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文
傅建国的中篇小说集《奶奶的村庄》于2017年2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共由五个中篇小说组成,分别是《命根儿》《打工往事》《牌坊村人家》《雪花巷房客》《奶奶的村庄》,共18万字。一本貌似普通的书籍,却写尽了人生百态,读之令人深受感触。
傅建国原籍安徽青阳,现居温州。曾务农、代课、做篾匠,1994年来温州打工,长期从事皮革销售,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先后共出版了散文集《人在旅途》、《从皖南到温州》和中篇小说集《奶奶的村庄》,以及长篇小说《皮王》等。傅建国的书如其人,非常朴实。他虽居住城市一隅,却依然保持农民的纯朴本色。小说集《奶奶的村庄》文笔非常朴实,大多以他自身经历为模板进行艺术加工,升华了主题,清晰地反映了当下社会之种种现象。
中篇小说集《奶奶的村庄》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以故乡为底色,《命根儿》《牌坊村人家》《奶奶的村庄》正是属于这类。二是以城市打工者的生活为蓝本,《打工往事》《雪花巷房客》属于这类。
《命根儿》讲述了皖南山村一个美好的家庭,在打工浪潮的冲击下,变得支离破碎。主人公叶根生老实本分,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想守着老婆孩子安稳度日,然后完成自己的作家梦。妻子红霞却想要改变生活,于是坚决要南下广东打工,即便年幼的儿子瑞儿都留不住她的脚步。红霞如愿以偿到广东打工之后,被外面的花花世界晕花了眼,迷失在其中。一段婚外情使她背叛了家庭,移情别恋。后来因瑞儿在医院做手术时遭遇到庸医而不幸离开了人世,根生与红霞的婚姻也因此走到了尽头……小说从头至尾充满了无奈:根生对红霞的变心无奈,对家中贫困无奈,对母亲整日找茬无奈,听从现实命运摆布的无奈……小说的底色是灰暗的,叶根生这个人物形象虽说软弱,但心地却是善良的。
《打工往事》是《命根儿》的姊妹篇,描写了叶根生逃离了老家,到温州打工的故事。叶根生狼狈地走出了大山,来到繁华的大都市打工,成为千万打工族中的一分子。打工者的生活,一般都在底层打拼、挣扎。叶根生到了温州之后,遇到小偷偷了钱包,后来得到老乡帮忙,进入了一家食堂工作。他勤劳能干,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特别是温州女人舒婕的关心。叶根生并没有从失败的婚姻之中走出来,因而他内心卑微,不敢奢求这种城市邂逅的婚外鱼水之欢。所以他拒绝了舒婕的示爱,逃似地离开了。小说真实地反应了90年代打工者的生活境遇,他们是迷茫的,像离开土地的动物,小心翼翼地行走在城市之边缘,内心极度脆弱,却在苦苦地追寻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牌坊村人家》讲述的是乡长鲍跃进为了自己的官运,欲拍县长的马屁而非法拆除本村一座千年牌坊。鲍跃进想趁村民不注意,偷偷拆掉牌坊,把生米做成熟饭,让村民们奈何不得。但是,鲍跃进却遇到了又臭又硬的亲生父亲陈天贵。陈天贵是个悲剧式人物,他一辈子都没有过上几天好日子:情人不能相聚,儿子不能相认……鲍跃进为了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私下派人把亲生父亲给抓了起来。然而,由于办事人员一时疏忽,陈天贵意外身亡。面对亲生父亲的死,鲍跃进内心开始忏悔,可惜后悔已经晚了。母亲知道老伴去世了,断了生的念头,用农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小说的背后,是坎坷人生的真实写照,是人性的博弈,令人深思。
《雪花巷房客》算作是一部都市生活题材的小说。女主角余香桃无疑是打工者中的佼佼者,她跳出了打工者的视野和局限,开始自己当老板。她为了减少开支,租住在快要被拆迁的雪花巷。房东唐河是一个外表憨厚、且脸上有疤痕的男人,内心却很善良。旧城改造,大规模拆迁,让许多人一夜暴富的同时,也繁衍出了形形色色的丑恶。雪花巷拆迁的故事牵涉到官场与村民的对弈,各色人物为钱财而粉墨登场,相互纠缠,明争暗斗,像蜘蛛网一样,难以理清头绪。雪花巷的故事,是城市在旧城改造中难以回避的矛盾的一个缩影。
《奶奶的村庄》是作者的一次回归式的写作。主要讲述了奶奶徐蓓蕾作为知青,开始不情愿留在村子,于无奈中嫁给爷爷,后然后生下大伯与父亲。小说通过奶奶在城市与山村之间,来回奔波操劳一生,真实地反映一代的坎坷命运。
纵观《奶奶的村庄》这部小说集,作者采用的是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为读者刻画出了一个个普通人物的形象。他们当中,谁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听从现实的安排。小说用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为我们展开一幅幅不同时期,不同场景的生活画卷。小说只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活着,每个人都是一部小说,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或落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