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泽亮(安徽)
卓越的诗人一般都具有三种眼光。
第一种眼光是物性的眼光,看到的是现象。
第二种眼光是哲性的眼光,看到的是本质。
第三种眼光是灵性的眼光,看到的是心境。
对人、物、景的描述如果只停留在物性的表层,所写作品只是初级诗写。
对人、物、景的描述如果只停留在哲性的本质,所写所写作品已入中级诗写。
对人、物、景的描述如果只停留在灵性的境界,所写作品堪称高级诗写。
如何创作出集物性、哲性、灵性于一体的卓越诗歌呢?
国际著名资深作家、凤凰诗社总社社长肖诗杰先生所创作的《讴歌生命》就是一个范例。
“生命之轻/犹如翩跹于清水中的香茗”是作家对生命的物性描述。
在这个物性描述中,作家对生命作出了四个体验式定位判断:
第一个是对生命形态的定位判断:生命轻重就像杯茶飘逸。
第二个是对生命环境的定位判断:生命处境犹如清水平淡。
第三个是对生命姿态的定位判断:生命流程保持翩跹。
第四个是对生命方向的定位判断:生命价值应做香茗一杯。
作家通过这种对生命的物性描述,达成了两个目标。
一是为全文立了意。
这个立意就是:生命要像好茶一样淡雅、飘洒、芳香。
二是为下文留了白。
这个留白就是:生命如何能像好茶一样淡雅、飘洒、芳香呢?
作家是如何回答这一留白的呢?
“它能够飘逸澄明/是因为它经由你美丽的眼睛”与“它能够热气氤氲/是因为有你经手的余温”是作家对生命的哲性描述。
这两个对生命的哲性描述是作家对“生命如何能像好茶一样淡雅、飘洒、芳香”留白的第一个回答。
在我看来,通过这个回答,作家就是想从哲学层面上告知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
其一是在客观与主观的交集中提升自己。
“它能够飘逸澄明”是客观的现实判定;“是因为它经由你美丽的眼睛”是主观的审美判定。
如何实现客观与主观的和协融合呢?
那就是提升自己适应环境。
其二是在实践与认识的磨合中建设自己。
“它能够热气氤氲”是认识
的人文体验;“是因为有你经手的余温”是实践的人性感悟。
这种实践与认识统一一致的达成途径就是建设自己创造温馨。
“它能够香远益清/是因为它已佛至心灵”是作家对生命的灵性描述。
这种对生命的灵性描述是作家对“生命如何能像好茶一样淡雅、飘洒、芳香”留白的第二个回答。
如何做到“佛至心灵”呢?
作家在诗文中没有给我们明确的回答。
在我看来,“佛至心灵”就是要做到以下四点:
其一是具有佛性情绪。
做到容人、容言、容事。
其二是培养佛性思考。
做到清心寡欲、淡泊名利。
其三是坚持佛性处事。
做人要顺应自然;做事要贯穿前后。
四是建设佛性人生。
经历人生低境,方能接近高处。
附文:
作者/肖诗杰
生命之轻
犹如翩跹于清水中的香茗
它能够飘逸澄明
是因为它经由你美丽的眼睛
它能够热气氤氲
是因为有你经手的余温
它能够香远益清
是因为它已佛至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