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国文的头像

黄国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16
分享

面香悠悠岁月长

在时光长河的幽微角落,一碗面条静静散发着独有的温热与芬芳,它串联起往昔岁月的琐碎片段,成为我灵魂深处最柔软的栖息之所,承载着家的温度、爱的呢喃和岁月的沉淀。

我望着眼前这碗由机器制作的面条,它们整齐排列在洁白的碗中,坚韧得近乎固执。我用筷子挑起一缕,它紧绷着,毫无往昔面条那种灵动的柔软。如今的面条,似乎被赋予了顽强的生命力,耐煮耐放,却唯独缺失了一种直击心灵的味道。这味道,无关调料的丰富,无关食材的贵贱,它是一种源自记忆深处的眷恋,是时光与情感交织而成的独特气息。

记忆飘回到物资匮乏的往昔,那时的面条,是生活中的奢侈品,每一次食用都充满了仪式感。母亲站在略显昏暗的厨房里,那双手被岁月与碱水侵蚀,粗糙干裂,却充满力量。她在那块皂角木案板上揉搓着面团,动作娴熟而富有韵律。案板因长久使用,中间凹陷,宛如一张渴望食物的嘴,等待着接纳每一粒掉落的面屑。母亲时而撒上面粉,为面团增添细腻质感;时而添入水,让面团在水与粉的交融中逐渐变得柔软。在她的揉搓下,面团从最初的松散变得紧实,仿佛被注入了生命的活力,那是家的生命力,在母亲手中慢慢孕育。

我们当地的土工面,质地并不出众。一下锅,就像受惊的鱼儿般四散逃窜,稍不留神,煮的时间长了,便会软烂成糊,筷子一挑,断成几截。即便如此,一年中能吃上几回这样的面条,对于全家人来说,都是值得庆祝的事情。每次吃面,母亲都会在一旁轻声念叨:“慢些吃,慢些吃。”那语气里,有对食物的珍惜,更有对家人的疼爱。

面汤清澈透明,能映照出人影,汤面上零星点缀着几点油花,那是母亲用筷子小心翼翼地从油罐中蘸取出来的。在那个酱油稀缺、盐巴都要精打细算的年代,偶尔撒上一把自家种的野葱,便是这碗面最奢华的点缀。野葱纤细瘦弱,却有着浓郁而刺鼻的香气,那香气随着热气升腾,瞬间弥漫整个房间,刺激着味蕾,也温暖着心窝,让人在简单的食物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最艰难的时候,家里连油都难以负担,白水煮面,撒上一把盐,就是全家人的一顿饭。父亲总是最后一个动筷子,他吃得极慢,每一口都像是在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有时,他会突然停下,将自己碗里的面条拨到我和妹妹碗中,微笑着说:“我饱了,你们多吃些。”母亲默默地看着这一切,第二天便会更早地起身,前往田间劳作,用她的辛勤付出,努力让这个家的生活变得更好。

那时的面条,出自当地小水电站旁的小作坊。水磨坊依傍着潺潺溪流而建,巨大的木轮在水流的推动下永不停歇地转动,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那声音仿佛是岁月的低语,又像是老人疲惫的叹息,诉说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作坊加工的麦子来自各家各户,带着田野的质朴与阳光的温暖,磨出的面粉微微泛黄,散发着天然的麦香。做面的陈师傅,曾经担任过村支书,他不仅能言善道,更是心灵手巧。他制作面条时,全身心投入,仿佛在完成一件伟大的艺术品。他的额头青筋暴起,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落在面团上,与面粉融为一体,成为了面条独特风味的一部分。

陈师傅做的面条,虽易煮烂,却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香甜。这种香甜,不仅仅来自于面粉本身,更来自于生活的磨砺、人的体温和情感的交融。后来,我品尝过各地的特色面条,无论是四川的担担面、北京的炸酱面,还是兰州的拉面,它们各具风味,却都无法取代记忆中那碗简单却充满温情的面条。因为那碗面里,揉进了故乡的阳光、岁月的风霜,以及家人的关爱与温暖。

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生病竟成了我为数不多能享受“特殊待遇”的时刻。每当我身体不适,母亲总会为我单独煮上一碗面条。她轻声念叨着我胃口不好,便用糊海椒作为底料,再撒上一点盐,精心放上几缕野生折耳根。她一边煮,一边温柔地说:“这样搭配能开胃,吃了病就好得快了。”昏暗的厨房里,橘黄的灯光摇曳,将母亲忙碌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我虚弱地坐在一旁,看着她为我精心准备这碗面,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关切与疼爱。那独特的香味随着热气袅袅升腾,弥漫在整个空间,钻进我的鼻腔,温暖着我的身心。这碗面条,不仅仅是食物,更是母亲爱的象征,它承载着母亲对我深深的关怀与无尽的温柔,成为我记忆中永不褪色的画面,令我终身难忘。

父母之间的恩爱,如同那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温暖而绵长。父亲对面条的喜爱,母亲一直铭记于心。隔三岔五,母亲就会走进厨房,为父亲做一碗香气四溢的煎蛋煮面条。她熟练地将鸡蛋打入热油锅中,“滋滋”的声音瞬间响起,蛋液迅速膨胀,变成金黄诱人的煎蛋。随后,一根根面条下锅,在沸水中翻滚跳跃,如同欢快的舞者。不一会儿,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煎蛋面便端上了桌。

此时,温馨的一幕总会准时上演。父亲坐在桌前,看着热气腾腾的面条,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对母亲说:“你先吃,忙活半天,累坏了吧。”母亲轻轻摇头,将碗往父亲面前推:“你爱吃,快尝尝。”两人互相推让,眼神中满是关切与爱意。父亲常说:“一人嘴动,十人嘴香。”随后,他拿起筷子,细心地将面条分成若干小份。我们姊妹几个围坐在一起,迫不及待地品尝着这饱含爱意的美食。一家人欢声笑语,不多时,汤汤水水便被吃得精光,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那是家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

然而,时光无情,如今父母已离我而去。母亲那双曾经为我们揉面的手,早已化作黄土;父亲那充满爱意的笑容,只能在记忆中找寻。现在的生活好了,面条的种类繁多,调料丰富多样,可我面对满桌的美食,却常常举着筷子发呆。过去的岁月,虽然贫穷,却充满了温暖与真情。那些为了一碗面条而欢呼雀跃的日子,那些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分食的夜晚,成为了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

贫穷如同一把锉刀,将生活的棱角磨平,却在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为那些艰苦的岁月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如今回想起来,那些日子比现在满桌的珍馐美馔更让人怀念。

眼前的面条渐渐凉了,结成了坨,我用筷子轻轻拨弄着,却再也没有了品尝的欲望。窗外,夕阳西下,最后一抹余晖洒在餐桌上,将那碗面染成了金色,仿佛它盛着的不是面条,而是一碗满满的旧时光。那些与面条有关的回忆,如同璀璨星辰,在我的生命中闪耀,成为我永远无法割舍的情感羁绊,让我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铭记家的温暖、爱的力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