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傅建国的头像

傅建国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6/12
分享

在文字中遇见真诚和美丽

一个人在写作的路上行走,常常犹如在漫长的暗夜里摸索前行,孤独而落寞……

  渐渐地,就渴望遇见知音读者,分享在文学的园地里耕耘的苦与乐和得与失。

身为民工,长期在生活的底层打拼,虚荣心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意愿是希望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得一些信息,了解自身作品的长处与不足,甚至能够获得鼓励与帮助。

因此,早在2015年秋天的某个夜晚,在朋友圈无意之中忽然读到了章秀平的题为《用文字抚慰生活的艰辛——读傅建国〈从皖南到温州〉》的评论文章时,人到中年的我禁不住一愣一愣的,有种喜极而泣的滋味在心底涌动。

至此,我可以理解为章秀平是关于我本人文学创作方面的第一位评论者(之前,有平阳籍教师兼作家周春微女士写过《走近游子》。但周春微的随笔是从生活的角度切入,文学作品这一块谈及不多)。彼时,我与章秀平之间只是有过一面之缘,记得是在鹿城区作协举行的一次文学沙龙上,我将随身携带的N本散文集《从皖南到温州》与在座的文友们分享。让我深感意外的是,章秀平不仅认真阅读了作品,还为此写下一篇入情入理视角独特的评论文章。那一刻,对我而言就像一个人习惯在暗夜里跌跌撞撞行走,突然遇到一盏明灯那样而激动不已。

事情原本以为就这样过去了,虽说以文会友很是美好,但毕竟只是一种偶遇。生活中偶遇的事物常见,不论是好是坏,都不要纠结于始与终。但出乎意料的是,作为萍水相逢之文友,章秀平待人真诚、内敛、随和,正如上面提到的写书评一事,她不在乎作者卑微的社会地位,她只是单纯地冲着作者的文字有感而发而写下的评论文章。换句话说,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她的阅读与写作,纯粹是一种文学欣赏及陶怡情操。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后续的断断续续的交往中,我的文学创作一直受到对方的关注,并且写下《行者履迹——读傅建国系列小说》和《美丽女人是怎么炼成的——读长篇小说〈皮王〉》等评论文章。原来,以文会友并非只是传说,真正的文友,是在彼此的文章或文学作品中找到共鸣。

2017年4月24日,根据温州市图书馆有关方面的安排,一场主题为“故乡、文学与远方”——中篇小说集《奶奶的村庄》品读会活动如期举办。为这场活动做主持的人是章秀平。活动之前,我心里没底,因为朋友不多,再说主持品书会这件事,不仅需要口才,还需要一定的综合素养,更重要是义务奉献,没有报酬,这就有点让人家为难了。但当我抱着试试的心态征询章秀平的意见时,她不仅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而且还帮助我一起策划品书会活动的相关细节。譬如,活动内容PPT的设计都由她一手制作图稿。2018年12月14日,由温州市图书馆、瓯海区文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分享长篇小说《皮王》创作背后的故事”品书会活动,也是由章秀平主持。为了让品书会活动更精彩一些,她还事先邀请了几位文友作为嘉宾,现场朗诵小说文本片段,助力品书会活动圆满成功。两场品书会活动,使现场的嘉宾朋友们,真正感受到了章秀平作为一个业余主持人的风采。她的笑容是动人的,普通话是纯粹的,声音是甜美的,在嘉宾与听众之间,她的主持风格如行云流水般顺畅。这时我发现章秀平为人既真诚又美丽,她的美,由内而外,朴素无华,落落大方,是由一个人的文学气质、文化素养、生活历练而铸就的。有作家朋友评价说:秀平主持节目无缝对接,太棒了!更难能可贵的是,一个乐于站在前台为他人鼓掌的人,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格。

忘了以前是在书里或是网上看到过一句话,大意是说“工作着的女人是美丽的”,而我想稍微作一下改动,即“工作和写作的女人是美丽的”用来比作章秀平的生活日常也是恰当的。身为语文老师,教书育人是她的职责,也是她生活自信的一种姿态。她曾经坦言,她十分热爱教师这份职业,而语文老师的责任与担当使她感觉欣慰而自豪。朋友圈里美丽的女人不少,但语文老师不多,而既担任语文老师,业余又忙着充电,朗诵、阅读和写作的女人却少之又少。早在2016年10月,章秀平平生第一部散文集《深处的印记》,就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分“岁月留痕”、“阅读悦美”、“爱在长大”三辑。收到赠书以后,我早晚随手翻了翻,但却不知不觉越翻越有味。书中有太多的干货,令人爱不释手。“岁月留痕”是生活的记录,感恩与家人、朋友的相遇和发现,作者以“文字为证,时光不老”为印记;第三辑作者将“自己安于讲台近二十载,稚童成长,春花又开……”的岁月做了长长的梳理,作者愿意“与孩子们在相处中,彼此理解,彼此悦纳,让爱长大”。

相对于“岁月留痕”和“爱在长大”两辑的文字,我更偏爱“阅读悦美”这一辑里文章。这里面有《作家与故乡——读莫言〈我的高密〉有感》,有《童年的伤,一生的痛——读葛浩文〈萧红传〉与萧红〈呼兰河传〉》,有《黑色世界里的悲喜人生——读毕飞宇长篇小说〈推拿〉》……请注意一个“读”字,章秀平通过“读”的方式,——也是唯一的途径,走进了近二十位作家的书写的人生故事里,并且将自己的所思、所悟、所获用文字生动的表达出来,成为一道“阅读悦美”的深深印记。

在谈及阅读与写作的感想时,章秀平如是说:“读他人的故事,常常他人成为故人。谈不上评论,有时被故事本身打动……读再多的书。无非是读自己,一个未出现的未来的自己,一个存在潜意识里的自己,或是一个正在发生着的自己。”我以为“谈不上评论”是章秀平的谦虚之词。是的,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章秀平的读后感没有那些所谓的专家们的专业术语,也不见评论家们那些理论上的条条框框,但,她在读别人的故事有感而发时,每一行文字都落地生根,都从内心出发,谁又能说她的这些文字比评论家逊色呢?

“秀平写人,写离散,写悲欢;秀平写景,写美好,写颓丧;秀平写心事,不惊不扰,娓娓道来;秀平写读后心得,观后心语,信手拈来,直抵心灵……细读秀平的文字,如钢琴奏出的《秋日私语》,如一弘清泉晃着秋日暖阳,于心间清澈流淌。我们总是感叹时间如沙漏,一点一滴无情地流走,年年如是,柔软的心怎抵得过这一世的风霜?惟愿你我在如此的岁月中优雅着慢慢变老……”

这是章秀平的同学阮盛樟对她作品的评价和肯定,也是我对她的文学写作价值取向的一种欣赏与认同。


2022年6月9日于温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