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大的物质文化遗产是万里长城,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毫无疑问是春节。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更何况,我们置身的中国,各地山川不同,地貌多样,民族有别,风物迥异,因而春节独具风采也是自然不过。就像同中有异,异中亦有同,蕴藏在春节里的寓意即为其一。
我所在的皖西南怀宁县,年夜饭最是讲求应景而食,明显受到徽菜文化浸染,受到皖西南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影响。年夜饭餐桌上,四碗八碟的丰盛菜肴自不当说,诸如香椿豆芽拌鸡丝、红鲤鱼、韭菜等菜品是少不得的。“香椿豆芽拌鸡丝,“鸡”谐音“吉”,豆芽称为“如意”,整道菜寓意“吉祥如意”;红鲤鱼,寓意“跃龙门”“年年有余”;山粉圆子,寓意“团团圆圆”;韭菜,象征“长长久久”:莲藕,谐音“连”“藕断丝连”,过年吃莲藕有着”好运连连、连年有余“寓意。此外,要有馄饨,取其“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要有饺子,意为“更岁交子”;要有长寿面,意为祝福长辈长命百岁。
水芹菜也有一番说头。往小了说,我的家乡龙池村,地处大山褶皱,水田的底层是沙石,上层是沙壤泥,泥肥且松软,既不随水流走,也不下沉板结,沙石层渗出的泉水,常年不息,缓缓而流,且四季温差不大,这就给水芹菜的生长提供了极好的自然条件,所产的水芹青中带绿,中通外直,香醇拔俗,春节正值头茬水芹应季期,水芹自然成了家乡人年夜饭餐桌必上一道菜肴,寓意新年路路畅通,此外,因芹谐音“勤”,寓意“发家靠勤劳”。
“薄如纸、捻如牌、白如雪、燃如烛”,“色如高山之巅白雪”,故名“顶雪贡糕”。在怀宁,顶雪贡糕是百姓人家春节里再熟悉不过的一道传统点心。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味,也因为它的美好寓意。“步步糕(高)升”“才糕(高)八斗”……“这没有‘糕’来‘糕’去,总感觉失了点年味。”母亲是贡糕的忠实拥趸,爱吃爱送的她,总要在年前叮嘱我备上几条。
顶雪贡糕得名有段故事。相传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出任毗邻怀宁县的舒州通判。一天,王安石漫游天柱山,欲下山时,被“天柱晴雪”迷住了,这时,一个怀宁工匠因仰慕王安石的盛名给他送来一些糕点,并请他命名。王安石随手拿起一块,一闻香味扑鼻,咬一口鲜美可口,色香味俱佳。看着手中如那山顶白雪般的糕片,王安石脱口而出:“奇哉,妙哉,真乃‘顶雪’也。”从此“顶雪糕”的名字就传开了。后来王安石离任回京,怀宁老百姓又送他一担“顶雪糕”,王安石献给宋神宗,宋神宗尝后龙颜大悦,将“顶雪糕”封为“贡糕”。
不同于拼音文字,汉字作为表意文字,不仅数量多,而且许多字一字多意、一字多声,汉字寓意由此衍生而出。世间美好是相通的,人的心灵是相通的。春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醒目符号,蕴含着“辞旧迎新”的文化内核、“阖家团圆”的情感归属和“踔厉奋发”的精神状态,单从春节里汉字寓意就可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