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孤舟的头像

孤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15
分享

八家塘的狮子灯

咣咚呛,咣咚呛,咣咚呛咚咣咚呛……锣鼓钹三种乐器混合交响,乐声澎湃汹涌,振奋人心。

红黄双狮踩着乐器响点,在用方桌搭建的六层高台上,与耍狮人嬉戏玩闹。雄狮时儿驻足凝神竖耳张望,时儿摇头摆尾拱物挠痒,时儿舔舐耍狮人的衣领,时儿咬衔耍狮人的裤脚,时儿抢夺耍狮人手中蒲扇,其憨态可掬,媚态可人,形神皆备,惟妙惟肖。

乐响密骤处,只听左边耍狮人一声吆喝,黄狮腾空一跃,登上第五层方桌,来了个狮子大开口,吐出“招财进宝”四个大字,观众一阵欢呼,掌声如雷。右边耍狮人不甘示弱,也是一声吆喝,红狮在高台顶峰突然直立起身子,也来了个狮子大开口,吐出“祈福纳祥”四个大字,观众又是一阵欢呼,掌声雷动。此时外场燃起烟花,整个夜空流光溢彩,红黄双狮在半空中英姿飒爽、威风凛凛,将狮灯表演推向巅峰,观众纷纷掏出手机拍摄,人群化为沸腾的海洋,淹没在欢乐喜庆之中。

这是辰溪县修溪镇八家塘村狮子灯正月在县城的精彩演出。

据说,自唐朝始,每逢新春佳节,八家塘村狮子灯必登台演出。狮子灯为红黄双狮,寓意镇邪、驱灾、祈福、佑民,当地群众信奉“正月里来迎狮灯,邪气灾祸不沾身”。每次在狮子灯表演现场,群众纷纷汇聚围观,赏钱赠物,以示敬爱。

八家塘村的狮子灯,全程表演人狮相戏、互为逗耍,场面喜庆、滑稽幽默,故当地人又称之为“耍狮子灯”。

红黄双狮表演时,每只狮子灯伴随一个耍狮人。耍狮人头戴草帽,衣衫褴褛,背着一把大黑雨伞,腹部扎着红绸,手里拿把蒲扇,一边用蒲扇挑逗着雄狮,一边发出“哗嚯哗嚯”的吆喝,酷似电视剧里的济公和尚,动作夸张,滑稽可笑。

红黄双狮在耍狮人的戏耍下,围着高台表演侧身翻滚、跳跃扑食、拱物挠痒,还不时舔舐观众的脸,咬扯观众的衣服,与观众互动嬉戏。大人小孩纷纷伸出手来抚摸狮头,拍照合影,乐不可支。狮子灯做完热身前戏,在耍狮人的逗引下,飞身跃上桌台,才算正式表演。整个舞狮表演,耍狮人挑逗戏耍不停,哗嚯哗嚯吆喝不断,观众欢呼喝彩一片,掌声此起彼伏。

八家塘村的狮子灯,精彩在于高台演出,红黄双狮跃高落低,看似如履平地,实则暗藏凶险。

舞狮表演需先搭台,即用村民日常家用的大方桌,二十三张方桌搭建起六层高台。从正面看,高台似镂空状的金字塔,高六米左右,无任何固定装置,地面不铺设防摔垫层。狮子灯在高台两侧桌面构成的六级阶梯上表演,嬉戏打闹、辗转腾挪、飞身跃高,尽在方寸之内。

八家塘的狮子灯表演分两场进行。第一场为“巅峰会狮”,红黄双狮在耍狮人的戏耍吆喝下,分别沿左右两边台阶向上跃升,在第六层方桌相会,此时四名舞狮人在一张桌面上表演,站立时身体距地面七八米高,不能有任何差池,否则后果不敢想象。第二场为“双狮竟跃”,红黄双狮在耍狮人的逗引下,从高台一侧同时向上腾跃登高。每腾跃一级阶梯,双狮头身并排站齐,前面的舞狮人连跺三脚,借助后面舞狮人叉腰托举的力量,飞身跃上一米来高的方桌。由于双狮同时跃升,力道很大,高台颤动倾斜可见,观众纷纷侧身张嘴屏住呼吸,不敢出声,然惊恐之后则是欢呼声震耳。“双狮竟跃”表演,从上跃到下坡,险象环生,步步惊心,展现了八家塘村舞狮健儿的过人胆魄和高超技艺。

八家塘的狮子灯,吸引万众瞩目,圈粉无数,背后汇集的是众心众力,是舞狮团队精气神的集中展现。

夜幕降临,灯笼亮起,三十个孔武有力的八家塘健儿两两一组,悄无声息地钻进高台方桌叠加构成的空隙里,背靠着背,用手掌钳住桌角,两臂紧紧扶住方桌的腿脚,使整个高台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红黄双狮在高台上表演,加上两个耍狮人,六个人的重量叠加舞狮人每一次腾跃下落的冲击力,他们必须合力扛下,确保桌脚不出现丝毫移位。他们肩负的是千斤重力,更是舞狮人和耍狮人以命相托的那份信任。

锣鼓钹响器班子是狮子灯的魂,激越高亢的乐响,不仅鼓舞着舞狮人的精神斗志,还把控着舞狮表演的快慢节奏。八家塘的响器班子共六人,同时敲击着两副锣鼓钹,三种乐器合奏共鸣,如江河急流,波追浪赶,奔腾而来,绵绵不绝。一场狮子灯演出,不仅舞狮人汗流浃背,击鼓人也是汗流如注,较劲时,击鼓人往往脱去上衣,赤膊上阵,挥汗如雨,热气蒸腾,击发的滔滔乐响,化作舞狮人的力量源泉。

八家塘的狮子灯,历经岁月洗礼,吸纳大酉精华,不断改革创新,已经成为辰溪的一张文化名片,在新时代里大放光彩。现今每逢正月,八家塘狮子灯的激昂乐器声,便会在辰溪人辞旧迎新的火辣年味中如约响起。咣咚呛,咣咚呛,咣咚呛咚咣咚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