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新房落成之际,一生爱闻锅巴香、爱喝锅巴汤的母亲,央求我给搭个好用的土锅台,在母亲眼里,手艺三六九,心不灵手不巧者搭出的锅台,火烧不旺,无端耗柴,还排不掉烟,实打实的一个“白搭”,上不了“台面”。
我有什么理由不去满足老人家“愿望”呢,况且也算是给新房建设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经辗转打听,我得以认识隔壁乡镇的瓦匠程必定。当我把意图电话告知他,他爽快答应说,这几天手头确实很忙,但你家情况特殊,后天就上门给搭,并交代我提前准备好哪些材料、每样材料准备多少。
见到程必定师傅,果然是在第三天。清晨7点不到,程必定师傅风尘仆仆赶来,娴熟地停好轿车,面对我的发问,“路上风大着嘞,现在水泥路村村通户户通了,开个车,可以节省来回跑的时间呢。”他笑着说。
程必定师傅五十开外,四方脸,板寸头,齐整的白牙,早年在镇建筑安装公司干过,下岗后给人家盖过房,后来专攻农家土锅台,练就了一副搭锅台的精湛手艺,时间一长,他的真正名号被许多人忘记了,干脆叫他“锅台程”----“这是在给我打免费广告呢”。
人间烟火,烟火人间,三餐四季,哪一天离得开锅台?家乡许多人家,虽说住进了新楼房,厨房里也配置了电饭煲、电磁炉、电烤箱、液化气,电烤箱等现代化炊具,尽管这让做饭更加便捷,但念旧者却也大有人在,他们贪念喷香的柴火饭、焦黄有嚼劲的柴锅巴、铁锅烹调出来的菜品。有求就得有供,颇有市场眼光的他业务范围日益扩大。
穿上工作服,取出工具包里的工具,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砌砖刀、抹泥板、托灰板、水平尺、靠尺、阳角刨刀、手板锯、墨斗应有尽有。不知咋地,他要我把母亲请来,让自己见一见,面对我的“不解”,他说,做饭炒菜是辛苦活,弯腰、踮脚更是累,自己得根据厨房主角的身高来确定锅台高度,一番话让我醍醐灌顶,看来他还是个有心人。
进入工作阶段,只见他将准备好的铁锅、炉子倒扣在地上,他说这是以此确定灶面上铁锅和炉子的位置。接着就是行砖,什么时候用到什么工具,只要一个眼色,他的妻子立马递过去,该砍时砍,该削的削,一层层,一圈圈,如同燕子在垒窝。
第二天“杰作”完工时,“锅台程”叮嘱母亲试烧一下。母亲一试,铁锅与灶底的空间、铁锅与烟囱口的距离不多也不少,烟囱排烟十分顺畅,燃烧效率很高,做饭速度快,还特别省柴火。不禁连连叫好。看来,“锅台程”不是浪得虚名。
乡村为何再度盛行土锅台,“锅台程”自有见地:“农村虽说电能气能普及了,但是毕竟是不可再生能源,而土锅台用的是处处可取的柴禾,一者它是再生能源,砍去后又会再长出来,可以循环利用;二者,柴禾砍去了,有益于与树木和庄稼生长;三者柴火燃烧后的留下的草木灰可以肥田,可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四者,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不见炊烟的村庄似乎少了点什么。或许这就是乡愁一部分吧,或许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供给侧吧,或许这也是我对乡村生态环境所做的一点贡献吧”,说着,他开心地笑了起来。
春节将至,我想象着全家人围着土锅台做美食的场景,欢声笑语随袅袅炊烟缓缓升腾,院里院外散发着浓浓的香味,心中顿生一阵阵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