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在小城,传统老菜馆可是个传奇般的存在。首先是地利,传统老菜馆位于火车站和汽车站之间,客流量大;其次是人和,饭店老板与各家单位都有关系,成为不少单位的定点饭店,老板为人义气,在小城有一定的饮食江湖地位。再就是传统老菜馆的菜品有特色,令人吃过后难以忘记。
谈到饮食文化,“八大菜系”就是越不过的坎儿——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这些地方菜各具特色,自成派系。虽然现在小吃遍及各地,菜系横亘神州,传统老菜馆坚持本地家常菜做法,属于鲁菜系列。
鲁菜起源于春秋战国,鼎盛于元明清,称霸中国2500年!以山珍海味为材,既有宫廷宴席也有市肆美食,30多种烹饪技法,180多道菜,鲁菜是名副其实的八大菜系之首,是中国传统美食当之无愧的C位!
鲁菜过去就是宫廷菜,是比较讲究的一类菜,从爆炒腰花这道菜就能感受的到,爆炒腰花的外观是最能考验刀功的了,而腰子这种东西炒起来难度又非常大,火候不能太大,大了就老了,小了又生,味放重了盖过了肉香,放轻了又有腰子腥味,所以如何把握还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每次吃饭的时候既想点这道菜,又不敢点这道菜,想点是好奇厨师的手艺,不敢点是怕做得不好影响整个吃饭的氛围。传统老菜馆做的还是非常不错的,火候味道算是恰到好处。
九转大肠是一道硬菜,原材料猪大肠,被切成小段像一颗颗小圆筒,码成花型,被浇上了红汤色泽艳丽,再配上点点香菜末,就像一个红花胖子带了一簇绿头簪,旁边还配了一些抢眼的黄瓜块,又逗趣又觉得漂亮。用雕花木筷夹起一块,清晰可见表面的圈圈纹理和侧边褶皱,现在看起来又跟豆卷相类。入口方知,那红是酱油的功效,酱香浓郁完全掩盖了大肠本身异味,这是咸;再咬上一口,只觉得肠上的肥油也被洗净,肉质细腻好嚼,还有微微甜鲜;辣椒是餐馆的必需品,更何况这道名吃?辣味清爽,不辣喉头,只为添滋味。所谓鲜浓而不油腻就是这样。听说还能尝到苦和酸,我吃的有些急,三两口一块就下肚无踪,始终未能觉察。
鱼,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生活在池塘中,无忧无虑肆意游动,一旦来人投食儿,就争相涌来张大嘴抢;也可能是生活在河流或者海洋中,随着波浪起起伏伏,带着七秒的记忆,也不知何处是终点;当然我们见到的最多的是躺在餐桌上,或被切割成块,或是全须全尾,清蒸,煎炸,红烧,配上不同的调料配菜,就有了越来越有味儿的水煮鱼,有了酸香可口的酸菜鱼,有了鲜美嫩滑的清蒸鱼,有了家常必备的红烧鱼……不同的风味和口感,但是都让人喜好,甚至嗜好,去了腥气烹调入味的鱼,总是那么诱人。
传统老菜馆的一道鲁菜经典糖醋鲤鱼,我看到了那一尾直愣愣立在盘中的金黄的“黄河鲤鱼”以一种腾跃的姿势头尾翘起,腹部弯曲,“站”在粘稠的橙红色汤汁中。就好像,它在即将跃过龙门的一刻被定格了,它所有的精彩被芡糊、糖醋汁紧紧地粘住。再细看,鱼身弯弯像“弓”柄,两侧都被切了刀口,鱼皮焦透,肉质滑白外翻,用筷子夹还有些费劲,需要撕扯才能皮肉离骨。夹起一大块,口感酸甜令人食指大动,外焦皮脆如薄饼里嫩肉鲜像豆腐,再浇点汤汁,拌饭吃正好。
荤菜固然风味独特,吃多了也难免腻味,风味茄子算是一道家常菜,他家做的味道还是非常值得推荐的,茄子炸的火候正好,再用酱汁一浇,酸甜可口,味道也是非常的完美。荤中有素,不丰不腴恰到好处。
大菜之后,还有一道刚出锅的热汤,蛋花如花瓣漂浮汤面,下面是青菜和木耳,汤汁浓郁,还配有萝卜丸子一叠,单吃只觉得两样都无甚出奇,但是将丸子往汤里涮一涮,只感觉萝卜有了蛋味儿和咸味。再将丸子沾点胡椒,味道更是恰到好处,真是香冲香冲的,里有点呛但是不想喷嚏,似乎将到喷嚏的临界时,味道在嘴里已经散漫开来……后来才知道这叫汆香菜圆子。
最后的主食才是传统老菜馆的特色美食——腊肉包子。用老面发酵,腊肉蒸熟后吃在嘴里却是特别的香,那味道至今想起来还回味无穷,垂涎欲滴。咬上一口,清香四溢,热气腾腾刚出锅的腊肉包子,真的是既好吃又好看。
所以那时候,伙计们请客都说,走,我请你去传统老菜馆,吃腊肉包子去!那一刻,兄弟们的感情就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