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泽亮的头像

陈泽亮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006/24
分享

一名学者式作家的三个抽象能力 陈泽亮(安徽)

        作家的类型是不尽相同的。

        如果按照思维类型来划分的话,作家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形象思维型作家。

        比如,诗人、散文家、剧作家、小说家等。

        一类是抽象思维型作家。

        比如,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著作的作者。

        在当今时代,可以说,我们不缺形象思维型的大牌建构作家。

        我们紧缺的是一批抽象思维型的知名解构作家。

         这种解构作家,在我看来,就是学者式作家。

         何谓学者式作家呢?

         我认为,学者式作家主要有两大特质:

         其一是复合型思维。

         就是既具有高超的形象思维创作能力,更拥有精致的抽象思维研究能力。

         其二是课题式研读。

         就是能对包括诗歌、散文、剧本、小说在内的各类优秀文学作品进行战术式、战役式、战略式的创新型学术研读。

        作为一名普通型作家,如何让自己逐步成长为一名学者式作家呢?

       在我看来,要想做一名学者式作家,以下三个抽象能力不可缺少。

      首先是抽象叙述能力。

      这种抽象叙述能力指的是能够从文学人物、文学事件、文学现象、文学历史、文学作品等中进行概述、提取、解释、论述、表达五个层面的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呢?

        实践告诉我,我们可以这样来做:

        其一是培养多元叙述意识。

        比如,我们在研究寿县藉当代全国著名诗人游子雪松时,可以引入“乡愁作家”“历史作家““文化作家““人民作家““礼仪作家““爱国作家“六个不同称谓的多元文学叙述,丰富读者的多元认知。

        其二是寻找多元学术材料。

        比如,我们在研究寿县藉当代全国著名诗人游子雪松时,可以提供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文学研究材料,引导广大读者从同视角进行学术研究,扩大读者的多元视野。

        其三是引入多元社科理论。

        比如,我们在研究寿县藉当代全国著名诗人游子雪松时,可以引入美学、哲学、佛学、宗教、国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等学科理论来推动研究不断向纵向推深、往横向扩宽,提升读者的多元水平。

        其次是抽象解读能力。

        在我看来,对文学作品抽象解读的最高价值目标就是文化理解。

        因此,培养抽象解读能力就是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文化理解能力。

        如何培养呢?

        途径就是细读。

        怎么做到细读呢?

        我认为,以下四种方法比较切实可行:

        其一是链接作品背景,还原文化真相。

        其二是挖掘深刻根源,探寻文化命脉。

        其三是感知复杂人性,增强文化思辨。

        其四是感受多样差异,培养文化认问。

        再次是抽象讲授能力。

        一名学者式作家应该完全胜任文学理论讲授重任的。

        怎么胜任呢?

        就是要做到:一点三线。

        一点,就是一个议题。

        比如,小说场景的展示;又如,小说中对立双方维持的黏合剂,再如,小说创作中的双线设置。

        三线,就是情境线、活动线、任务线。

        情境线,就是材料情景创设。

        比如,就“小说场景的展示“议题,我们可以设置三至四个不同作家的作品场景选段。

        活动线,就是互动交往建构。

        比如,就“小说场景的展示“议题所呈现的作品场景选段,我们可以建构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这些小说场景展示的任务是什么?

        问题二:这些小说场景展示的层次有几个?

        问题三:这些小说场景展示的模式有何特点?

        问题四:这些小说场景展示如何转化为陈述?

        任务线,就是立场生成设计。

        比如,就“小说场景的展示“议题所呈现的作品场景选段的分析、归纳、总结,我们可以设计以下三个任务:

        任务一:小说场景的展示与陈述有何区别?

        任务二:找出你所阅读小说的经典场景与经典陈述。

        任务三:创写一段小说的经典场景与经典陈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