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郇如启的头像

郇如启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20
分享

韶华春色正中分

当唤醒的万物还在懵懂时,春分便来了个靓丽的爽姿,在春风和煦,阳光暖融中,呈现出“天边光景一时新”的魅力。

作为春天的第四个节气,春分承担起公平、公正的角色。这天太阳直射赤道,白天和黑夜等长,天气的冷暖相当,天地间阴阳之气平衡,可见,处在春季中间的春分节气是名副其实的均分天下。既平分了春季,也平分了昼夜,平衡了寒暑。过了春分,太阳直射点渐渐北移,白昼变长,黑夜变短,阳气也渐次胜过阴气,又进入失衡状态。因此,古人又称春分为日中、日夜分、仲春等,春分意味着希望和繁华,更意味着生机和繁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诠释了春分的由来:“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据《明史•历一》载:“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春分是太阳黄经一个轮回的开始,又是“二分二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中的第一个节气,因而成为一年中重要的节气之一。

春分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流传,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发出耀眼的光芒。西方许多国家以春分作为春季的开始,并把春分法定为新年,日本还把春分作为法定祝日。

你能不叹服祖先的智慧吗?在缺乏先进观测设备的条件下,创立了二十四节气,确立了节气与气象的关系,开创了农耕文明。他们对天体运行规律的缜密观察与详细记载,当之无愧的成为人类的骄傲,也为后昆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不知春过半

春分在气候上有着比较明显的特征,此时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外,均进入“东风随春归,送我枝上花”的明媚春天。料峭的春寒已行远,气温回升在加快,嫩芽、花苞在温暖的气候里依次绽放。

“不知春过半,但觉日添长”,沉浸在春节的氛围里总感觉还未走出,元宵节的烟花还未散尽,春分便亟不可待的走来,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言的“春脖子短”的缘由吧。

快乐的时光总显得短暂,春季的前三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几乎都沉迷在春节和元宵节的气氛里,释放着一年的欢快和自由,尽享着一年的懈怠和激情。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春分一晃眼就到了眼前,此时才知春已悄悄地逝去了一半的光阴。

时光是一位无情的老者,更是一位热情的新手,他将春意随意调抟后,扔给了春分。在“尽日劝春春不语”中,时光的节奏突然间加快了,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更给人“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的惋惜和无奈,不由产生“柳烟侵御道,门映夹城开”的憧憬与期待,体悟“轻暖轻寒,赏花天气春将半”的顾惜和珍视。

在春分的时间坐标上,不论是柳绿花红的南疆,还是白雪纷飞的北国;不论是波涛荡漾的沿海,还是积雪皑皑的高原,其白昼都在逐渐地拉长着。延长光照时间的太阳,恣肆的在春天画布上涂染着春的精灵,抒发着春意和春情。于是冻僵的土地融冰了,干枯的枝头活泛了,整个春天的生趣都在升华。

农耕时代由于生产条件落后,所产的粮食经过一冬的消耗后所剩无几,尤其是春分过后青黄不接,白昼渐长,饥肠辘辘的人们视野菜为救命菜。“采采新英出远冈,生香不断冷垂浆”,与今天人们挖野菜尝鲜不同,那时不论野菜枯萎还是新鲜,在穷苦人眼里已无关紧要,要度过漫漫春荒,只要挖到篮子里就是收获,就能充饥。“野馔自宜清品味,世情谁识淡馨香”,当我们踏步逍遥挑剔着野菜时,该为今天的幸福而欣慰,野菜的清淡和馨香,使人融入到春的情景里,融入到甜蜜的生活里。

春分,在鲜艳里沉淀着酸楚的回忆,在明媚中飙升蓬勃着生机,在清爽间弥漫着让人神往的魅力。

春色正中分

春分揭开了千花百卉的面纱,将“水缓山舒逢日暖,花明柳暗貌春分”的景色呈现于世人面前。倘若说惊蛰是对万物惊天动地的呼唤, 那么春分则是情绪鲜明的炫耀,你看它不但有“草如茵,柳烟新”的铺垫,还有“无香有色最分明,还比花容璀璨”的表达,更有“一曲清歌无误顾,绕梁余韵归何处”的诘问,春分,其实处处昭露出放恣和旷达。

在天地交融,阳光回暖的时刻,春分的物候也显得鲜艳亮丽,“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就给人留下光鲜、昭彰的印象。

“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春天最为煽情的是古人称为玄鸟的燕子,春分时节从遥远的南方飞来筑巢安家,在“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的氛围里,斜飞在濛濛细雨中,穿梭在青青柳条间,裁剪着春光,呢喃着春语。在燕子的呢喃声里,其它鸟儿也不甘落后,黄鹂、喜鹊、啄木鸟等也趁着“刚近春分一日晴”的时光筑巢繁衍后代,也增添着“柳绕柴扉水绕村”的情趣。

“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春分时节的花木都期待着来一场春雨,此时隆隆的雷声承续着惊蛰霹雳的气势,闪电划破长空,以“看花终不似春雷,牵引诗情瞑目开”的魄力一时喧宾夺主。小雨过后,小草舒展开翠嫩的叶子,沧桑的树木吐露出嫩芽,五颜六色的花儿或酝酿蓓蕾,或含苞欲放。

春分赏花是最为惬意的享受,在春风吹拂中解谜花语,该是可遇不可求的机缘。你看,远山的片片桃花像红气蒸霞一般,一团团一簇簇,模拟出虚幻的仙境;早开的杏花已逐渐凋零,花瓣随溪水漂流到远方;梨花似乎不愿与白雪争宠,在犹豫中迟迟未绽;百花跃跃欲试地把花蕾矗立枝头,静等开放的时机。

如果说“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是另一类的赏花境界,那么“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就达到了淡雅清纯的融春意境;而“才子霏谈更五鼓,剩看走笔挥风雨”则进入超凡脱俗的思春意蕴。由此得出,赏花其实是一个步步递进的过程。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春分创设出五彩缤纷的世界,宋代诗人秦观徜徉在原野,看到“风恬霁景流”时,不由发出“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的慨叹。是啊,在“黄金丝软不胜风”的季节,即使有再多的惆怅,也会被初绽的花儿染红熏香,让“春愁一段来无影,著人似醉昏难醒”的兴致所陶冶冲淡。平分春色的大度,会把好的心情洒满绿茵茵的草地,洒遍杂花盛开的山坡,洒向尘间的每个角落。

和气吹绿野

春分过后,田里的越冬作物开启了旺长模式。南方的油菜和北方的小麦都在可劲的起秸拔节。在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田野里,农民悉心呵护着一方方嫩苗,像资深画家的布局勾勒,又像作曲家寻找节奏,揪几片麦叶嗅着,仿佛整个田野氤氲着麦香的味道。

“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春分正是北方小麦施返青肥、浇返青水的时节,蛰伏一冬的麦苗汲取了丰富的肥水营养,几天就焕发出崭新的生机;一些黄叶的麦苗会变得墨绿,秸弱的会变得粗壮。春风吹来,摇曳生姿的绿浪显出几分灵动和生气,这是大地谱出的乐章,是一幅幅生动和谐的画卷。

春耕是春分的另一个主题,空旷的田野里,机械耕作在紧张进行。“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农耕时代,牛拉犁的耕作缓慢,持续的时间很长,一般农田耕作从惊蛰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明前后。由于路远、行动慢,农夫和耕牛中午就在田里将就着打尖,“春分田家忙耕种,犁锄汗滴春风香”,农民用辛勤的汗水熏染着春风,为春种准备着松软的沃壤,为秋收涂抹着金黄的底色,他们是最让人钦佩的群体。

“吹苑野风桃叶碧,压畦春露菜花黄”,春分时节,云南、广西的油菜已到盛花期,江南一带的油菜正在孕蕾,无人机喷药提升了作业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金黄的菜花在暖阳下熠熠生辉,这宏阔的场景,诠释着生命力的壮观。这是大自然对劳动者的回馈,伫立油菜田边,不由让人荡气回肠。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花”,春风不仅催得百花吐艳,同样也唤醒了果树花开。“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望着萦绕于花蕊的蜂蝶,果农的笑容宛如花绽一般。春风与春雨激活了万物,也激活了诗人的千般情思。凝视葳蕤的草木、锦簇的花团,顿生“犹领春风向我开”的豪放,亦生“与君遥夜共芳辰”的情怀,从而隐约生出“只愁红紫损花枝”的担忧,此时,谁的心里不荡漾着春色?谁的心头不憧憬着硕果缀枝呢!

舞袖醉春风

倘若要说出每个节气的特点,那么民俗就是不得不提及的因素。在千百年的文明积淀中,二十四节气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可以说节气蕴含着民俗的约定,民俗则丰富了节气的文化。春分在二十四节气中是很受重视的节气,祖先留下的许多民俗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至今春分的民俗文化在传承和赓续着。

吃春菜是春分时节的民俗约定,春菜指荠菜、野苋菜、春碧蒿等野菜。也许是春节油腻的食品吃得太多,春分萌发泛绿的春菜便受到人们的宠爱,在超市买一袋,或者轻履简装到野外挖上一篮,回家生拌蘸酱,吃上几口既开胃又清腻;如果和鱼片一起做滚汤,更是一道难得的药膳和美味,“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因此春分吃春菜的习俗一直延续不衰。

春分后和风煦煦,暖阳融融,蛰伏一冬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到郊外山野踏青、放风筝,在大自然里寻找乐趣,放飞心情;在繁花间享受美好,感悟春色。“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坐在花前,萦绕着花香,看着满天飞翔的风筝,还有比这更惬意的时刻吗?对了,古人踏青要赋诗一首,今天就发几组小视频在平台传播,分享给网友们。

竖蛋是古老又有魅力的游戏,春分、秋分竖蛋已在世界广泛传播。“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春分竖蛋既是民俗,也有着科学的依据,这天南北半球昼夜时长相等,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刚好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所以这天竖蛋成功的几率大增;另外,春分营造出寒暑相当,柳绿花红的氛围,人的心情舒畅,能够平心静气的完成竖蛋动作。古人认为,春分这天如果竖蛋成功,则预兆着家族添丁,无病无灾,所以人们乐此不彼。

牛是农耕时代最受宠的牲畜,送春牛就是劝人不违农时,及时春耕。春牛图的制作很简单,就是在红纸或黄纸印上农夫扶犁策牛耕田的图案,然后由能说会道,触景生情的人送到农户家中,一直说到主人心甘情愿给钱为止。粘雀子嘴也是春分、秋分共有的习俗,这天不单家家吃汤圆,还要把不包馅的汤圆用细竹签插上,放到田边地坎,意思是雀子吃了能粘住嘴。故名曰“粘雀子嘴”,以此告诫小鸟们以后别偷吃粮食,破坏庄稼。这一习俗,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爱鸟护鸟观念。

自周代始,皇家便流行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习俗,一直延续到清末。据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载:“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三千年的风雨和霜雪,三千年的虔诚和隆重,既体现了皇亲国戚对天地的膜拜和尊崇,又默示着皇权的凌然和神圣。如今,祭日的日坛已辟为日坛公园,祭日已成为遥远的传说和回忆。

长袖善舞,春景醉人。流连在春风里,欢度着春分古老又颇赋新意的民俗,沐浴着崭新的春境,这何尝不是一种民俗文化的享受?

“春光莫恨中分过,能使时长始是闲”,春分吹响了百花盛开的号角,自此暖阳普照,春风浩荡,春雨滋润,延长的白昼为农作物提供了生长的条件,也酝酿着成熟的希望,人们在充裕的时间尽可饱享春情花意,描绘未来果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