忙碌。他把一根根细竹条,用锋利的刀削成薄而均匀的篾片,每一下动作都带着岁月沉淀的娴熟。那时的我,总是趴在一旁的桌子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满心都是对即将诞生的灯笼的期待。

爷爷的双手灵活地在竹条之间游走,忽上忽下,竹篾飞舞,不大功夫,一个圆润的灯笼骨架就呈现在眼前。奶奶则在一旁准备着红红绿绿的彩纸,那是早早从镇上精心挑选,且带着“十五”独有的喜庆。糊纸的时候,奶奶总是小心翼翼,用浆糊仔细地将彩纸粘在骨架上,每一个边角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我正看得出神,冷不防被奶奶手上沾染的浆糊弹到了我的脸上,奶奶佯装不知,爷爷扭着脸在一边偷笑。我又好气又好笑,就伸手想要去擦,结果不小心蹭得满脸都是,抹了个大花脸。奶奶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嘴里念叨着:“哟哎,这回真变成了花老包 !”我也跟着笑了起来,满屋子都是温馨与欢乐,这小小的插曲,为爷爷辛苦的编制送来了开心的一笑。

最后的环节,爷爷会在灯笼底部系上长长的细绳子,再放上一支小小的红蜡烛,一个凝聚着家人温暖与期待的灯笼便大功告成。

正月十五,是乡村人的狂欢日。夜幕刚刚降临,小伙伴们就提着各自的灯笼,如欢快的小鹿冲出家门。犄角旮旯,瞬间都被点点灯光照亮,那是童年的欢乐之光。灯笼的样式各不相同,有的上面画着憨态可掬的小动物,有的写着歪歪扭扭的“福”字或灯谜,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贝。

奔跑在村头巷尾,炫耀着自己的灯笼,笑声在夜空中回荡。村头的打谷场,是十五灯盏表演的聚集地。这里敲锣打鼓,那激昂的鼓点,冲击着每个人的笑脸,仿佛诠释着撸起袖子加油干!舞狮子的表演最为精彩,只见那“狮子”在舞狮人的摆弄下,时而威风凛凛地跳跃,时而憨态可掬地挠痒,引得围观的人群阵阵喝彩。还有那踩汉船的,艺人们身着鲜艳的戏服和汉船道具,踩着轻盈的步伐,演绎着水乡的故事。而孩子们,围绕着打谷场尽情嬉戏,手中的灯笼随着奔跑的步伐上下跳跃,像跳动的火焰,点燃了整个夜晚。

长大后,奔赴城市打拼。城市的灯展,又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各式各样的灯笼琳琅满目,从传统的圆形灯笼,到充满创意的卡通造型,还有闪烁着电子光亮的现代灯盏,令人唏嘘现代科技的强悍。

正月十五,城市的夜空被绚丽的礼花点亮。五彩斑斓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如梦幻的花朵瞬间盛开又消逝,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响,仿佛是新年最有力的宣告。看灯展闹元宵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聚集在广场、公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孩童们兴奋地指着天空,大声呼喊,眼中闪烁着烟花映照的光芒。

而灯展,更是城市春节的一场视觉盛宴。公园里、街道旁,花灯如繁星般璀璨。传统的生肖灯、荷花灯、龙凤灯,诉说着从前的荣耀;而现代科技的创意花灯,则宣扬着时代的魅力。有的花灯用灯光和音乐营造出奇幻的场景,有的通过投影技术将美丽的画卷投射在地面和墙壁上。漫步这闹城灯展,光影交织,科技与艺术相融,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科幻的梦幻奇境。

年年灯笼年年红,从乡村的简单灯笼,到城市的华丽花灯,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对新年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