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建国/文
对于草莓,我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或许源于父亲农场的记忆,当年父亲在县里的畜牧场工作,畜牧场地处五七农场的东北角,面积很大,荒地也很多,父亲是个勤快的人,开垦了很多荒地,建起了菜园子,菜园子里除了种有各种蔬菜,还种了很多瓜果,有西瓜、香瓜,还种了草莓,那是我第一次吃到草莓,味道甜甜的酸酸的,但清香味却一直随着口水流向心田。
后年到了镇江粮校工作,对面正好是蔬菜研究所,见到了草莓大棚,又闻到了草莓飘香,又尝到了酸酸甜甜的草莓味,又勾起了儿时的回忆。再后来,镇江辖属句容大面积种植草莓,成了“中国草莓之乡”,我们每年冬季都会去采摘几次。我们开车穿过句容白兔镇后,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排排草莓大棚和高高矗立的鲜红的草莓雕塑。
我们停好车后,便一头钻进了草莓大棚,一垄垄绿油油的草莓呈现在我们面前,大棚内草莓香甜的气息扑鼻而来。熟透的草莓就像红宝石般,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偷偷地藏在叶子下面,不敢抬头;有的像一个个小淘气包,在绿叶中钻了出来,扬起红红的小脸蛋,非常惹人喜爱,她们纷纷伸出头来,似乎在列队欢迎我们的到来;有的像晶莹剔透的珍珠,美美地挂在秧苗上。我们弯下腰,仔仔细细地选着,生怕采下不熟的,小心翼翼地采着,生怕破坏了秧苗。不知不觉中就采满了两篓子。草莓个头很大,一斤也就10个左右,颜色鲜红,闻起来,沁人心脾,尝上一口,甜滋滋、酸溜溜的,在舌尖蔓延开来,酸酸甜甜的汁液流向心里,令人回味悠长。
天气冷,草莓也刚上市,采摘的人并不多。经和种植户交流后得知,今年因为天气冷,成本也大,要在大棚内生炉子,加热保温,所以价格比往年要高一些,一般30元一斤,无土栽培的因为成本高、口感好,需要50元一斤。农户种植草莓特别辛苦,几乎天天守候在大棚,像照看自己的孩子一样,照看着草莓,尤其是今年在草莓即将上市的时候,遇到了百年未遇的极端低温,草莓娇嫩,经不住严寒冰冻,种植户必须随时随地关注着温度,给大棚加热保温,以免冻坏,影响收益,使得几个月的辛劳付诸东流。
句容种植草莓在国内时间最早,发展规模以及产业化开发水平在国内乃至东南亚享有较高知名度,八十年代即被誉为“中国草莓第一乡”,目前,已形成草莓科研、草莓品种选育、种苗繁殖、草莓生产、加工、出口创汇链式产业开发,成为全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柱产业,总面积已达4万亩,。2003年4月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草莓之乡”称号。
句容草莓生产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一是具有健全的良种选育和繁殖体系。自八十年代初起,位于句容市境内的镇江农科所与中国医药科大学合作,在本市建立了优质草莓苗引种、区试、脱毒苗生产、繁育基地,先后引进美国、日本等优质大果品种宝交早生、美国六号、丰香、明宝、枥木少女、女峰等品种40多个,建立脱毒苗生产基地200亩,常规苗生产基地1800亩。目前句容市当家草莓品种丰香、明宝和枥木少女,无论是单果重,还是糖度,在全国始终处于领先水平。二是先进的栽培技术体系。句容市草莓生产技术来源于日本国,并与日本国保持同步发展。八十年代至今,应日本国友人邀请,句容市先后派出农技人员20名,草莓种植户农民200人次赴日本国爱知县研修草莓种植技术。最近几年,日本国草莓专家石川、近藤每年都来句容开展技术讲座,句容市草莓种植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日本国专家的认可,也曾多次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和农业科技成果奖。目前,由句容市科技人员研究试验成功的调节草莓花芽分化技术,精确施肥技术以及立体支架栽培技术均获得国家技术专利。三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句容市素有“五山一水四分田”之称,不仅田园风光优美,而且工业和生活污染少。近两年来实施了万亩优质草莓无公害栽培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在种苗繁育、大田生产、包装等各环节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推广清洁生产,施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农药,显著提高了草莓品质,加之申请注册了“云兔”、“天王寺”牌专有商标,使草莓鲜果顺利在大中城市超市、宾馆占有了一席之地。中央、省新闻媒体给予我市草莓生产与发展较大的关注,多次来草莓基地采风。
采草莓,农家游,放飞了心情,体验了农事的乐趣,品尝了收获的快乐,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草莓香甜的味道始终在记忆里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