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细密雨丝如银线般纷纷扬扬,编织出一幅朦胧的画卷。我静立在城市的阳台上,远处的山影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像是被岁月蒙上了一层薄纱。恍惚间,儿时的茶山如潮水般涌入我的脑海,那一片片翠绿的茶园,恰似母亲温柔的掌心,轻轻抚过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唤醒了沉睡已久的记忆。
天色尚暗,黎明的曙光还未完全驱散夜色的深沉,母亲轻柔的呼唤便在耳畔响起:“娃儿,采茶去咯。”我睡眼惺忪,从温暖的被窝中挣扎起身,迫不及待地跟随着母亲和其他大人,朝着茶山进发。山间的晨露悄然凝结,湿润的水汽弥漫在空气中,每一步,都能感受到裤脚被晨露轻轻沾湿,丝丝凉意从脚踝传来,却丝毫无法冷却我心中的兴奋与期待。
登上茶山,眼前的景象宛如仙境。云雾缭绕在茶树之间,如梦似幻,茶树一排排整齐地排列着,像是训练有素的士兵,身姿挺拔,静静等待着人们的到来。它们又像是一群亲密无间的伙伴,彼此依靠,在这方土地上扎根生长。我迫不及待地一头扎进茶树丛中,学着大人的模样,急切地伸手采摘,动作慌乱而无序,像是一个急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孩子。
“慢些,慢些。”母亲的声音轻柔而温和,如同春日里的微风,“要掐最嫩的芽尖,两叶一心最好。”她的双手在茶树间灵活地穿梭,犹如翩翩起舞的蝴蝶,轻盈而优雅。指尖轻触嫩绿的芽尖,一掐一放,动作娴熟流畅,不一会儿,竹篓里便铺上了一层鲜嫩的翠绿,宛如春天最纯净的色彩。我笨拙地模仿着母亲的动作,却总是难以把握其中的技巧,分不清哪些是该采摘的新芽,哪些是需要留下继续生长的叶片。母亲并不生气,只是耐心地一次次示范,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慈爱与鼓励,直到我终于能够摘下像样的茶叶。
采茶讲究手法,制茶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母亲常说:“茶叶就像娃娃,要懂得察言观色。”她拿起一片茶叶,轻轻放在我的手心,教我辨认茶叶的色泽:“看,灰绿色的是最好的,那是充满生机的新芽;深绿色的次之,已然成熟;若是发黄,便是老了,失去了鲜嫩的口感。”她又轻轻握住我的手,触摸叶片的厚度,“摸上去要像婴儿的脸蛋般柔嫩,这才是好茶叶。”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望着母亲专注的神情,她的双手在茶叶间灵动地穿梭,那一刻,我仿佛看到她在弹奏一首无声却美妙的乐章,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茶叶的深情。
最难忘的,当属制茶的时光。灶房里,熊熊的火光跳动着,映红了母亲的脸庞,她的身影在火光中显得格外温暖而坚毅。我乖巧地蹲在灶前,往灶膛里添柴,看着母亲将新鲜采摘的茶叶倒入那口滚烫的大铁锅。瞬间,茶叶与铁锅碰撞,发出“沙沙”的声响,那声音仿佛是茶叶在诉说着它们的故事,或是对成长的期待,或是对蜕变的渴望。母亲的双手在滚烫的铁锅中迅速地翻搅,茶叶在她的手中不断翻滚、变化,像是一群欢快的舞者,在炽热的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
炒好的茶叶需趁热揉搓,母亲的手掌很快被茶汁染得漆黑,可她的动作依旧娴熟而灵巧,将茶叶巧妙地揉成条索状。茶香四溢,弥漫在整个灶房,那浓郁而醇厚的香气,钻进我的鼻腔,沁入我的心脾,让我沉醉其中。那是家的味道,是母亲的味道,是童年最温暖的记忆。
那些年,家里生活的小开支全靠这些茶叶。记得有一次,母亲卖完茶叶回来,手中紧紧攥着那皱巴巴的钞票,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对我说:“这下娃儿的学费有着落了。”我看着她那双布满老茧、粗糙干裂的手,心中一阵酸涩,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如今回想起来,那一篓篓茶叶里,不仅浸透着母亲辛勤的汗水,更饱含着她对我深深的期望与无尽的爱。
母亲走后,我离开了农村,来到繁华的城市生活。每当新茶上市的季节,街边茶馆飘出的茶香总会让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那熟悉的香气,像是一根无形却坚韧的丝线,紧紧地牵动着我的思绪,将我拉回到过去的时光。我仿佛又看到母亲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她的眼神专注而坚定;又听见茶叶在锅里翻滚的“沙沙”声,那是岁月的乐章;更感受到那份温暖与期盼,如同冬日里的暖阳,照亮了我内心深处的角落。
如今,闲暇时,我总会泡上一杯清茶。看着茶叶在杯中缓缓舒展,像是在水中翩翩起舞,又像是在重现当年的采茶时光。那些采茶的日子,那些制茶的时光,那些与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都化作了杯中的茶香,袅袅升起,弥漫在空气中,久久不散。
茶,是记忆的载体,承载着我童年的欢乐与忧愁;是乡愁的寄托,寄托着我对故乡和母亲的深深眷恋。每当茶香飘起,我就知道,母亲从未走远。她在茶山的晨雾里,化作轻柔的雾气,温柔地包裹着茶树;她在灶台的火光中,成为那跳跃的火苗,温暖着每一片茶叶;她在每一片茶叶的脉络间,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也留下了对我的无尽关爱。
人生如茶,需要经历采摘的艰辛、揉捻的磨砺、烘焙的考验,才能散发出最醇厚的香气。母亲用她勤劳的双手,教会我的不仅是采茶和制茶的手艺,更是生活的智慧与真谛。那些年的茶香,早已融入我的血脉,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馈赠,陪伴我走过人生的每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