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姜宝兵的头像

姜宝兵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20
分享

探花寻草之风信子

风信子不是中国的本土花卉,是原产于地中海东北部的一种花色丰富的花卉。其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15世纪。风信子的命名来源于美丽的希腊神话,因为在阿波罗喜爱的少年的血泊中长出了一种美丽的花卉,所以以其名——雅辛托斯命名了该花,直译后即为“风信子”。

传说俊美的少年雅辛托斯和太阳神阿波罗是至交好友,而西风之神杰佛瑞思也对这位美少年青睐有加,所以常常为此吃醋。

一次,当他和阿波罗在草原上掷铁饼时,被躲在树丛中杰佛瑞思发现了。嫉妒之心使他失去了理智,当阿波罗将铁饼投掷给雅辛托斯时,这个西风之神悄悄在旁发力调整风向,使得铁饼重重地打在雅辛托斯的额头之上,少年顿时倒在地上,待阿波罗赶到时,他早已倒在自己的血泊之中,阿波罗抱起朋友痛哭。

片刻后,他发现在雅辛托斯血液流过之处,长出了许多成串的紫色花卉,太阳神为了追忆朋友,将该花命名为雅辛托斯,中文直译为“风信子”。

此后,紫色风信子有了嫉妒和抱歉的意味,同时其与希腊语的“永远”同音,所以也有永远的怀念之意。

“风信子”,由于外观像水仙,故有“西洋水仙”之雅号。在西方,风信子的花语是“只要点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丰盛人生”。风信子的花语,正是她优雅芳容与丰富内涵的真实写照。

去年正月刚上班,朋友送来一株风信子,已绽放花蕾,亭亭玉立,风情万种,煞是好看。配上葫芦型状的透明花瓶,俨然纤身束腰的青春少女,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与活力,洋葱般的花球,正好卡在瓶颈处,瓶颈之上部分,可以观赏到花团锦簇的风信子花朵,一粒一粒的花蕾,紧紧靠在一起,形成一个团结的、积极向上的团队,如碧绿的翡翠衬托着青葱岁月的妙龄少女。

风信子又叫地仙,出来乍到时一点也不起眼,我常常忽略它的存在。偶尔瞟一眼只觉得那像水仙叶子或像大蒜叶除了绿就没什么,特别是那花蕾怕见人似的紧紧包裹着又相互牵持缠绕,像松果看者乱理更乱。可不经意间鼻间掠过一抹不知名的香味,花未开香已传忍不住立花前沾其香欲罢不止。终究抵不过其香仔细欣赏,哦,风信子初露端倪但仍像没见过世面的小姑娘羞羞答答迟迟不肯出来。

阳光明媚的春天,微风和煦,万物萌动,风信子长势喜人,亭亭玉立,茁壮成长,没几天就往上窜了一大截,红白相间的风信子,每一个花蕾都注入活力,开始鼓苞绽放,扬蕊吐艳。

审美是一种眼光,是一种境界,是一个人的人生阅历和见识。不同的人,审美观念也不同。世人多爱牡丹,因为牡丹鲜艳炫目,美丽壮观,是百花丛中的君子,艳压群芳,而陶渊明却独爱菊花的清丽脱俗,著名的《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则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我却喜欢案头的这株优雅绽放的风信子。百花盛开,各有不同,但都用自己特有的形态芬芳着自己独特的灵魂,用自己的生命装点着这美好的世界。风信子的美,无关国色天香,无关春红秋黄,不沉鱼落雁,不羞花闭月,没有风嫉水妒,却有一种令人怦然心动的雅致,随意一瞥间,便吸引你的眼球,让你爱上她,正如她的花语所言一样“只要点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丰盛人生”!

“无悔怒放花开尽,香销玉殒成永恒”,风信子的生命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五月初,优雅的风信子开始慢慢凋谢,五月底完美谢幕。从朋友送来一瓶洋葱般的风信子花球到她扬蕊吐艳,再到她红消香断,完美谢幕,我见证了风信子,从烂漫到凋谢的全过程,陪伴她走完了璀璨、炫目、优雅的一生,面对逐渐凋谢枯萎的风信子,难掩的心痛涌上心头,舍不得将枯萎的风信子扔掉,决定将枯萎的花和茎剪下来,埋在茂盛的杜鹃花盆里,让洁白的杜鹃花盆成为风信子的花冢,我想,这才是风信子最好的归宿,“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此刻的我在深刻体会林黛玉葬花时,满腹感伤的情怀之余,惟愿明春花开早,风信再度展芳姿。

刹那芳华,红颜弹指老,人生如梦,醒来万事空。生命太过于脆弱,太过于短暂,脆弱的不堪一击,短暂的让忙碌的人们忘了,人生其实可以像风信子那样美丽而精彩,短暂的花期,怒放的生命,华丽登场,优雅谢幕,风信子没有因生命短暂而独自凋零,反而尽情的享受并展现着最美的芳华,以最佳的姿态诠释着生命的价值与真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