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地市,清明节不能回去,母亲总是叮嘱我们,一定要吃小粑,将魂粑住。防止幽魂野鬼一不小心就迷惑了自己的心智,将三魂六魄带到了远方,到时招魂都回不来。
也许这个缘故,我出生的地方最有名的特产就是小粑,面粉和好以后搓成剂子,压扁擀圆,包入用各种菜蔬炒制的馅料。最特别的就是腌菜馅儿,咸菜剁碎,加点豆干丁,待本地产的笨炸香油熬好倒入咸菜豆丁,翻炒九成熟以后,加入姜蒜沫儿、大蒜叶子拌匀后装在盆子里。
最好的馅料应该是加了本地辣椒糊的。秋后辣椒红了,磨成糊,将就一点的加上生姜,讲究一点的还要加上大蒜,只不过加了大蒜的辣椒糊保存久了,颜色有点发黑,卖相上不好看,但是味道好。
大姐一边擀面皮,一边将馅料装入,娴熟的将大拇指按在中间,旋转着将皮包拢起来,放在案板上压住一旋,就成了手掌大的一个圆。煎饼锅里加入香油,小粑一次放满,略加一点水,盖上盖,大火煎。一边煎一边旋转铁锅,让锅受热均匀,中途再刷一遍油。稍微加热以后,倒出多余香油水。用铲子将小粑翻一个面继续煎,两面略微有一点焦黄,起锅装盘。小粑皮薄馅大,由于是发面,粑微微有一点鼓胀,一口到馅儿,满嘴咸香。小粑最佳拍档就是熬制的米粥,加上萝卜条,本地小粑顺理成章的成了早餐首选。
萝卜必须是水萝卜,类似北方的芜菁,椭圆状,露出地面的是青色,地下是白色,霜后采收,剥了皮,呀一口,水分充足,甜微带一点辛辣。制成萝卜干有两种,一种是五香萝卜干,将萝卜切成小条,在太阳下晾晒几天,等水分略干时,取回来,放进大钵里加上五香粉反复揉搓,成麻花状,漉去多余的水分,撒上辣椒粉,装在密封的水罐里,罐子表面加上水隔绝空气。吃的时候,浇上麻油就可以直接食用。味道香辣清脆,略带萝卜的清香。另外一种则是盐萝卜,萝卜整个放进罐子里,用盐腌制,吃的时候,拿出来,切成条,香油炒制,略烹辣椒糊,吃起来咸辣味比较足。
只要是早点铺,进门桌子上摆放着三个粗瓷大碗,碗里面必有一份赠送的小菜腌萝卜。卖的人兴高采烈,而吃的人一脸满足,大抵是稀饭配萝卜的缘故,最终本地人都被人叫成“枞阳大萝卜”。而冬天未来得及采收的萝卜经冻后成了花心,便被形容对家庭不负责任的男人,都叫作“花心大萝卜”。
被叫的人也不恼,只是嘿嘿一笑,将粗瓷大碗端起来,然后埋头,将碗在手上一旋,撮一口,吸溜一下,稀饭就下去一大圈。这时候,小粑反而成了佐食的配菜了。
人在外乡,很奇怪,想家的理由千千万,偏偏想到的故乡就是自己日日习以为常的吃食,名不见经传,却刻在骨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