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独游重庆时,本想大快朵颐火锅,却被各式肥肠意外俘获,还为此写了篇《重庆肥肠》。但火锅的麻辣滋味,始终萦绕心头。惊喜的是,不到两年,又有机会重游重庆,一位朋友在重庆的酒店开业,邀请我们舟山几位好友去捧场,后来发现朋友真正的心意是请他最好兄弟们体验“重庆火锅”,让我感觉到重庆火锅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麻辣鲜香,更在于它凝聚了朋友间的情谊。
周五傍晚,舟山夕阳如火,望着窗外一架架起飞的飞机,心中满是对重庆之行的期待。当飞机腾空而起,舷窗外是东海苍茫的暮色。飞机在夜色中穿梭,经停南昌后再起飞,终于在夜里十一点左右,降落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我们一行6人走出机场,接机的兄弟欢迎词“重庆欢迎你”“重庆火锅欢迎你”!直接把我们的对火锅兴致撩拨得火热。
汽车在机场高速公路上向市中心疾驶过去。在朦胧的夜色中,一幢幢错落有致的高楼,或在山顶上耸入云霄,或坐落在群山的怀抱里,倚山筑城,层叠耸起。重庆是名副其实的山城,城在山上,山在城中,果真名不虚传。突然想起一位名人说过的话,“重庆是一座站立着的城市”。到了市中心后,两岸万家灯火,灯海灿烂,满目辉煌,巧夺天工,蔚为壮观!沿街到处充满美食诱惑,渝城记忆老火锅、重庆小面、贵州牛羊肉开胃粉、云南米线、渝钟包子......虽然已是夜里十二点多了,但这些店都还开着,路上依旧人来人往。入住酒店后,我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吃火锅去”。
走出朋友的酒店,外面就是繁华的观音桥商圈,街道到处弥漫着带辣的油香味,沿街的火锅店实在多得数不胜数,三步一小店,五步一大馆。路上我问重庆的朋友:重庆老火锅有正宗和不正宗之分吗?朋友说:只要是在重庆,重庆老火锅没有正宗和不正宗之分,但调制火锅底料的师傅,其手艺有高低和好坏。我问怎么才能吃到最好的重庆老火锅?朋友说:火锅店里食客多的,自然就是味道较好的了。
在酒店朋友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一条转角小巷子里,店头写着 “锭子老火锅”。店堂内烟雾腾腾,数张方桌上满是当地居民,操着一口流利的重庆方言,男女猜拳行令,挥舞双手,左右开弓,欢声笑语回荡在店内。半夜了店里还这么多本地人,看来这里的老火锅一定不错,友人给我们介绍到,只有这样的小巷子里,才能体验真正的重庆老味道。环顾小店四周,店面仅五六十平方,十来张方桌,几条长桌,桌椅显得古朴而陈旧,店内装璜十分简陋,老旧的墙壁写着一些黑红大字,细看都是一些重庆知名景点名字,很有八十年代小饭馆的那种亲切感。
我们在刚刚腾空的方桌前落座,点菜的兄弟客气,几乎点了店里所有菜品,服务大姐即刻端上红汤牛油铁锅并点上炉火,红亮的汤汁在锅中翻滚,牛油的香气扑鼻而来,红辣椒与小花椒在锅中翻滚,香气扑鼻,令人垂涎。可此时把两位兄弟吓住了,这么辣怎么吃!不是有鸳鸯锅吗?一半是清汤的那种,由于两位兄弟坚持和大家的理解,还是换成了鸳鸯锅。
重庆火锅的灵魂在于秘制汤底,这家店的底料香气独特,显然暗藏玄机。随着火气的徐徐升温,香气弥漫开来,一锅翻滚的灵魂,撩拨着我们蠢蠢欲动的心。期间大家都已调好蘸料,此店的蘸料比较简单,以易拉罐装香油加蒜泥、蒜末、香葱末、萝卜丁、酱油醋等自由调合而成,却食之亦不觉得油腻。
服务员大姐特别热情好客,见我们是外地人,便主动过来服务。她在锅底刚沸腾时倒入鲜鸭血。当鸭血在红油中慢慢凝固,表面泛起细密的气泡,这时撩起鸭血块,放入口中是那种入口即化的嫩滑。她说:“鸭血要选麻鸭的,且必须是现杀的,否则涮不出挂勺的效果”。她还教我们刷毛肚, 要“七上八下”,毛肚很快熟的,涮个9秒捞起即可。毛肚的盆子很大,下面都是冰,上面没几片毛肚,我们好奇为啥这样摆盘。细细品尝,可以感觉到,当冰晶在毛肚表面形成微细孔隙,涮烫时却能瞬间锁住鲜味。毛肚吸满红油,投进嘴里,爽爽脆脆,越嚼越辣,越嚼越想。
重庆火锅,不似我们浙江一带火锅,以肉类和海鲜为主,重庆老火锅上的菜,感觉都很生猛,五花八门,如毛肚、鸭肠、嫩牛肉、猪黄喉、牛黄喉、鲜腰片、肥肠、郡肝、血旺、黄鳝片 ……加上越来越辣的锅底,真是麻辣酣畅,欲罢不能。没过多久,自己头上就大汗淋漓,一手撩锅,一手擦汗,真是“汗珠与鼻涕齐飞,眼泪与涎水共一锅”。看着大家频频举杯,嘴唇火辣,且麻嗡嗡的,深夜此时此景,就是清代进士严辰所吟咏的:“围炉聚饮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那种围炉而坐、且烫且吃的乐趣。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吃了一个多小时,锅底的汤汁渐渐变少,但我们的热情却丝毫未减。离开火锅店时,已是凌晨两点多,回酒店的路上,身上散发着火锅的香气,肚子里暖暖的,心情也格外舒畅。此时最能体会到了易中天所说的一句话,他说火锅最直观体现了“在同一口锅里吃饭”的深层意义。火锅是共食的典型,却不带任何强制性。每个人把喜欢的食物放入同一个锅,相互包容,这不正是朋友间唯有“和”日子才能红火,火锅的包容与热烈,恰如朋友间的相处——和而不同,方能红火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