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良伦的头像

吴良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1/30
分享

辣椒渣

同一物品,不同地区叫法不同。辣椒在我的家乡,乡人称之为达椒。达者,开胃通达也。聚气御寒的辣椒渣,是乡人碗头必不可少的一道下饭菜。

自明朝引种以来,辣椒扎根风靡全国,成了国人佐餐心头好,“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不胫而走。大山褶皱里的家乡昼夜温差大,寒湿气重,嗜辣成为乡人饮食一大重要特征。

就地取材,原生态的食料,色香味俱全,每一环节都是纯手工,家乡人就好辣椒渣这一口。

秋日,明晃晃太阳下,辣辣的风底底地吹来,因了阳光、土壤、农家肥的滋养,一株株辣椒禾上挂满了灯笼,此时的辣椒汁水十足,此刻采摘最为合宜。采摘辣椒,多由家里孩子们完成,我和姐姐一人挎着竹篮,按照母亲的教导,左手摁住辣椒禾,右手一拽,不大会儿,满满的竹篮里,以红椒居多,兼有少量的青色,为的是红青配色耐看。

回到家,母亲接过竹篮,用清冽的井水洗上几遍,放置阴凉处沥水控干。

除去蒂兜和辣椒籽,剁辣椒,仍由母亲操作。辣椒不可剁得过于细碎,也不可用石磨磨。有次,我问母亲,母亲一边忙着,一边笑着回应:辣椒渣,吃的就是渣的劲道和回味,太细碎了,就没了满口感,要是用石磨磨碎了,入口就化,就没有渣的感觉了。

洗净的木盆派上了用场,母亲将剁好的辣椒倒入,按比例掺入切细了的生姜、大蒜、食盐、玉米粉,为增强黏合性,还得掺入适量的糯米粉,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反复搅拌,半成品的辣椒渣被储进瓦罐中,再用麻油封好口。

经过一周时间发酵,就是辣椒渣成品上桌时刻了。烧热铁锅,四周淋上菜籽油,“刺啦”“刺啦”响成一片,顿时满屋生香,馋得我口水直淌。炒辣椒渣最是讲究火候,一旦火浅了,辣椒渣味道出不来;深了,容易糊,败味。炒时,所用柴禾以要大就大、要小就小的易控温的松毛为佳。人们常说,美食是用时间煎熬出来的,辣椒渣就是如此。

一口辣椒渣让乡人毛孔噼里啪啦裂开,汗水直淌,一口辣椒渣,让辣椒与乡人在精神上互相成全,在性格上互相融合。吃着辣椒渣长大的乡人,不怨天不尤人,以他们的激情、坚忍,把日子一天天过好。更为可喜的是,如今家乡的辣椒渣通过网络正在走出大山,这一“土特产”成为乡人发家致富的一个新产业。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