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泽亮(安徽)
莫燅珠主编的这首诗有以下四个艺术特色:
一是有紧凑的旋律。
一首优秀的诗都有紧凑的旋律。
这种旋律有的是外在的,如押韵、节奏、格式等,有的是内在的,如诗人的情素推进、诗人的观念铺展等。
《牧童村》的旋律是内在的,采用的是紧凑的情素推进:
“一会儿缓坡,一会儿转弯/蜿蜒曲折的乡间”表达的是能够快点到达的迫切惰状。
“沿途有收割的稻田/碧蓝的池塘/以及一拢拢绵延端坐的茶树”透露的是已经沐浴乡野的释然情态。
“然后是红瓦白墙的村庄/红灯笼迎风而动/然后就遇见了动童话般的名字/牧童村。羞涩地落坐于山水之侧/很祥和,连同阳光照亮的那面旗帜”展示的是的超乎预先想像的高涨情绪。
“偶尔遇见田间劳作的妇人/戴遮阳帽,穿长袖长裤/静静的对视里,有鸟飞的翅羽煽动/有池塘鱼儿跃水的声音/她微笑,露出洁白的牙齿”描述的是真的不虚此行的绵延情意。
这种绵延的情意既是“戴遮阳帽,穿长袖长裤”这种对人的细致关注;也是“静静的对视里,有鸟飞的翅羽煽动/有池塘鱼儿跃水的声音”这种对景的和谐融入;更是“她微笑,露出洁白的牙齿”这种对情的深远解读。
二是有多层的画面。
画面就是意象。
一个个意象就构成了意境。这是好诗的重要评判标准。
《牧童村》的意象是丰厚的。
从感官上,有视觉的“红瓦白墙”、有听觉的“有池塘鱼儿跃水的声音”,有触觉的“静静 的对视里,有鸟飞的翅羽煽动”;从主体上,有人的“田间劳作的妇人”,有物的“红灯笼迎风而动”,有景的“乡间、稻田、池塘、茶树”,有情的“羞涩、很祥和、对视”。
《牧童村》的意象是有序的。
全诗用一个情字串起纵横意象,构成了一幅纯朴、唯美、幽然的意境。
三是有多维的诗意。
一首好诗必须有诗意。
诗意的构成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意象能给读者多角度解读。
诗中的《牧童村》既是一个自然的地方,也是一个文化的诉求,还是一个精神的家园,更是一个灵魂的乡愁。
其二是意象能把读者神秘化带入。
诗中的《牧童村》既是现实的,也是想像的,既存在,也不存在,若隐若现,这种朦胧性把读者带入了神秘之地,扩张了诗力。
四是有哲学的神秘。
好诗都有神秘性,即主题不确定性。《牧童村》一诗到底想告诉读者什么呢?是借助《牧童村》来表达对传统化回归的打捞,还是表达对城市化过程的补救,或是表达对世俗化生存的喊呐呢?正是这种主题不定式,构建了诗歌神秘化,产生了哲学疑惑性,拓宽了文学探索路。
附文:
牧童村
文/莫燅珠
一会儿缓坡,一会儿转弯
蜿蜒曲折的乡间
沿途有收割的稻田
碧蓝的池塘
以及一拢拢绵延端坐的茶树
然后是红瓦白墙的村庄
红灯笼迎风而动
然后就遇见了动童话般的名字
牧童村。羞涩地落坐于山水之侧
很祥和,连同阳光照亮的那面旗帜
偶尔遇见田间劳作的妇人
戴遮阳帽,穿长袖长裤
静静的对视里,有鸟飞的翅羽煽动
有池塘鱼儿跃水的声音
她微笑,露出洁白的牙齿
作者简介: 莫燅珠,本名王延志,居湖北宜昌。凤凰诗社副社长,中诗网主任编辑,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著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