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蒋安的头像

蒋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5/19
分享

在时间褶皱里,如何打捞失落的温度

暴雨说来就来,把五月的街道浇得发亮。路过便利店时,玻璃上蜿蜒的水痕扭曲着霓虹灯,看得人眼睛发花。恍惚间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五月的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我总搬个小板凳坐在屋檐下,用搪瓷缸接雨水。外婆则把新摘的槐花洗净,和着蜂蜜熬成甜汤,那股清甜的香气,至今想起来还直咽口水。再看看便利店货架上整齐排列的瓶装水,裹着冷冰冰的塑料包装,摸起来一点温度都没有,让人忍不住把手缩回来。时间可真会捉弄人,把过去的温暖和现在的冰冷,一层一层叠在一起,像件揉皱的旧衣裳。我们该怎么从这些褶子里,把丢了的温暖找回来呢?

凌晨四点的写字楼,远远望去还亮着星星点点的灯光。推开门,办公室里的人弓着背,眼睛死死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机械地敲击,活像被线牵着的木偶。我邻居陈姐就是这样,手机相册里存了儿子从出生到六岁的几千张照片,每张都仔仔细细标注着日期和地点,说是怕以后忘了。可这么多年,孩子的家长会她一次都没完整参加过。上周难得准时下班,她满心欢喜去接孩子,结果孩子躲在老师身后,仰着小脸问:“阿姨,你是谁?” 那一刻,陈姐僵在原地,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我们总想着多挣点钱、往上爬一爬,却在这一路狂奔中,把身边最珍贵的温暖都弄丢了。其实要找回这些温度也不难,就是得学会在忙得脚不沾地的时候,硬给自己按下暂停键。哪怕每天只抽出半小时,陪家人吃顿饭,听孩子讲个故事,把被工作抢走的时间,一点点还回来。

如今住的小区全是高楼大厦,邻里之间不过一墙之隔,可人心的距离却比隔着条河还远。楼下公告栏上的便民电话,落了厚厚一层灰,都没人愿意伸手擦一擦;手机里的微信群倒是整天响个不停,不是因为谁家的狗半夜乱叫吵得人睡不着,就是为了停车位争得不可开交。有一回在电梯里,我不小心碰倒了邻居的快递箱,赶紧弯腰去捡,结果一抬头,发现对方下意识往后退了半步,眼神里全是防备。那一瞬间,心里比淋了场暴雨还凉。这场景就跟五月飘的法桐絮似的,看着一团一团聚在一起,风一吹,全散了。不过仔细想想,要打破这层冷漠也容易。前几天我烤了盘曲奇,给对门送去几块,原本不怎么说话的邻居,一下子就热络起来,拉着我聊了好久。有时候啊,一个微笑、一句问候,真就能把心里的冰疙瘩慢慢捂化了。

以前总觉得亲情是最牢靠的,可现在不少家庭也逃不过利益的折腾。新闻里那对为了父母房产打官司的姐弟,在法庭上吵得面红耳赤,互相揭短,哪还有半点亲人的样子?谁能想到,他们小时候还在五月的麦田里追蝴蝶,跑累了就躺在麦秸堆上看星星。现在倒好,法律文书成了伤人的刀子,把好好的血脉亲情,拆成了账本上的数字。逢年过节的家庭聚会,老一辈人想唠唠嗑,说说过去的事儿,可年轻人都低着头刷手机,短视频的声音时不时冒出来,把老人的叹息声都盖住了。其实亲情的温度一直都在,就看我们愿不愿意去翻一翻老相册,听长辈絮絮叨叨讲从前的苦日子,放下手机,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哪怕只是发发呆、扯扯闲话,那些藏在记忆里的温暖,说不定就慢慢回来了。

说起来,现在这社会,到处都在推着人往前跑。消费主义天天变着法儿让人买买买,总觉得买了新东西就能快乐;社交媒体上看着大家热热闹闹,可关了手机还是觉得孤单;职场竞争又激烈,生怕一停下就被别人超过去。我们就像五月里的柳絮,看着自由自在地飘,其实根本由不得自己。但找回失落的温度,真没必要跟时代较劲,关键是得学会在快节奏里找到自己的节奏。我有个朋友,坚持每周给外地的老同学写封信,用钢笔一笔一划地写,收到信的人都说,那字里行间的温度,是微信消息比不了的。周末去菜市场逛逛,听卖菜的大爷讲讲菜是怎么种出来的,讨价还价间,烟火气里全是温度。要是有空,在阳台上种点花花草草,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心里也跟着敞亮起来。

傍晚,城市慢慢安静下来,霓虹灯一盏接一盏亮起来。我家阳台种的薄荷,被晚风一吹,飘来阵阵清香。时间留下的褶子或许永远都展不平,但只要我们愿意低下头、慢下脚步,总能在生活的旮旯里,捡到些被遗忘的温暖小碎片。把这些碎片拼拼凑凑,日子又能过得有滋有味起来。说到底,人生哪是什么你追我赶的比赛,分明是一场需要慢慢走、用心感受的旅程,而打捞温暖,就是这场旅程里最要紧的事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