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的冬季是漫长的,身处大西北的小村庄——四合岔,便在这漫长的严寒里,年复一年地冬眠。
即使到了农历二月份,四合岔的山山峁峁、草草木木,仍旧处于昏睡状态。这个时候的村庄,虽然偶尔也能听到几声鸟鸣,还有狗吠,但终究难以使村庄出现几分生机与活力。漫山遍野的干枯了的蒿草在风中抖动,树龄不一的各类杏树,黑黢黢地伫立在峁头边、山腰处、沟畔上……整座四合山向阳静卧,被枯草包裹着没有一丝绿意。就连一向以勤快著称的六大(六叔)黄风斌,也是整日里在庄前屋后踱步,抽抽旱烟,看看远山。六大都没开始忙活农事,那春天一定是在赶来的路上。
四合岔的人们已经等不及春天的到来了。干旱多风而又冷飕飕的日子,总是那么的难捱。大家见面的时候,也总会不住地感叹,“这都立春了,咋还这么冷?!”大家都被冷害怕了,越是着急,就越是觉得冬季漫长,相应地,对春天就愈加多了几分向往。
四合岔的春天,一定是从杏树开始的。在这里,杏树是数量最多的树种,可能是耐寒、耐干旱的原因吧,两次大型植树造林,都是以杏树为主进行的。零几年植树造林的时候,从周台梁到柏树掌,公路以上的山梁、山峁,几乎都栽种了杏树。我家附近,也是以杏树居多,不过,我栽种的很少,多为爷爷黄国书亲自栽种。树龄大者,已近百年。杏树浑身上下都有用,树枝、树叶可以当作柴火,树身、树根可以做木质家具,杏子是营养价值极高的水果。四合岔的人们,和杏树的感情是最深的。不只是因为其自身的诸多实用价值,更是因为其存在于四季中的无可替代的观赏价值和对春天的精确感知能力。杏树说来也是比较神奇的树种,它是先开花,后长叶子。有句话说“红花还需绿叶衬”,杏花可不一般,它不需要绿叶陪衬,就能独自撑起春天,唤醒村庄。
春风徐徐之时,灰黑且零乱的枝头,仿佛一夜之间,突然就缀满了花蕾。就像是一幅幅水墨画上,被点上了无数点淡红色的颜料。春天,已经爬上了杏树的枝头。满山满洼的杏树,正在准备迎接一场盛大的春意。
尽管每年如此,但每年都会让人们欣喜不已。不出几日,杏花就要盛装出席了。这场与春天的约会,让四合岔的人们久等了。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四合山的向阳峁头上,洒在那片悄然绽放的杏花林中。这独属于西北的荒凉和静谧,就被打破了。阳光照耀下的杏花,是温文尔雅的大家闺秀,是婉约柔美的江南女子。正在轻启朱唇,低吟浅唱,将村庄从冬日的沉睡中唤醒。
置身于杏花树之下,定会陶醉于杏花之美而难以自拔。只见那枝头挂满了白嫩而繁茂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淡淡的杏花之清香,沁人心脾。细看时,花托、花萼呈淡红色,花瓣却是一片雪白,四五瓣围在一起,共同呵护着修长的花蕊以及柱头上的黄色圆点。远观抑或近赏,尽显朴素典雅之美。“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难怪宋代才女李清照,在凄然孤赏之时,也要写到杏花。
杏花一开,四合山就被唤醒了;四合山上的花、鸟、虫、草就被唤醒了。桃花、梨花、李花,甚至山上的一些不知名的小野花等,都会紧随其后,相继开放。麻雀、杜鹃等各类鸟儿的叫声也多了起来。“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唐代大诗人王维在《春中田园作》中就写到了这样的景象。地上的蚂蚁、蟋蟀多了起来,空中的蜻蜓、蜜蜂、蝴蝶也多了起来。在杏花盛开的时候,每一棵杏树,都能成为蜜蜂等各类昆虫们的乐园。向阳暖和一些的山坳、山洼、墙角处,小草已经冒出了嫩芽。这些小惊喜,让人们更加确信,四合山被杏花唤醒了。
杏花一开,四合岔这个小村庄就被唤醒了。杏花在不经意间就开放了,村庄也在不经意间就醒来了。杏树下,有驻足赏花的大人,也有嬉戏玩耍的孩子。大人们通过拍照或者视频的方式,将杏花的娇艳和杏花开放的喜悦传递给在外的亲朋好友;孩子们则将他们清脆悦耳的欢笑声留在杏树之下。庄院前、麦场边、涝坝里的每一棵杏树下,都有孩子们童年的美好记忆。老爸黄风权是个急性子,看到左邻右舍们都已经忙活起来了,他干脆午觉也不睡,早早地扛起镢头就下地去了。杏花开了,美好的乡村农事也就拉开了帷幕。杏花开了,大家的生活就有希望了。
四合岔仅有一条柏油路穿村而过,但走在这条路上,却能够看到四季如画的美景。“秋观黄叶春赏花,夏尝杏子冬踏雪”,每一季都有不可错过的风景。尤其杏花盛开的时节,每一个经过这条路的人,都会在花海中如痴如醉。我也经常驻足,拍摄杏花的千姿百态。只是摄影水平有限,难以拍出这杏花的清新脱俗之美,深感遗憾。这条路是村子通往外界的希望之路,也是被杏花唤醒的赏景之路。
作为土生土长的我,四合岔永远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在这里,人们过着简单而纯粹的生活。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而美好。这个被杏花唤醒的村庄,不仅仅是一片美丽的风景,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在这里,我们找到了生活的真谛与意义,找到了心灵的安宁与平静。这里,是每一位四合岔人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归宿。
杏花唤醒的村庄,我愿永远诗意地栖居!
——2024.03.23
备注:本文首发于“庆阳融媒”(2024.07.09)“河南文学”(2024.07.10)公众号。后刊发于《甘肃自然资源报》4版“丝路”副刊,第619期(202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