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乔显德的头像

乔显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23
分享

家乡平度乡村趣名(二)

家乡山东平度乡村的趣名很多、很多,一时半晌说不完,也写不完。写着、写着,有网友就提议写写他们村;有网友就建议写写XX村、XXX村;有网友就说,现在有的村名改了。这些都是很好的提议,使我在写作的过程中,心里有了底,也就好把握。这样的热情驱使着我续写家乡的乡村趣名。

大家都知道,家乡平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据康熙《平度州志》记载:“四五千年前,我们的先祖垦殖荒原,创造了东夷文明。至秦汉时期,平度已是胶东郡国,成为半岛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明朝改置平度州后,“州之由来久矣”。在这样一片文明故土,定然会有着许许多多的乡村趣名;家乡平度,又是山东省行政区域面积最大的县级市,在这片317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相继分布着1789个行政村。辽阔的地域面积、渐趋的人丁兴旺加之乡村居多,自然而然就有许多有情趣、又说道、有意义的村名,这些乡村的命名之初就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色,许多村名既有趣又富有深意,它的背后,也定会留下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和耐人寻味的故事传说,这些已在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吸引着我们的好奇和探寻,亟待我们去了解和探究,以便发扬光大。让这些村名更“趣”起来,村子更“亮”起来。

在命名过程中,当地村民往往遵循着简洁、易记、富有象征意义的原则。他们希望通过村名来传承家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或表达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因此,每一个村名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

昨天外出游览途中一眼瞧到了“羞鱼桥”的牌子,虽已来不及停车,但这瞬间的巧遇却引发了我的几多联想,使我想起了在前天的文章中曾提及西羞村,这么巧啊!只隔一天就在这里见到村子的桥了。这座桥可能在“搭桥”,也可以称之为“引桥”,那我不妨就先写写西羞鱼村的趣名里所蕴含着的一段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美丽传说吧。

平度市店子镇西羞鱼村位于三城路北端东侧、南淄阳河畔,北依大泽山镇界,是个风景秀丽的村庄,方形聚落。相传明洪武年间,四川籍移民王祥迁徙到这里,选中一块宜居之地建立了村庄,未取村名。后来,他母亲不幸患病,且病情日益加重。重病中的母亲有气无力地念叨着想吃鱼,补补身子。然当时寒冬腊月,河里结冰,没有地方可购买或捕鱼。无奈,为满足病母的愿望,王祥他毅然到村旁的河边,脱下衣服,卧冰抓鱼,用身体融化了坚冰。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感化了坚冰,只见冰面忽然裂开了一道缝隙,一条金色的鲤鱼跃出水面。王祥喜出望外,连忙将鱼捉住,小心翼翼地放在袖筒里带回家中。病中的母亲见儿子冒着严寒带回的鲜鱼,大喜。王祥遂为母亲煎了鱼,母亲吃下后,再加之心情好,病竟奇迹般地好了。

传说鱼是王祥孝心所感化的仙人所为,特赐一尾。王祥得鱼袖之救母在村子内外传为佳话,村民纷纷赞叹王祥的孝心,为纪念这段动人的传奇故事,遂取“袖鱼”为村名。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袖鱼”逐渐演化为“羞鱼”,村名也因此而更改。因近邻两村同名,故冠以方位区别,人们在“羞鱼村”前加上了“西”字,于是就有了“西羞鱼村”的称呼,也带有了丰富的内涵。至于故事开头提到遇见的“羞鱼桥”,得有个交代,大概就是因“西羞鱼村”的故事引申出来的。西羞鱼村趣名的由来,是一段关于孝心、勇气和坚持的传奇而动人的故事。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怀有孝心,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创造奇迹。同时,西羞鱼村也带有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神秘的美丽传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和乡愁。

再说说棘子嶂村名的趣味故事吧。这个村也属于店子镇,位于平度双山水库南岸,三面环山,东靠平柞路,长岭山东山脚下,村内有沟壕用三桥相连。该村居我老家西十几里,两村亲戚连亲戚,彼此很熟悉。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了这个村,还以为怎么起了这么个稀奇古怪的名字,后来,盛传起的平度歇后语:“西北风刮棘子——连风(讽)带刺儿。”我首先就想到了这个村,考虑是否与这个村有关。

要知这个村的趣名,还得找乾隆。相传明隆庆二年(1567年),有潘姓人家到这里居住,因村立洼处,故名潘家洼。然而,这个村庄的名字在清代中期发生了改变,这一改变与一段传说紧密相连。到了清乾隆年间,有一位县官路过此地,不慎被漫山丛生的棘子刮破了官衣。县官失了体面大为恼怒,为除棘嶂,他下令年年向此地征收棘子,以示惩戒。村民们感念此事,同时也为了铭记这一历史瞬间,便将村庄改名为棘子嶂村。这个故事既反映了当地棘子丛生的地理环境,更体现了当地人民对于历史的铭记和传承。

还听妻常说起前些年丈母娘对她说的一个神奇的传说,说是平常的棘子都带“勾”,而因某种原因,唯独棘子嶂的棘子不带“勾”,这就奇了,怪了,咱没去过,不知真假,也不敢说。这是村名之外的事儿,也当是茶余饭后的调料吧。

再说说扭锯头(扭据头)村的事儿。近两天,平度老乡建议我写写“扭锯头(扭据头)村”的趣名故事,我了解甚少,不敢随便下结论。这几天经查资料,问熟人,心中有了点底数,才放下笔。

扭据头村位于平度市南村镇驻地东北侧7公里处。该村东靠庞戈庄村,西邻后三甲村,南隔清水河接前丘村,北靠曲家营村,由包括东孙家、西孙家、前曾家、后曾家、纪家楼、扭据头、小扭据头在内的7个自然村组成。

据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姓扭的人推着一辆木轮车逃荒到这里。在逃荒过程中,他一不小心将木车柱扭断。后来,这人便在此地落户。为了纪念这一特殊事件,他将此地取名“扭车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扭车头”这个名字在口耳相传中逐渐演变成了音同字不同的“扭据头”(或“扭锯头”),并沿用至今。扭据头村(扭锯头村)这一名字不仅反映了村庄的历史渊源,也因其独特和易于记忆的特点而成为了当地的一个文化符号,它反映了当地人民对于历史的记忆和传承,也体现了乡村命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如今,扭锯头村(扭据头村)已发展成为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南村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诚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一些村名可能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但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乡村记忆却永远值得我们去珍视和传承。通过了解和研究村名的由来,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乡村的历史和文化,感受那份属于乡土的温暖和力量。

家乡乡村趣名多,故事传说需探索。在了解和探索家乡平度的乡村趣名过程中,感受到了平度历史文化的古朴厚重、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也感受到了乡村名字的底蕴深邃、情趣盎然和意义深远。这就是平度趣名使然,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无限!

乔显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