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的青山阳华,总有一种雀鸟要来,土人唤作“米贵阳”,亦有人称“玫瑰羊”。此鸟其貌不扬,灰褐羽毛,尾羽略长,叫声却极是特别,每每“米贵阳——米贵阳——”地唤个不停,音调凄清,在空谷中回荡,竟像是含着什么说不出的苦楚。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江阳之地,江洛交汇之处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住着善良勤劳的人们。故事的主人公是男孩米贵阳和女孩幺妹,二人“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长大成人后,他们结成夫妻,米贵阳外出打鱼,幺妹在家结麻纺线,夫妻恩爱,情义深厚。有一天,米贵阳要到很远的青滩去打鱼,临行前对妻子说,若过年还未归来,便是出了事,让她第二年阳春三月到青滩找他。
米贵阳走后,过年都没回来,幺妹知道丈夫出事了,每日在家痛哭不止。过完年,她踏上寻夫之路,一路忍饥挨饿、受冷受寒,再加上心里悲痛,不久便死在了路上。幺妹对丈夫一片真心,生前没找到丈夫,死后化作一只鸟继续寻找。由于把“青滩”听成了“青山”,她变成鸟后便在青山上呼唤丈夫,“米——贵——阳,米——贵——阳”,从这座山喊到那座山,却始终没有找到。但她牢记丈夫“到阳春三月来找我”的话,直到现在,一到阳春三月,仍年年在青山里寻找丈夫,即便喉咙喊出血也不停歇,人们便把这种鸟称作杜鹃。
关于这鸟,另有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个船夫的媳妇,丈夫在沿滩拉纤,喊她递些饭食。江风浩荡,将“递饭来”三字吹散变调,传到媳妇耳中竟成了“米贵阳”。那媳妇站在青山上,一声声应着“米贵阳——”,可终究没能等回丈夫。后来她化作这鸟,年年清明前来呼唤,声音穿山越岭,不知是在呼唤亡夫,还是在哀叹自己的痴情。
在当地,米贵阳鸟的叫声还藏着别样预兆,这些都是听父母讲述的历代传说。若是躺在床上听见它叫,这一年怕是主病灾;走在路上听见,便预示这一年会过得辛苦;要是在休憩时听到叫声,那就说明这一年清爽愉快;而在家中吃饭时听见它叫,则象征禁言、身体健康又吉祥。
老辈人讲,米贵阳叫得勤,这年的庄稼便好;若是懒怠了叫声,田里的收成便要遭殃。这道理不知从何而来,但代代相传,竟成了铁律。我幼时每每听见窗外“米贵阳”的叫声,便见父亲额头皱纹里夹些笑意,粗糙干燥的手指敲着烟锅道:“叫得好,今年谷子要压弯扁担哩!”
阳华村的鲍老汉对此深信不疑。去年米贵阳来得迟,叫得又少,他便整日里愁眉不展。果然秋收时稻穗稀稀拉拉,像秃子头上的毛发。鲍老汉蹲在田埂上,捏着干瘪的谷粒,嘴里嘟囔着:“米贵阳不叫,天老爷不赏饭吃啊。”他那张老脸皱得像颗风干的核桃,眼睛里却闪着奇异的光,仿佛早知如此,又仿佛在责备什么。
村里还流传着一则趣闻。说这鸟好似知晓谷子的生长,到端阳以后,声音就变得凄惨沙哑,像是拼尽全力。故事里还讲,它回去怕被婆婆掐嘴责骂,我们地方有一种叫龅牙龟儿的,它把舌头吃污了,这鸟就回去跟婆婆说自己舌头都喊污了,喊不答应,这才蒙混过关。虽是无稽传说,却也蕴含着质朴的为人处世道理,有着独特的现实和教育意义。这传说荒唐得很,但村中妇女们却听得眼圈发红。王婶子每讲至此,必要用围裙角揩眼睛,叹道:“可怜见儿的,生生把个活人盼成了鸟儿。”她男人在旁听了,只“嗤”的一声,继续低头磨他的镰刀,但手上的劲儿分明使大了些,磨石发出刺耳的声响。
我曾在清明前夕,特意起早去寻这米贵阳。晨雾未散,青山如黛,阳华岩在雾气中若隐若现,确有三颗明星之态。忽然一声“米贵阳——”破空而来,惊得我心头一颤。循声望去,只见枯枝上蹲着个灰影子,小脑袋一扬一扬地,叫声便从那尖嘴里迸出来,一声比一声急,一声比一声悲。
这鸟儿叫得实在伤心,我不免想起那传说中的媳妇。或许她至今仍在寻找那个永远回不来的声音,将错就错的呼唤,成了她永世的枷锁。而农人们将她与收成相连,又给这悲鸣添了层功利色彩,倒显得残忍了。
米贵阳在清明前叫唤,直到端阳前后就不见踪影,没人知道它去了哪里。晌午时分,我在田埂上遇见赵家的儿子二娃。他蹲在泥地里,正用草茎逗弄一只蚱蜢。听见米贵阳叫,他突然抬头,咧开嘴笑道:“娘,娘回来了!”我知道他娘去年跟外地的瓦匠走了,再没回来。二娃他爹从后面赶上来,一巴掌扇在二娃后脑勺上:“胡吣什么!”二娃不哭了,却仍仰着脸望那叫声的方向,眼里汪着两泡泪。
暮色四合时,米贵阳的叫声渐渐稀了。田里劳作的农人直起腰,捶着背往家走。他们知道,这鸟儿明日还会来叫,后日也会,直到清明过后,它便神秘地消失了,如同它神秘地出现一般。而庄稼好不好,终究要看天时、地利与人力,与一只鸟儿的勤懒有何干系?但人们仍旧愿意相信,仿佛这相信本身就能让日子好过些。
米贵阳的叫声穿过岁月,在每个清明前的青山阳华回荡。它是预言,是哀歌,是农人投射希望的银幕,也是痴人无处安放的相思。这小小的鸟儿背负了太多,而它只是叫着,年复一年,用那错位的音节,诉说着一个永远无人听懂的故事。
夜幕降临,米贵阳不叫了。阳华村的灯火次第亮起,像散落的星星。明日太阳升起时,那“米贵阳——米贵阳——”的呼唤又会准时响起,在青山间,在人心上,荡出一圈圈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