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忆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事物,以独特的姿态承载着无尽的情感与回忆,化作熠熠生辉的珍宝,镶嵌在生命的脉络里。于我而言,那支静静躺在书桌抽屉里的英雄牌钢笔,便是这样的存在。它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轻轻一转,往昔岁月的大门訇然中开,与父母相伴的温暖时光,如潮水般汹涌而来,将我温柔包裹。
蝉鸣阵阵,交织成夏日夜晚的乐章。老旧的木桌被昏黄灯光温柔包裹,宛如一座散发着光晕的孤岛。父亲身为大队会计,坐在桌前打算盘、记账,村里账目经他手,笔笔清楚。算盘声时而急促,时而舒缓,似在演奏独特的生活交响曲。忙完后,他拿起老式铱金笔,在泛黄旧报纸上写下简单汉字教我识字。我一笔一划认真临摹,每个字都是我努力成长的印记。写得好时,父亲用那毛糙却宽厚温暖的大手慈爱地摸摸我的头,手上带着岁月的粗糙,却饱含无尽温柔与期许,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拥有了全世界。
母亲不识字,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在她眼中如同天书。但她每天在生产队里辛苦劳作,粗糙的双手布满老茧,每一道裂痕都诉说着生活的艰辛。即便生活艰难,她望向我的眼神中,那份期望从未改变,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1976年,我踏入了一年级的学堂。一日,母亲赶场归来,脚步轻快得如同跳跃的音符。她神秘兮兮地将我拉到那张破旧却承载着无数温暖的木桌前,脸上洋溢着藏不住的喜悦,轻声说道:“孩子,这是妈给你的礼物。” 她的声音温柔似水,仿佛怕惊扰了这份珍贵。只见她轻轻抚过笔杆,手上那满是岁月痕迹的老茧摩挲着笔夹,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诉说着一段深沉的故事。母亲接着说道:“你爸说过,笔杆子可比锄头杆子金贵多了。当年他要是能多读点书,也不至于一辈子在地里辛苦操劳。”
我满心欢喜地接过这支英雄笔,只觉它在阳光下闪耀着别样的光芒,瞬间视若珍宝。然而,未曾料到,它竟悄然成了家里的“小麻烦”。那时,我的兄弟和妹妹尚未到入学的年纪,可他们却对我的钢笔充满了好奇。每当看到我伏在桌前学习,他们便像被花香吸引的小蜜蜂,连蹦带跳地跑过来“掺和”。妹妹眨巴着那水汪汪的大眼睛,眼神里满是渴望,双手合十,哀求道:“哥,让我用用你的钢笔呗,就一下下。”弟弟也在一旁使劲点头,忙不迭地附和:“哥,我保证小心用,绝对不会弄坏的!”我满心担忧他们毛手毛脚弄坏钢笔,每次都紧紧护在怀里。记得有一回,在他们的争抢中,钢笔险些掉落地面。那一刻,我的心猛地一紧,当场急红了眼。母亲得知此事后,将我们唤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啊,都是一家人,要懂得分享。只有互相分享,才能收获双倍的快乐。”自那以后,我和弟妹便开始轮流使用这支钢笔。在那一方小小的书桌上,它静静见证着我们共同成长的足迹,默默陪伴我们度过了一段段难忘的时光,成为我们童年岁月里最特别的存在。
小时候,每至晚间,破旧木桌便成了我和父亲的知识殿堂。父亲耐心辅导我语文和数学,遇到难题,他反复讲解,声音温和有力,驱散我对知识的迷茫。有次我练习写字,怎么都写不好,急得直掉眼泪。父亲轻轻握住我的手,将英雄牌钢笔塞到我掌心,带着我一笔一划书写。他的手因劳作略显粗糙,却给我无尽力量。在他引导下,歪扭的字迹逐渐变得工整。那一刻,我感受到他对我的殷切期望,也明白这支钢笔承载的不仅是书写使命,更是父亲深沉的爱。这份爱,在岁月里沉淀,成为我心中最温暖、最珍贵的回忆。
昏黄灯光摇曳,映出屋内温馨一幕。母亲轻手轻脚走到房门口,往里望去,只见父亲正专注地辅导我做作业。父亲指着课本,手中铅笔在草稿纸上比划,我听得认真,不时点头回应。母亲不识字,这些知识于她而言像天书,可看着我们沉浸在学习氛围中,她脸上不自觉浮现出笑容。她站在门口静静凝望,眼神满是欣慰。她知道,父亲的教导会为我的未来铺就希望之路,虽她无法参与知识的传递,但对我成长的期盼,丝毫不输父亲。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带着英雄笔努力读书,走过小学、初中、高中。高考时,它静静躺在笔袋里,给我力量。然而,1987年高考落榜,我回到农村,当了农村通信员。母亲往笔囊里灌满新墨水,笑着说:“不管回到农村,还是回到城市,都别让笔尖生锈。”
1987年,在地方党委、政府和新闻单位的支持帮助下,我带着知识与热忱投身通讯行业。乡村的一切都如此鲜活,田间忙碌的身影、学校里朗朗的读书声、农家小院中老人们讲述的悠悠往事,都成了我笔下的素材。我用这支英雄钢笔书写乡村的蜕变,记录农民的奋斗,描绘乡村的新貌。每一个字符,都是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回馈。母亲的叮嘱言犹在耳,我定不会让笔尖生锈,要用它继续谱写乡村发展的崭新篇章。让希望,随着笔尖的滑动,在这片土地上蔓延开来 。
我坚持用英雄笔写作、认真写作、用心写作。从1987年开始到如今,我先后在广播电台、报纸和网站等发表了不少的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1995年7月,我出席北京“九五”中国新作家代表大会,作品《拾麦穗》荣获大会精短文学作品大赛二等奖。2002年起至2008年,《我是一名农村通讯员》《我的收藏爱好》等作品,连续7年在由中宣部宣教局、文化扶贫委员会、新闻出版总署、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团中央青农部等九部委联合主办的全国农民读书征文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和二等奖。而今,我在中国作家网发表作品上百篇,深受读者和网友欢迎。
如今,我在城市打拼,用着各种硬笔,但英雄笔一直放在书桌最上层抽屉。有时深夜加班,我会拿出它摩挲,金属笔杆的凉意慢慢在掌心变暖,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窗外桂花飘落,我铺开信纸,给天堂的父母写信。英雄笔在纸上沙沙作响,金尖依旧流畅,那声音仿佛是父母在我耳边的低语。那一行行墨迹,倒映着曾经的时光,那里有父母的爱,有生活的酸甜苦辣,也有我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