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我们这一代中年人小时候没有不喜欢过年的吧?过年有好多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吃,有压岁钱拿,有新衣服穿,还有鞭炮——虽然我这个人胆小一直都怕鞭炮。但是无论如何,小时候没有不喜欢过年的,那时候多么企盼过年啊!
每年大年三十,妈妈都会发给我们压岁钱。那个时候不时兴现在这样还得用个红包包起来,就直接给,崭新的一毛钱两毛钱,最多五毛钱。
我问过妈妈,为什么压岁钱那么新呢?妈妈说专
门积攒下来的。那个时候拿到压岁钱开心极了,学着电影里画面给妈妈磕头,妈妈说不用不用叫我起来。拿了压岁钱我从来不用,一直放在一个包里存着。没事的时候就去数数有几张,每次数钱都特别开心,觉得自己仿佛拥有了巨大财富。
我每年都有新衣服穿,因为我妈妈会缝纫,而我又是家里唯一的女儿,我的衣服几乎都是新的,从来不用拣谁的旧衣服穿。哥哥也常常有新衣服穿,弟弟却只能穿哥哥的旧衣服,他稍微懂点事情以后就非常不满。手心手背都是肉,妈妈为了一碗水端平,把给爸妈做衣服的确卡料子剩下的布给弟弟做了一件干部服。那件衣服我现在还能想象出弟弟穿在身上的样子,看上去笔挺,一点褶皱都没有,用现在的话来说,帅呆了,酷毙了!我当时穿的花衣服都是纯棉,皱皱巴巴的,看到这件衣服,我好喜欢,央妈妈给我也做一件。可是妈妈说没有布料了,我很失望,当时的布料可是凭布票买的,只剩下够做弟弟衣服的料,我和哥哥都没有。
记得有次过年,我妈做了手擀的饺子,太好吃了,把我吃撑着了,难受极了。到了下一顿饭点,还是不想吃饭,我妈见我不吃饭着急了,又炒了一碗蛋炒饭给我吃。平时我最喜欢吃的就是这两样,饺子和蛋炒饭,这下不得了了,端起来就把香喷喷的蛋炒饭吃得光光的。结果可想而知,我的胃啊!上吐下泻,翻江倒海。后来医生阿姨批评我妈,本来饿一顿就好了的,结果还得吃药打针。可是这不怨我妈,还是那个时候太穷了,我也太馋了呀!
鞭炮我是从来不敢放的,每次男孩子们放鞭炮我都躲得远远的,还把手捂着耳朵。每次如果有所准备,那么再大的鞭炮声我都不怕,要是不经意突然听到,会把我吓得尖叫起来!有次有个调皮的邻居男孩,把鞭炮放进铁桶里点燃,那声音震耳欲聋,铁桶被砸飞起来,我怕极了那声音。也不知道这人咋想出这个方法,不仅声音可怕,还可能砸到人。幸好现在没见谁家有铁桶了,顶多有塑料桶。我一直认为过年放鞭炮发出太大分贝的噪音,也很污染环境的。但是好像不放鞭炮,又没什么年味了!
大概是我成家之后没几年,我就开始不喜欢过年了。首先是我长大了,成了家庭主妇,过年就意味着家务更多,责任更大。我不仅仅是爸妈的女儿了,还要做老婆,做儿媳妇,做妈妈,还要做众多侄儿侄女的长辈。
结婚后几乎每个春节我都得跟着老公回他的农村老家过年,孩子也从没上幼儿园开始,一直到读高二都跟着我们一起回她的老家。回农村老家过年,主要是生活不方便,没法洗澡冬天还能凑合,但是上厕所就很困扰我。农村老家没有正规厕所,有的厕所只是在猪圈里面搭个漏板,或者猪圈后面无遮无拦的粪坑。了不方便,上个厕所,要么与猪近距离接触让人心惊肉跳,要么就是没有遮拦的茅坑生怕有人突然经过而不踏实。
方便之地成回老家几天我经常便秘。尤其不习惯的是,晚上起夜只能用尿桶,满屋子都是尿臊味,让人再也无法入睡。后来我给盖新房的二弟建议,无论如何要单独修个旱厕,之后几年回老家总算解决了问题。
还有一个原因不喜欢回老家过年,回一趟老家要花很多钱,路费倒不是主要的。最初几年经济拮据,我们又好面子,回去给老人买礼物送礼金,给孩子们送压岁钱,非常豪爽大方,当时那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记得有一位亲戚曾经理解我们,问我们过年得花你们一个月工资吧?岂止啊,多了去了!可是还是得花啊!身边有个奇怪的现象,平时节俭的家庭主妇们,过年购物消费都远远高于平时,人情消费更不必说,好像平时节俭下来的钱就是为了过年一样。
除此之外,过年太累。打扫卫生累,购物累,恐怕人情往来也累。不过我这个人比较单纯,交往不多,人情往来比较少,这点省了很多心。每年过年我都考虑,给双方父母买什么礼物,送多少礼金合适,给孩子们包多大的红包,等等。接下来就进入大采购,有时候不止去一趟城里的大超市,买很多很多东西,大包小包,回来还分成多少份,想想是否合理,有没有漏掉谁的礼物?这些事情够忙活一个月的了!
抛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过年还是蛮开心的!每年我们一家三口回老公两百多公里以外的老家,弟妹们有时候会回来,有时候在外地打工,不是每年都回来,也不是每个都回来,很少有全部弟妹聚齐的时候。大多数时间,我们一家三口跟公婆和弟妹们的六个孩子一起过年。那个时候,我和老公主厨,公公劈材,婆婆烧火,每天吃饭最少也有十一个人,有时候还有客人来。
每天给七个孩子和两个老人做饭,并且用的农村里的柴火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想想那时候过年我们夫妻俩天天都很累,常常是忙了这顿饭,没准备休息又来亲戚,又要陪亲戚说话,不久又要继续做下一顿饭。每当看着孩子们你争我夺争抢我们俩做的饭菜,心中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有次老公和我在厨房里忙活,叫孩子们先吃着,老公炒一碗菜,我往外端一碗,炒第二碗还没端出去的时候,孩子就在外面堂屋喊我,妈妈,他们把菜都吃完了!记得有次我发面做馒头,没做好,碱面放多了,面黄黄的,我担心孩子们都不吃,要是拿来喂猪,就太可惜了。没想到,孩子们哄抢我那难看的馒头,
连我家孩子都抢着吃。我就奇怪地问她,家里面发好的你都不爱吃?孩子回答,我不抢就没我的份了!我鼻子有点酸。
公公婆婆每年过年前都给我们准备了很多香肠腊肉,吃不了还带回去。土鸡蛋和土鸡,平时舍不得自己吃,过年前都攒起来留着给我们。孩子和我都喜欢吃土鸡蛋,每天婆婆都给我们煮,
有时候煮好几个,我不让婆婆给煮那么多,只每天每人吃一个,说营养够了。土鸡我们全家人都爱吃,公婆养的土鸡是黑色的乌骨鸡,连骨头里面的骨髓都是黑色的,不放任何调料,白煮放点姜葱和盐,其味极香,是上等的营养品。那种土鸡品种现在市场上都找不到卖的了,香喷喷的土鸡现在恐怕只能留在记忆深处供回味了!
回农村老家过年,我最开心的两件事,一是大年初一全家人一起去爬山,二是每天定时分发我买的零食给孩子们。
公公说初一天要起早,我们也不敢睡懒觉,我们还在床上婆婆就把煮熟的鸡蛋放到我们枕头边上了。吃了汤圆和鸡蛋,我们就去爬山。孩子们个个都比我跑得快,我和孩子常常是落在最后,幸好老公保护着我们母女,常常伸手牵我们爬上山。山上草垛里,孩子们打滚,嬉戏,那个时候才知道什么是无忧无虑,我也仿佛回到了童年。二弟的小儿子想大便,蹲在草堆里,没几秒钟就换个地方,没几秒钟就又换个地方。我正纳闷呢,老公说是屁股被草扎疼了,我和孩子哈哈大笑,眼泪都笑出来了!看来我们母女俩没有切身体会是懂不起的。
我带回去的零食很多,农村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平时很少有机会吃那么多零食,我担心要是一下子全拿出来,他们很可能会一下子就吃完了,那么对身体不好,再说一天吃完了,年还没过完,以后又吃什么呢?于是我每天定时在两顿饭之间,招呼一声,吃糖了!孩子们蜂拥而至,
手伸得老长。我挨个给他们发零食,快乐无比。
那个时候我才懂得了,“舍”永远比“得”快乐!
前两年我大姑子的儿子到家来玩几天,他高中毕业已经打工挣钱了。他告诉我说,舅妈,现在吃啥东西,都没有小时候吃你给我们买的东西那么好吃了!我心里说不清啥滋味,五味杂陈。
现在,公公婆婆都已经去世好几年了,弟妹们也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我们也没有机会回老家过年了。以前每年回老家过年我都觉得很烦,到现在我却非常想念那样的日子。能够有个农村老家可以回去,可以回去看望老人,可以跟孩子们嬉戏,可以呼吸几天新鲜空气,跟老乡聊聊家常,吃一些土鸡土鸡蛋等绿色植物,还可以掏折耳根,拔萝卜..…...
老家有殷切盼望的父母,我们才有生命的根。父母不在了,我们就像没有根的草,随风飘逝。过年就是家人团聚,一家人坐在一起团团圆圆,吃一顿团圆饭才是一种幸福。每年春运,那么多在外打拼的人们,一年就只有这次机会,才能回家团圆,无论路途多么遥远,无论严寒和交通不便,都要回家过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这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家庭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