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渊泉的头像

渊泉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503/01
分享

张天翼小说语言风格初探(三)

(三)

语言的审美效果具有丰富多样性。孔子说:一部《诗经》,“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⑩张天翼以其著作之丰,题材之广,其语言的审美效果无疑也具有多样性:或喜、或怒、或哀、或乐,语之所在,情之所存,但由于张天翼小说语言的基本色彩是讽刺与幽默,因而,“笑”——就成为张天翼小说语言审美效果的最基本特征。

柏格森说:“要理解笑,就得把笑放在它的自然环境里,也就是放在社会中,特别应该确定笑的功利作用……”⑩张天翼的笑是一种社会姿态。他的笑是和时代、社会的脉博一起跳动的。他嘲笑一切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物,勾勒了时代竹魂魄。他不同于老舍的委婉蕴藉,也没有鲁迅那么博大精深。但他的笑粗犷明快、冷峭锋利;自有其独特的风格,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强烈的感情色彩。

对待黑暗社会、统治阶级、剥削者、丑恶的人和事,张天翼的笑是冷笑、耻笑、怒笑,笑声中喷出仇恨的焰与蔑视的火。他说:“笑是一把非常锋利的刀子”,⑩他要破坏社会的虚伪和丑恶,用笑去杀害它。在那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张天翼按捺不住满腔沸腾的热血,用近乎荒诞的形式愤怒地否定了那迷乱的荒诞的社会现实:

唯有热水瓶可以救国!??!!!东北苦寒。故抗日义勇军作战时,常携带月光牌热水瓶一具。因为月光牌热水瓶价廉物美,能保暖七十二小时。爱国志士无不乐用之。故曰:唯有热水瓶可以救国!??!!!切勿失此爱国机会!??(《洋泾滨奇侠》)

这是一个商业广告。在我们今天看来,实在是荒谬绝伦。但是在三十年代初期的中国,却是普遍存在的“真实”。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迫在眉睫,国民党政府滥发各种“爱国奖券”,商人、制造商甚至教育家都群起而效之,以至一个冬烘的学者,也会说《四书》《五经》是救国的不二法门;跳舞厅的老板,会腼颜地说跳社交舞是爱国的美德。于是,“热水瓶可以救国”岂不“天经地义”(?!)张天翼就是用这种幽默都手法剥开丑类们的“鬼脸子”,⑩使人们在笑谑声中看清隐藏在各式各样的“爱国主义”旗号下的投机分子的丑恶嘴脸。赫尔岑说:“笑是最有力的破坏工具之一”,⑩张天翼的笑,是掷向黑暗社会的七首和投枪。

对待下层劳动人民,对他们的不幸、痛苦、愚昧、麻木,张天翼的笑是苦涩的,笑声中含着忧虑、含着眼泪、含着悲愤、含着深情。张天翼说,幽默家“样子很冷静,但其实对人世最关心,最热烈,因为他爱真实”。⑩因而,他常常以冷冷的幽默语言来表达他那拳拳的心:

埋的时候我跑去瞧的,雨中用布蒙住嘴。叫不出,只用鼻子喊,象是裹在被里叫出的声音。……招弟好象晕了过去,不动,桂先生是挣扎,一铲土倒下去,又挣扎,象是你踢了一脚的蚯蚓一样。他脸上一股哭的样子,额上鼻子上都是皱纹,或者有点象恨,似乎正在肚子里咒娘。……再一大铲土下去,只见土动了……这样就……——《三太爷与桂生》

这是地主三太爷活埋革命农民桂生姐弟的图景。评论家张光人(胡风)说:“作者用的多么冰冷的旁观者的心境啊!”④“我”是作品中的“老范”,这活埋的景象是用“老范”的口气描绘的。“爱看杀头”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国粹”,鲁迅笔下的阿Q爱看,“老范”也同样爱看。在中国,总有这样麻木的旁观者,这是何等令人痛心的“真实”!细细想来,真叫人欲笑还悲。这种掺和着泪水的笑,常给人带来淡淡的哀愁和深深的思索。

对那些小市民灰色无聊的生活,对他们那卑琐的性格和空虚的灵魂,张天翼的笑是讥讽的,挪揄的。张天翼具有十分敏锐的观察力,他常能出人意料地揭示出生活本质中富于喜剧色彩的东西,信手拈来,涉笔成趣,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例如《稀松恋爱的故事》中两位主人公(罗缪、宋列)恋爱“成功”之后,作者为他们统计了一笔流水帐.这笔近乎荒诞的帐,不仅对故事中那两位灵魂空虚、百无聊赖舯主人公是真实,而且,对许多不那么空虚不那百无聊赖的人们也是真实,这真是“无意中剥开了那些美丽的壳子,叫你看到那丑恶的真正内部”,“也许是你看惯了而就不以为奇的:一经道破,你就笑了出来。”⑧这种嘲讽的笑,象利刃,无情也撕开那”无价值的”,使之在笑声中颤栗。

“为了击中要害,笑必须是思考的产物。”②张天翼的笑,是火焰,烧毁着三十年代一处处阴暗、龌龊的角落;象利刀,毫不留情地挑开旧制度下一个个丑陋、颤栗的灵魂。他的笑,包含着鲜明的政治倾向和高尚的美学理想,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深沉思考。

(四)

我们通过结构方式、表现方式、审美效果三个层次的不断深入的分析,从总体上认识了张天翼小说的语言风格。张天翼小说语言风格的主要特点是:质朴明快而毕肖口语;准确生动而行文简洁;灵活善变而跌宕多姿;感情浮露,个性鲜明;幽默诙谐中寄寓讽刺的锋芒;尖锐泼辣间饱含战斗的激情。这些特点的形成,使张天翼在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坛独树一帜,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当然,张天翼小说语言的风格也并非完美无缺,其主要缺点表现在:未能尽善尽美地处理好“民族化”与‘生活化”、“个性化”与公式化”、“幽默化”与“油滑”之间的矛盾,本文限于篇幅、不详加分析了。)

风格就是人。张天翼小说语言风格的形成,是与他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分不开的。张天翼认为:“要是你想作一个作家,那就得把你的一切习惯,兴味,等等,都去适应你的事业,你不能对人生冷淡,你应当到人生的大海里游来游去,去探索人性,去发掘人性。”⑧三十年代初,左翼作家中不少青年作者沉缅于“革命浪漫蒂克”的文学风气,题材的公式化、语言的欧化倾向都十分严重。张天翼初登文坛就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作风,他为自己提出了“探索人生、发掘人生”的课题,不仅对那些“中流社会”的绅士淑女、官僚政客以及小市民的丑恶生活进行了无情的鞭答,而且把目光注到底层社会的苦难人生,反映了极其广泛的“社会人生相”。据张天翼的老朋友吴组湘回忆,在张天翼的住处,“拉洋车的、机关小职员、街上杀猪的、阔人家的大司务、店里的小伙计、公所看门的、走投无路的失业者、从湖南来的老乡、七七八八……他都跟他们要好,一块儿喝酒抽烟,谈个没完。”④可见,张天翼在熟悉人民的生活、习惯、思想,在学习人民的语言方面,是下了功夫的。

张天翼小说语言风格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勇敢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时,与他的文学素养、生活经历及个性特征也是分不开的。他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研究有较高的造诣:《红楼》、《儒林》、《西游》、《聊斋》等名著,他都能“烂记于心,讲起来好象数家珍一样。”⑩能自读英文原著,受过“狄更斯、莫泊桑、左拉……契诃夫、高尔基”等外国文学大师的“巨大影响”。⑩并且对鲁迅作品也研究有素,且又由于家学渊源及其本人的聪敏勤奋,书法、绘画、音乐也莫不通晓。这样渊博的学识,使他的艺术天地十分广阔,为他在文学语言上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复杂的生活经历与家庭风气的熏陶,对张天翼小说语言风格的形成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张天翼出生在一个清末的士大夫家庭,其父为人清正,无意仕途,一生到处流寓。张天翼自小随父迁南涉北,开阔了眼界。广泛的接触,为他学习各阶层人们的口语,模仿各地区的方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更喜其家庭空气开朗,其父“爱说讽刺话”,他二姐“爱说弯曲的笑话,爱形容人,往往挖到别人心底里去”。④所有这些,对张天翼文学创作的初步,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另外,张天翼本人性格开朗、乐观幽默,无疑也是形成他语言风格的重要因素。

总之,由于客观与主观的多方面原因,又由于长期艰苦勤奋的创作实践,张天翼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独特的风格给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坛注入了一派生机,为打破当时文学语言的欧化倾向,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文人散布的左翼文学“崩溃”的谬论,为中国文学语言向民族化、大众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

注释:(1)《写在“坟”后面》,《鲁迅全集》第1卷,第364页。(2)《创作的故事》,《张天翼研究资料》,1982年版,137页。(8)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1961年版。(4)鲁迅:《看书琐记》,《鲁迅全集》第五卷,第429页。(5)高尔基:《和青年作家谈话》,《论文学》333一一334页。(6)陆机:《文赋》。 《7》种子芒:《关于张天翼》,《小说月报》1943年第38期。(8)鲁迅:《旦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一一明术》。(9)袁枚:《随园诗话》(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683页。(10)《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社,1933年初版。(11)张天翼:《答编者问》,《张天翼研究资料》202页。(12)刘知几:《史通。叙事篇》。(13)胡应麟:《诗薮》内篇卷四,中华书局1958年版,71页。(14)《论语,阳货》15.22.柏格森:《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1)张天翼:《什么是幽默》,《夜莺》1936年1卷3期。(18)转引自瓦·斯卡尔·仁斯卡娅:《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336页。(20)转引自《张天翼研究资料》第288页。(23)张天翼:《谈人物描写》,重庆作家书屋1942年版89页。(24)《吴组湘谈张天翼》,《张天翼文学评论》第75页。(25)蒋天佐:《记张天翼同志几件事》,《张天翼研究资料》87页。(26)张天翼:《自叙小传》,《张天翼研究资料》。(27)《张天翼生平文学活动年表》,同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