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姜宝兵的头像

姜宝兵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1/06
分享

探花寻草之车前草

车前草,顾名思义,便是从车下轮间没有被碾压过的点点空间中钻出土来的野草。相传汉代名将马武,由于地形生疏打了败仗,困在一个荒芜人烟的地方,时值盛夏,将士们和战马都因水土不服而患了“尿血症”,当地也没有清热利水的药物,这使将士们焦急万分。一位马夫偶然发现自己的三匹马不治而愈,便寻根追源,发现地上一片长在大车前的野草被马吃过。于是,他自己先服用,亦便报告马武,马武大喜,当即命令全军吃此草,结果治愈了“尿血症”。“车前草”的名字也就这样流传下来。

有关车前草的诗歌,《诗经·国风·周南·芣苡》有记载: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芣苡,即是车前草。整首诗由三节构成,而每节里面,句式、文字几乎完全相同,只是在每节里改变了两个字——两个关键的动词。可以说,其节奏,是“咏叹式”的,而这种“咏叹式”的节奏,恰好表现了劳动者的一种欢乐的情绪。

车前草,根茎短,略粗,叶基生呈莲座状,贴地而生或平卧或直立,挤挨的也斜展。叶片薄,成宽卵形至宽椭圆形。初生叶嫩绿,越成熟叶色泽越深绿。花序梗有纵条纹,疏生白色短柔毛。开一串一串的浅紫白色花。我在乡间长大,对此并不陌生。

我算是生在一个好的时代,年幼时没经历过靠野菜充饥的年月,没吃过车前草。但车前草上餐桌却是有记载的。明代周定王朱橚在《救荒本草》中描绘了车前的生长环境和草入食的细节:“车轮菜,……生道旁,采嫩苗叶,煠熟,水浸去涎沫,淘净,油盐调食。”

关于车前草的药用价值,相传北宋文豪苏东坡曾用车前子为欧阳修治过病。后任杭城知州期间,有一年,乡民因饮用不干净的山泉水,很多人患上了痢疾,久治不愈,乡民又贫苦交加。苏东坡便想到了车前子治愈老友欧阳修的旧事,于是采集来大量的马齿苋和车前子,熬制一大锅药汤,让患病的乡民饮服,乡民得到救治。苏东坡把这两则医案记录了下来,后人将此与北宋沈括编撰的《良方》合编为《苏沈良方》。

多数的草木,一钻出地面,都会拼命地向上生长,而车前草不,车前草的每一枚叶片,都极力地贴向地面,仿佛,它就是为亲近大地而生长的。它极力从土地中吸取力量和灵性,以成就它生命的完美。它的叶片,呈长卵形,每一枚叶片,都厚厚实实,且极有韧性;色泽油亮,很是有些革质的特性。或许,正是这样的一些特性,才使得车前草,成为一种耐踩的草,一种耐压的草,一种耐得各种各样蹂躏的草。人踩过,车碾过,可是,它却踩不死,碾不烂。干旱的年份,风吹日晒、尘土遮蔽,路边的车前草,似乎奄奄一息了,可是,一场雨过,车前草又会勃然而生,迅速焕发生机,过不了几天,即一地葱郁,又满目翠色了。

车前草的花很小,排列在花序梗上,花语是留下足迹。在乡间的路边,河滩,田埂,竹林或坟坪任何有泥土的地方,随处可见不起眼、委弃于地的车前草。它的叶如一张纸,花也不惹眼。在庄稼地里,它分取农作物的营养是庄稼人所不待见的,因而屡屡遭删刈;在路边,人们嫌弃它挡道,又屡屡遭踩踏,直至死亡。它像平凡而朴素的灰姑娘,甚至就是千千万万庸常而卑微的普通人的化身,渴望被重视,渴望有人注意它的存在,或为它停下脚步,留下足迹。

车前草,一种最平凡、普遍的植物;然而,又是一种最贴近人类生命的植物,一种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的植物。其生命之价值,可谓高矣。而它的生长特性、生命的存在形态,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在低处,生命一样璀璨、绚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