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离开我,匆匆四十余载。岁月如流,却未能冲淡我对他的思念。与父亲共度的旧时光,在岁月中愈发醇厚珍贵,尤其是发谷芽的往昔,在记忆里泛起温暖涟漪,成为我生命中最眷恋的部分。
在我们那半高山地区,惊蛰过后、清明之前是泡谷种的黄金时段。每到这时,山间暖风轻拂,暖阳温柔洒落,气候宜人。父亲忙碌发谷芽时那弯着腰的身影,总会不由自主地清晰浮现眼前,宛如昨日。
犹记儿时,常见父亲挑选谷种。他笔挺站在谷堆前,眼神锐利,双手熟练地在谷堆里翻拣。只有颗粒饱满、色泽光亮的谷种,才会被父亲选中,放入那承载着无数希望的陈旧挞斗。接着,父亲打来清冽井水,其清澈如春日溪流,温度适宜。他伸手入水中,轻搅谷粒,谷粒欢快翻腾,发出细微沙沙声,似在诉说对新生的渴望。父亲眉头微蹙,神情专注虔诚,仿佛水中是即将开启生命旅程的脆弱婴孩,需悉心呵护。
“这水温,得跟人的体温差不多。热了,谷种会被烧坏;冷了,它们就像偷懒的孩子,赖床不肯醒。”父亲边忙边耐心传授经验,声音低沉温和。
谷种浸泡一夜后,次日清晨,父亲小心捞起,均匀摊在挞斗,铺上稻草或旧棉絮。特制挞斗透气性佳,不会遗漏谷种。随后,父亲覆上湿润谷草,谷草铺设很有讲究。太厚,谷种会闷坏;太薄,难以保湿。吸足水气且不滴水的谷草,才最适宜,为谷种萌发营造理想环境。
此后三天,父亲几乎寸步不离挞斗,像忠诚卫士守护珍宝。白天,他常轻轻揭开谷草一角,查看谷种变化。见谷皮微裂露出嫩芽,他脸上绽出欣喜笑容;若谷粒发黏,眼神立刻焦急,赶忙调整谷草湿度。夜晚,父亲手持勺子,将加热的温水轻轻洒在谷种上保温。我多次在睡梦中醒来,看到他持油灯,轻手轻脚到挞斗旁,专注凝视谷种。
“谷芽娇贵,刚苏醒又未全醒,这时最脆弱。用心对待,便还你青苗;稍有怠慢,就会枯萎。”父亲常语重心长地说,话语饱含对生命敬畏与对农事尊重,在我心中生根。
第四天,谷芽齐齐冒出小白点,如繁星照亮丰收憧憬。父亲动作愈发小心,轻轻捧起发芽谷种,准备播种。播种前,整治秧田至关重要。
秧田要平整如镜,绝非易事。父亲赤着脚,在田里缓慢坚定地来回走动,用脚底板感受土地起伏。遇到高处,他拿起耙子耐心刮平;低洼处,便运来泥土填补。反复修整,直至整块秧田水平如砥,父亲才直起腰,满意点头。这平整关乎秧苗能否茁壮成长,秧田平整,秧苗才能均匀吸水,避免旱涝。
平好的秧田,需在烈日下暴晒三天。阳光下,泥土逐渐干燥,裂缝如蛛网蔓延。父亲说,这是泥土在吸收阳光阳气,以育茁壮秧苗。暴晒后开始关水,水没过泥土一指深最佳,水深谷芽缺氧,水浅则会干渴。
撒谷芽入田,考验耐心与技巧,关乎收成与全家生计。父亲立身田埂,将用簸箕端在胸前。撒谷芽时,父亲双手捧簸箕,有节奏摇晃,谷芽均匀洒出。保证谷芽在秧田分布均匀,动作一气呵成,透着利落与自信。紧接着,他俯下身,粗糙大手缓缓探入簸箕,五指张开又微微收拢,轻轻捧起一把谷芽,似对待世间珍宝,眼中满是温柔与虔诚。
起手、送臂、抖腕,整套动作行云流水,父亲手臂在空中划过流畅弧线,谷芽如细密春雨洒落水中。他手势沉稳娴熟,发力恰到好处,谷芽均匀散布,疏密得当,仿佛在水面绘制生命图谱,每粒谷芽都被赋予使命。
我在一旁看着,满心好奇,忍不住一试身手。学着父亲的样子,伸手抓谷芽用力抛出,谷芽却毫无章法砸向水面,聚成一团;再试,减轻力度,谷芽又稀稀拉拉,留下大片空白。父亲无奈摇头,眼中却满是温和笑意,藏着包容与对我成长的期许。
“这手上的功夫啊,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成的。想当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已经撒了三年谷芽咯。”父亲微微感慨,眼神中透着对往昔岁月的深深追忆,那话语里,更藏着对这传统技艺传承下去的殷切期望。
谷芽入水后,开启漫长等待。此后每天,父亲早早到田边,查看谷芽扎根、水色及有无害虫。他目光似能穿透水面,洞察谷芽命运,眼神满是对生命成长的关切与担忧。七天后,水面冒出鲜嫩青绿,新生秧苗怯生生探出脑袋,好奇打量世界,宣告着生命的奇迹与坚韧。
如今,父亲已离去多年,我唯有在梦中才能与他再度相逢,重温往昔时光。村子里,年轻人大都奔赴城市务工,曾经热闹的村落,如今只剩年迈的老人留守。随着年轻人的离去,那些传承多年的传统农事活动,也如迟暮的夕阳,在岁月的流逝中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活力,慢慢走向式微。
发谷芽的技艺,或许终将被时代淘汰,如同许多传统农事被更高效方式替代。但其中蕴含的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对生命的敬畏尊重,以及顺应天时的古老智慧,不应被遗忘,它们是民族记忆中永不褪色的瑰宝,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谷芽虽无声,却以其生长轨迹,倾诉着生命的坚韧与美好。从埋下希望的种子,到冲破束缚萌芽,再到茁壮成长,它默默展现着生命不屈的力量与蓬勃生机。若最后一粒谷芽不再依循传统方式被唤醒,我们失去的,岂止是一门技艺。那更是一种与土地血脉相融的生活方式,春耕秋收,依循自然节律,与土地亲密无间。同时,还失去了从农事里领悟生命、感知自然的独特视角,无法再于谷芽生长中,体会生命的坚韧与自然的奥秘。
父亲虽已远去,但他与谷芽相伴的身影,永远烙印在我记忆深处,成为我对过去温暖岁月、传统技艺、土地与生命最珍贵、最难忘的怀念。每当想起他和发谷芽的日子,心中便涌起暖流,期许这份对生命与土地的热爱,能在岁月长河中永远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