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海涛的头像

江海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23
分享

长城母亲

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车里的音响反复播放着歌曲《我的中国心》。每次外出,只要有母亲在车上,这首歌都成了必放歌曲。按照母亲的说法,看了几十年春晚,就记住了这一首歌。

这是2017年的夏季,八十六岁高龄的母亲在子孙们的鼓励下,主动出资,带着三代人开启了大西北的旅游。从重庆出发,第一站直奔剑门关。两辆车四代人,在傍晚时分来到了剑门关。安排好住宿,来到餐厅,在得知剑门关久负盛名的“豆腐宴”后,一辈子对豆腐情有独钟的母亲来了兴趣,没有征求大家意见,手牵重孙子找到老板点了一席豆腐宴。这次旅游,母亲承担全部费用,所以花起钱来也任性不少,谁让人家是出钱的主呢。

第二站来到了麦积山,望着如同一捆麦子的山峰,看到上面一个挨着一个的石窟佛龛,母亲没有跟着孩子们上去,只是在山脚下眺望着旁边的几尊大佛。父母一辈子从万恶的旧社会走来,新旧社会的对比,让旧社会的苦难泡大的孩子磨灭了对任何宗教的感知,他们最直观感性的只有对共产党的感恩和忠诚崇拜。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了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老百姓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新生活,这是他们亲眼看到的变化。正因为如此,作为普通共产党员的父亲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听到有谁发表对共产党的妄议之言,父母亲肯定要跟他们理论一番,有时还会对他们骂上一通。

父母这一代人,有一个苦难不堪的童年和少年。他们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勤劳的双手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巨大发展,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心地善良和勤劳勇敢的父辈们也过上了他们那一代人梦寐以求的生活,拥有了一个幸福的晚年。

在麦积山的时候,听说是为了迎接上级检查,所有石窟佛龛都锁上了,我们只能好奇地扒着格条小门,睁大眼睛向里观看。佛龛里被岁月风蚀的佛像,述说着数千年的沧桑。

一路西行,来到了张掖七彩丹霞景区。母亲步行上了观望台,看着七彩地貌如同彩绸飘动于山间,美丽的景色让母亲陶醉其中。游览完了张掖的七彩丹霞景区,第二天来到了嘉峪关。至此一路的行程,旁边不时地可以看到残垣断壁的古长城,有的地方已经被两千多年的风霜侵蚀的只剩下一个土堆。

据导游介绍,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21196.18公里。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嘉峪关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天下第一墩,因地势险要,在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始建于公元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嘉峪关内,墩台、城台、堡城等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

景区大门右上方,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几个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大门一侧是几幅铜板雕像:穿越时空,回响着张骞西去的驼铃声和各族民众繁荣贸易的吆喝声。走进景区大门,映入游客眼帘的是威武的冯胜雕像:战马健硕,项下悬一拳大小的铜铃,眼神高傲远望;冯将军一身盔甲,右手握鞭,左手并起食指和中子平指前方。冯将军的两指略有夸大,比正常的人体比例要大一些,显得两指粗壮有力。整个雕像威风凛凛、傲视边关,人与马的眼神和神态十分吻合贴切,栩栩如生,高傲不羁,向后人述说着建设嘉峪关的传说。这座雕像不知是出于哪位大师之手,是我近年来看到的最好的雕塑作品之一。

走过冯胜将军挥戈建关的雕像,竟然看到了一泓水草茂盛的碧水,让人惊喜不已。一扫沿途的荒凉,仿佛走进了水乡。名景名城都离不开水,而在这黄沙戈壁上找到这样一汪碧水实属不易。嘉峪关的雄伟有了阴柔之水的陪衬,成就了“戈壁明珠”的美誉。历史的厚重和现代的活力,展示了嘉峪关的独特魅力。进入关内,看到古老的戏台上几个演员别具一格的演唱,一生喜爱京剧的母亲在台下饶有兴趣地看了足足有半个小时,但不知道母亲听懂了没有,我想,可能也只是看个热闹罢了。

“老太婆一到嘉峪关怎么就像变了个人一样,精神矍铄,一点没有疲劳的样子。”妹妹的声音大了一些,被老太婆听到了,她回过头来,神秘地对着我们说道:“等回到重庆啊,再告诉你们一个秘密。”

我连忙问道:“是什么秘密?非要回去才告诉我们。”

“回去我让你们看一张照片就知道了。”母亲转身向内关的大门走去,还不忘念道:“不到长城非好汉,走完长城不遗憾……”

一行人走出嘉峪关景区,无意中路过嘉峪关车站对面的旧物市场,母亲凑上前去,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地笑道:“快来看呀,以前用过的粮票、布票,比以前更值钱了,”母亲拉着我的手,指着地摊上的“全国粮票”微笑道:“这个粮票原来只值一两毛钱一斤。”

“老太婆,现在这个变成文物了,再过几十年,说不定这一张都能卖上百元呢。”地摊老板听到我的夸奖,微笑附和着,大家也都跟着笑了起来。

来到一个较大的面食店,也许是雄伟壮丽的嘉峪关触发了大家的兴致,大家一边吃着嘉峪关特有的黄面条一边谈论着景区的感受。吃完面条小憩之时,兴致颇高的母亲给孙辈们讲述了一桩关于粮票的趣事。而这个发生在老邻居的故事,我们这一代人都知道的,为了不“打扰”母亲的雅兴,都在旁边附和着。

有一天,邻居家里传来一阵大人的吵骂声和孩子的哭声。好管闲事的母亲放下饭碗大步走到邻居家将两口子劝开。一打听才知道是为了粮票的事,是李叔叔反对老婆省吃俭用存粮票,反对的理由是“今后粮票作废了咋办?现在小孩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吃不饱怎么能长个子?”

“你也够傻B的了,这可是全国粮票,什么时候也不能作废啊。”我们清楚地记得,母亲当时把李叔叔好一顿数落:“你就听媳妇的没错。还没听说全国粮票能作废的,真是傻了吧唧的。”母亲是北方人,有时一张口难免带上几句脏话的口头禅。

没过几天,这件事就传遍了全厂,成了全厂职工茶余饭后的笑话。哪承想,一年过后,粮票真的作废了。让大家大跌眼镜,打脸真够快的。

“外婆,国家也没有回收或者给予一定的补贴吗?”侄女好奇地问道:“说废就废了?”

“谁补贴你啊?国家也没说作废,只是购买粮食的时候不需要用粮票了,”母亲微笑自嘲道:“以前有用的时候,一斤全国粮票还能卖上几毛钱,后来买粮食和到饭馆吃饭都不要粮票了,就成了一张废纸。”

侄女不怀好意地问道:“外婆,你和外公也存了不少吧?”

“咱们家还好,粮票作废的时候只有几十斤全国粮票。”母亲自我感觉良好,压低声音叹息道:“老李家有三百多斤粮票全部作废了。哎,要是这三百多斤粮食都给小孩吃了,那三个小子也不会长得又矮又瘦的了。”

每个人都一样,任何糗事只要想到有比自己还糗的,心里自然平息了很多。正如父亲在世的时候常说的一句话:穿皮鞋的人再苦再累只要多看几眼穿草鞋的也就不算什么了。

就在这时,心直口快的母亲又嘲笑起来:“后来,老李头一气之下把三百多斤粮票全部丢到炉子里烧了,哎,要按照今天这个价,还能卖个好价钱呢。”

姐姐在旁边感慨道:“过去,买什么都要凭票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生活好了,这一路走来,再也没看到有人身穿补丁衣服的……”母亲话还没说完,转身嘲笑起侄女来:“也就你们这帮年轻人,现在还故意穿上了什么破洞裤、露脐装的,一不小心,肚子和腰都露出来了。”

大家伙全部笑出了声,游览几个小时的疲惫一扫而光,高兴地朝酒店走去。

在嘉峪关住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吃完面条上了轿车,走上前往敦煌鸣沙山的路上,脑海里还一直停留在对嘉峪关美景美食的回味之中。大家评论起嘉峪关的点点滴滴,轿车的音响也来了兴致,播放出二十年前特别出镜的一首歌曲:

都说长城两边是故乡,

你知道长城有多长?

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月,

它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

……

从嘉峪关到青海湖,又从青海湖回到重庆长寿的家,母亲迫不及待进了卧室,从床头拿出一个很有年代感的月饼盒子,翻起以前的老照片来。不一会儿工夫,手上拿着一张老照片还有一些票证脸上泛红走了出来,把照片和一些粮票布票一起放在桌子上,母亲高兴地说道:“你们好好看一看这张照片。”

这张照片是父母亲和大姐二姐四个人在山海关城楼前面的合影,身旁是体形硕大造型威猛的狮子。照片上的时间是“1955年7月25日留念”。老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关楼正上方“天下第一关”几个苍劲的大字。

“也没有我们啊,”我把照片放在麻将桌上,微笑道:“这可真是一张老照片喽。”

“你们四个还没影呢,”母亲拿起老照片略显自豪地说道:“当时我们响应国家建设东北三大化的号召,准备到吉林工作,就特意到山海关看看,留下这张合影,过几天就全家搬到吉林去了。”

“外婆,后来怎么又调到重庆来了哟?”侄女不解地问道:“在吉林只待了十几年吧?”

“哎,你外公是老党员了,六九年的时候,听到支援三线建设的动员,没跟我商量就第一个报了名。”母亲叹息道:“当时也没多想,带上六个孩子千里迢迢就来到了重庆。”

“外婆,你们当时知道重庆的条件吗?”侄女试问道:“可能要是知道当时条件这么艰苦就不会报名喽。”

“当时哪里去想那么多呀。”母亲叹息道:“人这一辈子呀,其实就是一男一女,一个家,一帮孩子,没有走丢,没有走散,有吃的有穿的,无病无灾的就行了。再说了,都是国家的人,到哪里工作还不都是一样的。”

“还好,国家后来没有什么新的召唤了,”我对着母亲微笑道:“再有召唤的话,父亲一定会第一个报名的,还不得又带着我们到什么偏僻的地方呢。”我心里知道,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父母这一代人对祖国最朴素的报答。

从黑白照片走到了彩色照片,从相机的拍照走到了手机拍照。六十年前要是一个普通老百姓说自己今后开着小车带着一家人去旅游,人们一定会说:你是在发烧说梦话吧。

说起这次难忘的旅行,还有一个小插曲。

在月牙泉景区,母亲进了大门来了兴致,执意要骑骆驼。服务员热情微笑地告诉母亲:“老奶奶,六十岁以上都不准坐了,奶奶已经八十多了,更不能骑骆驼喽。”母亲反复解释,保证自己承担责任,磨破了嘴皮,还是被严格执行规定的服务员拒绝了,这也成了此行最大的遗憾。

母亲捧着照片陷入了深思。是啊,对于一位从旧中国走过来的耄耋老人,长城太长了,从“天下第一关”山海关走到“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整整走了六十二年。科学家用尺寸丈量长城,母亲是用心丈量着长城的长度。。在母亲心中,这是一条用岁月堆砌的城墙。老照片看到的是残破的山海关,现在看到的是雄伟壮丽的嘉峪关。一条崎岖蜿蜒的长城,一道纵贯数十年的心路历程。长城再长,母亲的心都能装得下;长城的年岁再大,也是母亲眼中可爱的孩子。

长城,母亲,我们心中最深情的爱;长城,母亲,在儿女们心中永远重千斤。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