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红衫倩影的头像

红衫倩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5/19
分享

内卷

又是送娃上学的一天。人潮拥堵的学校门口,又是一群人山人海、车流不断地喇叭声、谩骂声和浮躁的催促声……

我实在是想不通,明明学校门口每天都堵车堵到无法前行,为什么还会有接二连三的汽车依然乐此不疲地在这堵上一小时,也不愿选择走路接送或电动车接送……

说实话,我们这个小镇,和其它的城市真的不太一样。我们算是一个世外桃源的小区,上班、上学、回家整个过程,走路都不会超过15分钟。

堵车这件事情,还不是一天、两天,是整整几十年……

司机在车内疯狂按着喇叭叫嚣着路人的让开,路人一路谩骂着司机的无知:明明这学校门口都堵了几十年,为什么就不能去换一种交通工具前来接送孩子呢?

你说,是司机觉得这样接送是更酷,显得自己有宝马、奔驰,还是他们觉得开汽车接送比较方便、比较快?又或者,这些开汽车的人原本智商堪忧,不懂得变通呢?

当然,作为父母,无法评价其它父母的行为。毕竟谁也不是圣人,如果我有一辆汽车也要赶着接送孩子,也许也会和他们一样……

但在这个过程中,让我想到了我们当今时代的人生,不也如此吗?

明明很多时候,没必要没苦硬吃,没必要硬卷,可以选择下车行走或开电动车,却偏偏还是执着地选择了自己的执着。

一次偶然的周末,带儿子参加了一场轮滑比赛。带他参加这次的比赛,不是为了要他拿奖,也不是为了想要装逼。只是因为儿子的学习成绩每天都是倒数第二,他好像对轮滑有那么一点点的自信,还可以很骄傲地教我。所以,我想,读书不好的孩子,如果运动会很喜欢,是不是也是一个不错的生活方式呢?

培养孩子嘛,条条道路通罗马。

给他报名比赛,已经做好了又拿倒数第一的准备。毕竟全是速滑的专业选手,我们只是上过一期暑期的特价培训班。连鞋子都是报特价课赠送的,我们报名的时候,甚至连机构都没有。

但是,谁叫儿子喜欢呢?

比赛的时候,儿子足足坐了4小时的冷板凳,晒了4个小时的烈日轮到了他。他非常兴奋的上场大声的告诉我:“妈妈,我一定会拿第一名!”

我笑着对他说:“没关系的儿子,只要你这次比赛要保护好自己不要让自己摔倒,就是最后一名也要坚持完成比赛,你就是妈妈心中的第一名。千万不能为了拿名次去让自己摔倒了,到时候去医院都不止这个钱。有时候,不拿第一不是一种懦弱,在所有人都在内卷的时候,明哲保身才是大智慧!”

原本誓在必得的一刻也不能停、在运动上不服输的熊孩子,听到我对他的关心,用力地点了点头。

比赛开始了,家长对孩子震耳欲聋的加油助威声让我感到一阵不适。一声声地:加油,拿第一,吓点把我耳膜给震通了。

我感觉,那赛场上不是他们的孩子,而是他们的赛马。

那些孩子,脚穿着上千的轮滑鞋,教练、组队、家长全是殷切地目光和澎湃的呐喊。似乎,孩子拿奖的那一瞬间,可以给这些80、90后的家长那曾经暗无天日的童年迎来新的曙光和生机……

在他们看来,那是家族荣耀的象征、是自我涅槃重生的开始……

只有我,与众不同的对儿子大叫:“慢一点,小心摔倒了!”

我的孩子缓缓地看着我,悠悠地、稳稳地滑过了一圈又一圈……他的内心很悠栽,也很有安全感。因为他的世界,不需要和任何人比,他只需要完成这场轮滑,他就是妈妈心中最棒的骄傲。

刚到一圈半,突然一个遥遥领先的孩子“啪”地一声,重重地摔在了轮滑场上,好半天没有了反应,估计摔得不轻……

我的儿子,像一直坚持不懈的小乌龟一样,又是均速地超越了这名孩子……

比赛结束后,听说有的孩子摔得很惨送去了医院,我的儿子虽然还是倒数第一,但是他坚持完成了比赛,得到了一个最后一名的坚持奖。他非常开心地把奖牌挂在了床头。

因为我知道,人生很多时候,不是得了第一才会有嘉奖。

对于这样的比赛,孩子拿奖与否和孩子无关,而和教练与文体局的关系、名额、生源相关。

之所以举办这样的比赛,不是为了证明你家的孩子有多牛逼,只是为了轮滑培训机构的招生、割韭菜。

我甚至找过内部官方的教练聊过,只要你交的培训费足够多,教练一定有办法让你的孩子混到一个奖项,重点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积极性。

而培养孩子的积极性的方式有很多,对于孩子来说,父母低要求的认可,才是最他们积极性最大的鼓励。而不是所谓的奖牌。

没有必要为了世人眼中的第一,去牺牲孩子的身体健康以及骨骼发育安全。

有很多的孩子,正是因为童年过度训练,导致中考体育腿脚受伤,不得已申请拿及格分免考。

而大多数的家长并不懂得资本背后运作的力量,他们的世界,只有孩子拿了第一,孩子才会有自信的内驱力,才会让孩子也无缘无故陷入不必要的入卷当中,甚至有的付出的是惨痛的代价。

正如当今处在罗刹国中内卷教育的父母,为了孩子技高一筹,给自己争点童年缺失的脸面,孩子3岁开始学钢琴、书法、跆拳道、围棋、演讲……8岁带孩子打增高针、10岁带孩子上培优班、12岁开始计划买重点高中学区房、为了孩子一个读书、买房,不惜假离婚、夫妻异地努力赚钱、抛夫陪读……

主打的就是一个,我家的孩子从小NO1,人上人……

然而,随着我做了太多985、211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咨询,你不难发现,过度内卷的背后,孩子的学习成绩也许有的会提高,也许有的会平平无奇,但是都会统一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和不可替代的童年阴影……

孩子,从来都不是家长内卷的工具人。更不是家长攀比童年最好的利器,也不是家长一味牺牲自我、去无条件成就孩子的出路。

家长和孩子,终是两个独立的个体。

家长实现不了的梦想,想要通过孩子去传承,这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

卷,并不能让人发自内心的去拿到最终满意的答卷。即使拿到了,孩子的身心、成人的世界也会崩塌的。

如果以父母的婚姻幸福、分居、分床作为交换孩子学业有成的代价,我觉得大可不必。

为什么在这个陪读的过程中,不可以即做到父母和睦、又做到孩子身心健康、学业有成的双赢呢?

只有无心插柳柳成阴、莫问前程无问西东的格局,才可以培养出更加韧性、卓越的孩子和成就自我。

我记得我曾经参加过一场编制的考试,到了最后才艺面试的环节,所有的应聘者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各显神通。

甚至有人内卷到应聘一家公立三级医院的编制才艺面试,带着电子琴边唱边跳,有的姑娘面试带着化妆师陪同,最后也没有被录取。

而我,并没有在才艺的面试上做过多的文章,我在考试前期花了整整三个月用心倒背如流的我的演讲稿,在我的专业上请了几十名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面试官去一字一句抠我的专业知识。

虽然,我的才艺可能比他们更胜一筹。

但是我觉得,人生真正卷的,并不是面面俱到,而应该终是你的专业技能。

结果,因为我的演讲惊动了所有的考官、评委,大家一致举牌示意我不需要展示才艺,就被破格录取。

我想说,真正厉害的角色,从不参与普通人的内卷。他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思考一个专业领域的深耕,而不是不顾一切地让自己面面俱到、殊死一博。

就像我面试的时候,HR总会不经易地轻笑一声问我:“你凭什么觉得名校大学生我不录取,要录取你一个不入流的中专生?”

我从来不会因为这样的对话而自卑、愤怒。或自暴自弃去想不开考研、考编、考公去内卷自己,我会笑着告诉HR:“就凭我一个中专生可以用最低的工资、最高的效率、最强的沟通替代同等名校大学生的工作。作为领导,你要用最多的钱骋请名校大学生替你工作,重点是他们没有工作经验需要你花费心力培养,甚至不屑你的指挥,随时随地取代你。而我,已然没有上升的空间,但我有几十年随时可以上手做到极致的工作经验,随叫随到、毫无怨言的工作态度和不攀比永远超越不了您、为您马首是瞻的真诚和能力。”

HR当即一拍腿,让我取代了整个公司4位名校大学生的工作。

我想说,人生的内卷,从来都不是一定要要求你足够完美、足够NO1又足够无可挑剔。

你只有不断地接纳自我和孩子的不完美,找对自身的优势,找对自己的赛道、扬长避短,用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的工作态度,到哪都是香脖脖。

人生,努力没有错。但是在努力之前,一定要做好深度的思考和自我的优势、劣势和价值最大化的衡量。而不是为了一个所谓的名利、头衔、工作而把自己或全家人燃成灰烬的地步。

做人做事,多思考,再行动。再努力之前,也要给自己一点喘气的空间。

因为,过度努力、过度内卷的背后,就是没有进行深度的思考,没有了解这个市场的法则,终是智商堪忧所导致!

作者:红衫倩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