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泽亮的头像

陈泽亮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2/28
分享

谁是杀害李玉梅的真凶 ——家庭教育学视域下的悲剧性格简析

陈泽亮(安徽)


        读罢《要命的网恋》,许多读者都为李玉梅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二十九岁而痛惜。

        在悲愤之余,读者们便纷纷把矛盾指向了网恋,对准了莎莎。

        表面看起来,导致李玉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网恋,间接原因是莎莎。

        但实际上,在我看来,最根本原因是李玉梅的父母。

        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来分析:

        一是李玉梅的气质类型。

        人的天生气质可以分为乐天型①、忧郁型、激进型②、冷静型③。

        李玉梅属于什么气质类型呢?

        正如律师分析所说:"李玉梅釆取极端方式跳楼结束自已的生命,是自身心态不健康所致,并有病历证明她患有忧郁症,李玉梅负主要责任。"

        忧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敏感细腻、深刻专注、完美主义。

        先说敏感细腻。

        可以说敏感细腻是忧郁型人物所有性格特征的由来。

        具有这种特征的人,其所见、所感、所想都比其它气质类型者多。

         比如,对莎莎正在客户室接待的一个男客户,李玉梅的所见就比较多:从形象上,她发现他“长得高大英俊”;从语言上,她发现他“谈吐也很优雅”;从礼仪上,她发现他“还礼貌地点点头”;从性格上,她发现他“目光温和”。

        又如,当她听到同事们在背后纷纷发出“玉梅不找对象,原来心里还忘不了那个小表弟。”“她真变态,居然和表弟搞上了,还失过身呢……”这样的议论时,她的感觉可以说是六味俱全。

        其一是感觉异常。她感觉同事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

        其二是感觉疑惑。正如小说所写“她想,自己的秘密只有‘贤进’知道,‘贤进’在公司只认识莎莎,难道是他把秘密告诉莎莎,莎莎又在公司告诉同事们?接连几天,玉梅在网上一个劲地追问"贤进",为何泄露自已的隐私?”

        其三是感觉羞耻。正如小说所讲“谈了一年多的男朋友竟然是闺密,这段刻骨铭心的爱顿时成了荒诞虚无,而更重要的是那不可告人的隐私秘密已传遍公司,玉梅感到自已像被当众扒光衣服,无法抬头。”

        其四是感觉气愤。正如小说所述“玉梅生气地打了莎莎一个耳光说:‘你这个好朋友真无耻!’玉梅哭着跑出了公司……”

        其五是感觉无助。这种无助让天空变成了灰色:“天色灰暗,悄无声息地飘起小雨;这种无助让心情变成了黑色:“玉梅哭着跑出公司,趴在珠江边的栏杆上,望着滚滚流去的江水,撕心裂肺地痛哭:‘我完了!被莎莎害死了!一切都完了!’”

        其六是感觉绝望。小说中“我也曾经努力地工作,努力地学习,但沒想到我的人生是那么苍白,我热烈追求的爱情竟然是虚幻的,是我的闺蜜欺骗了我,还把我的隐私公诸于世,令我无脸再生活在人间,我只有走了……我的死是一种解脱,人世间的世俗是淡薄的,尘世是丑恶的,害我于死地的竟然是我最信任的闺蜜……”揭示了她绝望的原因;小说中“我一直向往美好的爱情,却死于丑恶的网恋。爸爸、妈妈,我死后请给我穿上婚纱,嫁出你们一直希望嫁出的女儿,也满足我最后的心愿,为爱而死的我……”透露了她绝望的矛盾。

        再如,在和“贤进”的网恋上,李玉梅的所想也比较多:

        其一是痴想。李玉梅是真的想把网恋转移到现实中来的。我们可从一个对话和一个请求看出:一个对话是:当莎莎看到玉梅陷入虚无的网恋,十分担心,就提醒她说:“网上的恋爱是虚无的,你还是现实点好啊。”但被网恋冲昏了头脑的玉梅一点都听不进去,她对莎莎说:“你放心吧,我和贤进彼此理解,一定会成为伴侣。”这段对话表明了李玉梅对贤进爱情的坚定程度。一个请求是:一天晚上,玉梅在网上问“贤进”:“你能把你的电话号码给我吗?我们能约个时间见面好吗?”这个请求说明了李玉梅对贤进爱情的真诚程度。

        其二是猜想。经历了泄秘伤痛,李玉梅开始胡乱猜想。公司同事聚一起闲聊,开开玩笑,她就以为大家在嘲笑她。

        其三是幻想。忧郁症发作时,她的耳朵开始出现奇怪的幻听,无缘无故地听到大家说她“堕落”“下贱”。

        其四是回想。“不要轻易把人生的一切,全部交给一个人。当有一天你发觉,自己爱错了一个人,想回头的时候已经无岸,已不能从容优雅地转身……”这是她刻骨铭心的经验传递。

        其五是颓想。正如李玉梅在日记中所记:“新的一年来到了,但我不愿意这样走进新的一年,我是个没有未来的人,是个被世界抛弃的人,只有放弃生命才是我的解脱……”

        后说深刻专注。 

        具有这种特征的人,一旦对某一件事感兴趣,就会投入比较多的感情与精力。

        李玉梅就是这样的人。她“一向对男人冷淡”,但是,自从她对“贤进”有了兴趣以后,她就投入了她所有的感情与精力。这种投入可以概括为:积极主动、吐露心扉、表示爱意、确定关系、非常迷恋、为爱殉情。 

        “玉梅对进贤念念不忘,鼓起勇气再三催问莎莎拿他的QQ号。”这是她积极主动;“玉梅不自觉向‘贤进'谈自己的苦恼。‘贤进'也很善解人意,只要与他聊天,玉梅的烦恼就烟消云散,两人很快成了知心朋友。”这是她吐露心扉;“不久,玉梅在网上向‘贤进'表示爱意。”这是她表示爱意;“莎莎看到玉梅陷入虚无的网恋,十分担心,就提醒她说:‘网上的恋爱是虚无的,你还是现实点好啊。’但被网恋冲昏了头脑的玉梅一点都听不进去,她对莎莎说:‘你放心吧,我和贤进彼此理解,一定会成为伴侣。’”这是她确定关系;“看到‘贤进’沒有明确拒绝,堕入情网的玉梅决定把网恋进行到底。玉梅感到,自已的情爱自已的缘分,直到28岁才来到自已面前,自已一定要守护这份情,爱护这个缘分。”这是她非常迷恋;“绝望的玉梅流泪挥笔写下遗书后,跑到窗囗推开窗户,从高楼纵身一跃跳下去……”这是她为爱殉情。

         再说完美主义。具有这种特征的人,做事认真、彻底。

         李玉梅不就是这样的人吗?“玉梅开始用心呵护这一份情,用爱守望这一程,不留遗憾给生命。她想:遇见,只是一个开始;珍惜,才能相伴一生。”这是她的认真;“看到‘贤进’沒有明确拒绝,堕入情网的玉梅决定把网恋进行到底。”这是她的彻底。

         二是李玉梅的气质根源。

         李玉梅“敏感细腻、深刻专注、完美主义”的忧郁特征是与生俱来的吗?

        不是,是父母的家庭教育失误而导致。

归纳起来,她父母的家庭教育失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缺乏心理营养、疏于情绪管理、不善人际指导。 

         先说缺乏心理营养。

         心理营养指的是四个方面:给孩子无条件的接纳;满足孩子对安全感的需要;给他/她“你在我心中最重要”的确认;给孩子肯定、赞美认同;为孩子作出示范、榜样。

        当孩子得到这几个心理营养,生命就会绽放得特别灿烂。

        纵观整篇小说,我们找不到李玉梅父母给予她心理营养的情景。所以,李玉梅的心理一直非常脆弱。这是她发忧郁症的心理前提。

        这种心理营养的缺失,主要体现在李玉梅的失身、失恋、失望三个时刻。

        在她失身的时刻,父母不应严厉处罚:对她“痛斥和教育一番”;而应温馨关怀:做到“给孩子无条件的接纳”。比如,在语言上,父母要真诚地抚慰李玉梅,让她感觉到父母的心。父母可以这样对她说:“孩子,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心情都非常难过的,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也已无法挽回,那就让它过去吧,今后,我们要引以为鉴,走好未来的人生路!”;在行为上,父母要紧紧地拥抱李玉梅,让她感觉到父母的爱;在情感上,父母要深情地注视李玉梅,让她接收到父母的情;在心理上,父母要经常地关注李玉梅,让她看得到父母的意。

        在她失恋的时刻,李玉梅的父母既缺位,也虚位。父母的缺位让李玉梅在失恋的时刻没有获得“你在父母心中最重要”的身份确认,从而使她产生了孤寂感;父母的虚位让李玉梅在失恋的时刻没有学到“满足安全感的需要”的生活技巧,从而使她产生了绝望感。

        在她失望的时刻,李玉梅的父母物理距离远,心理距离远。物理距离远,就是父母没有陪伴,这让她没有倾诉对象,得不到“肯定、赞美、认同”的心理疏散,一切闷在心里;心理距离远,就是父母没有入心,这让她产生无助无奈,找不到“示范、榜样”的影响力量,只好走向死亡。

        后讲疏于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指的是如何排泄和放下情感和情绪。

        横视所有层面,我们没发现李玉梅父母辅导她处理情绪的段落。所以,李玉梅的情绪一直十分不稳。这是她发忧郁症的情绪燃点。

        这种情绪疏导的缺乏,主要体现在李玉梅短暂的负面情绪清理与较长的正面情感疏导两个层面。

        在短暂的负面情绪清理层次,李玉梅的父母既未有针对性地对她进行过如何走出失身的教育,也未有针对性地对她进行过如何走出失恋的教育,更未有针对性地对她进行过如何走出失望的教育。所以,李玉梅遇到这些问题,不知所措,不堪重负。

        在较长的正面情感疏导层次,李玉梅的父母既没有对她进行过青春期的性意思教育,也没有对她进行过青春期的性行为教育,更没有对她进行过青春期的性道德教育。所以,她就在不知不觉中与表弟发生了关系,在不知不觉中对贤进产生了恋情,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送入了天堂。

        再谈不善人际指导。

        人际指导指的是交往的尺寸和程度。

放眼病前病后,我们看不见李玉梅父母指导她人际交往的文字。所以,李玉梅的世界一直特别孤独。这是她发忧郁症的环境诱发。

        这种交往指导的空位,主要体现在李玉梅的病因不明、教育无策两个环节。

        在病因不明层面,虽然李玉梅有着“生性内向,而且对外显得冷冰冰的,沉默寡言,故少有男生追求。毕业后参加工作,也依然故我,到了28岁也还沒有男朋友。”这些明显的外部表现,但是,作为普普通通的父母并不知道这些现象到底意味着什么,因为李玉梅的这些特征是属于心理学专业研究的内容。

        在教育无策层面,看到自己的女儿“总是不来电,吸引不了男朋友。”

        李玉梅的父母很着急,但是,由于能力所限,他们就是拿不出具体的教育方法。

        因此,从家庭教育学视域来说,我认为,杀害李玉梅的真凶不是网恋,也不是莎莎,而是李玉梅的父母。

        因为是父母错失了李玉梅的教育指导;因为是父母造就了李玉梅的忧郁气质。

        问题出现在李玉梅,根源隐藏在其父母。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给孩子丰足的心理营养、精细的情绪疏导、有效的交往训练。

这是我们预防和治愈忧郁症的良方。

        而要做到这些,我们的家长就必须努力学习,提高自己!

         或许,这就是这篇小说作者欲说而未道的深层的教育主题吧!

————————

注释:

①乐天型:主要特点是:积极乐观、人际高手、喜欢享受、渴望肯定;教育重点是:优质关系、打温情牌、计划责任。

②激进型:主要特点是:目标感强、意志坚决、天生领袖;教育重点是:建立道德观、激发同情心、放弃控制欲。

③冷静型:主要特点是:天生谨慎、温和稳定、擅长思考;教育重点是:接纳慢的节奏、多多给予肯定、鼓励表达感受。

参考文献

[1] [马来西亚]林文采,伍娜.心理营养[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3).

[2] 李中莹. 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3).

[3] [美]麦道卫迪克•戴依著.6A的力量[M]. 黎颖、王培洁译. 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1).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