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现代诗歌的思潮维度来看,现代诗歌可以分为前现代诗歌与后现代诗歌。
前现代诗歌与后现代诗歌的具体区别体现在哪里呢?
在我看来,主要体现在如下九个方面:
一是创作向度不同。
前现代诗歌侧重于正值向度:人性复归。
后现代诗歌侧重于负值向度:生存危机。
二是创作精神不同。
前现代诗歌侧重于集体意识。
后现代诗歌侧重于个体意识。
三是创作心理不同。
前现代诗歌侧重于理性与非理的统一。
后现代诗歌侧重于感性与非理的交杂。
四是创作人格不同。
前现代诗歌侧重于自尊、自恋、自强、自立。
后现代诗歌侧重于自嘲、自渎、自伐、自毁。
五是创作美学不同。
前现代诗歌侧重于审美、和谐。
后现代诗歌侧重于审丑、非和。
六是创作状态不同。
前现代诗歌侧重于公域性经验的长期自我集成。
后现代诗歌侧重于私域性经验的瞬间生命体验。
七是创作进入不同。
前现代诗歌侧重于主观的、变形的、表现的。
后现代诗歌侧重于客观的、还原的、本真的。
八是创作语言不同。
前现代诗歌侧重于陌生化表达。
后现代诗歌侧重于语感化表达。
九是创作手段不同。
前现代诗歌侧重于意象化、隐喻式、象征法、氛围型等。
后现代诗歌侧重于冷抒情、叙事性、抽象法、非修辞。
从前现代诗歌发展到后现代诗歌既是一种思维的变革,也是一种思路的更新。
说它是一种思维的变革,这是因为前现代诗歌从思维流程上来说,一般都是线性纵向的推进;而后现代诗歌从思维流程上来说,一般都是扩散横向的辐射。
说它是一种思路的更新,这是因为前现代诗歌主导情绪的表达一般都是主观直泄型;而后现代诗歌主导情绪的表达一般都是客观展示型。
做好从前现代诗歌到后现代诗歌创作的转型需要广大诗写者的关注,需要广大诗写者的投入,需要广大诗写者的坚守。
遗憾的是,纵观现实中的许多诗写者,横式现实中的许多诗作品,我们可以说,不少写手还真的没有迈入现代诗人门坎,不少作品还真的没有走进现代诗行列。
如何跟上步伐,与时俱进,提升我们现代诗歌的创作水平呢?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当代著名青年诗人作家纪开琴所创作的侧重于私域性经验瞬间生命体验的《老托尔斯泰》这首后现代诗就很值得跟进学习。
这首后现代诗最大的跟进学习点就是诗歌中前设与后设的交替使用。
在后现代诗歌中,根据诗歌节奏,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前设;其二是后设。
所谓前设,就是作家的写实。这种写实主要包括人物、环境、物件等。
所谓后设,就是作家的理念。这种理念写主要包括观念、拆解、注释等。
后设与前设的完美搭配就建造出了一首经典的作品。
《老托尔斯泰》就是这样一首用后设与前设的完美搭配而建造出的经典作品。
作家在《老托尔斯泰》一诗中这样写道:
老托尔斯泰又出门去了
他把流浪当做一种生活,把财富当做负累
他捋一捋那白浪滔滔的大胡子
对我说,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
然后,他缓缓离去,背影融入万千人群
——于是,我看到俄国大众,每个人都是他
一切都让他生厌,名利,地位,身份
他蹒跚在火车站
体内列车隆隆驶向远方
——但他的身体今生再也无法远行了
他将停留在此,做永久歇息
姓名、墓碑、墓志铭都是沉重的东西
被放进晴园荒林中,让落叶将其掩埋
而他终其一生寻找的是
深埋于此的,令全人类幸福的秘密
作家在这首诗中给出了他怎样的前设与后设交替呢?
"老托尔斯泰又出门去了"是前设写实一:人物行踪。
"他把流浪当做一种生活,把财富当做负累"是后设理念一:活的是过程。
"他捋一捋那白浪滔滔的大胡子/对我说,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然后,他缓缓离去,背影融入万千人群"是前设写实二:人物容言。
"——于是,我看到俄国大众,每个人都是他/ 一切都让他生厌,名利,地位,身份"是后设理念二:恨的是欲望。
"他蹒跚在火车站"是前设写实三:人物状态。
"体内列车隆隆驶向远方/ ——但他的身体今生再也无法远行了/他将停留在此,做永久歇息/姓名、墓碑、墓志铭都是沉重的东西"是后设理念三:爱的是远方。
"被放进晴园荒林中,让落叶将其掩埋"是前设写实四:人物处境。
"而他终其一生寻找的是/深埋于此的,令全人类幸福的秘密"是后设理念四:想的是担当。
诗人作家通过这种前设与后设的完美交替,完成了两大创作任务:
其一是塑造了一代文豪的形象。
这种形象就是:
托尔斯泰是一位追求生活俭朴的人;托尔斯泰是一位追求生命平等的人;托尔斯泰是一位追求人格高大的人;托尔斯泰是一位追求使命担当的人。
其二是展示了一位作家的情怀。
这种情怀就是:
向一代文豪托尔斯泰那样,做一个生活简约、生命本真、人格自强、担当有位的新时代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