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隔岸焰火的头像

隔岸焰火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07
分享

大年初一“拜门年”

汤池是众多皖西北古镇的一个缩影,《说文解字》汤,热水也。所以大抵含汤的地名,都以温泉著称,舒城汤池也不例外。

镇子在县城的西南侧,河水穿镇而过,居民大多沿河而建,每到冬天,沿河热气腾腾,偶尔几个泉眼冒着热气,路面落下的雪花都随着热气蒸腾消散。脚下的一丝热气让你瞬间感受到温暖,这就是温泉的魅力。镇子中心有一个青石砌的池子,热水汩汩的从下面冒上来,小镇居民的一天也就从池子里提一桶热水开始。

而乡村在群山环绕之中,站在门前,可以远远看见两座山向情侣一般相拥而坐,山体间有一条缝隙,沿缝隙攀援而上就是仙米尖。

相传仙米尖山有一寺庙,庙旁有一个孩子拳头般大小的山洞,每天出一点仙米,四季不断,丰简不停,而此足以让庙里师徒二人满足生活。一日师傅下山,嘱咐徒弟每日准时去仙米洞取米,徒弟经过一段陡峭的山崖后,看见仙米洞前只有一点米,心有不甘,于是就想用树棍将洞掏大一点,好取更多的米。可是眼看着洞变大了,米却一粒未出,连原来出的一点米也不知所踪。自此以后,空留仙米尖的传说,再也没有仙米流出来了。

镇子里的人提着水桶笑话山里的人,山里的人看着仙米尖笑话庙里的和尚。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自此五十步笑百步,大年初一不出门,出门也就在村庄里面,俗称:“拜门年”。

初一一大早,家家户户打开大门。桌子照例摆在客厅显眼的地方,一圈摆着四条长凳,桌子正中间一个竹笸箩,散乱的放着花生、瓜子、还有糖果。旁边一个碟子,摆满了热气腾腾的茶叶蛋,茶叶蛋损了壳,热气从衣子里透出来,香气扑鼻。家里储存过冬的栗子,也被蒸熟了,炒好直接倒在桌子上。

主妇还没全部摆好,孩子们一拥而进。“大妈新年好”“小姥新年好”七嘴八舌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燕子,仰头嗷嗷待哺,一刻的恍惚,仿佛春天燕子在屋檐下筑巢,转眼双栖双飞,转眼子孙满堂,转眼柳黄燕南飞......

村庄里,鞭炮的硝烟还在空气中弥漫,孩子们像一群花蝴蝶一样在迷雾中穿梭,家家不时爆发出祝福的欢笑声。

你方唱罢我登场,孩子们口袋里鼓鼓囊囊的时候,大人们开始上场了。大人们挨家挨户登门道喜,稍作停留就到下一家,必须在十二点之前将祝福送给村庄里的每一家。

欢笑声、嬉闹声、鞭炮声、挽留入席声,整个村庄在落红遍地里幻作水汽不断蒸腾......

站在池塘边,柳树已经萌发嫩芽,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天在人们的祝福里悄悄的来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