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蒋建国的头像

蒋建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2/02
分享

“京江脐”镇江人的味觉记忆

 

京江脐并非山珍海味,而是普普通通的一道糕点,为什么镇江人偏爱吃京江脐?是因为喜欢它的历史文化,喜欢它独特的老味道,喜欢它的形状及寓意。

京江脐也叫金刚脐,在镇江方言里“江”读作“刚”,因为类似泥塑金刚的肚脐而得名,京江脐是镇江特色糕点中的名点。

京江脐的历史悠久,据说最早的京江脐是八角的,也叫八脐儿,但是到了清朝,因为吃“八脐儿”音同吃“八旗儿”,为了避讳,只好改成了现在的六角形。这道糕点在镇江无人不晓,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镇江人,几乎都是吃着京江脐长大的,特别是在那个商品物资短缺的困难时期,京江脐便宜又耐饥,很受老百姓的喜爱。

京江脐的制作十分的考究。发酵时,温度要掌握得当,过热破坏了面筋质,发酵力过大,使成品失去绵软性,过凉则发酵时间长,发酵力不足,成品欠饱满。拌碱,碱液投放量须视面团发酵程度和气温而定。制作的诀窍全在手艺和火工上,发面、揉面、放碱、抹油拉角、贴炉烘烤……起炉后还得抹一次油,各道工序均不能马虎。京江脐的最大特点是碱性,对胃酸过高的人有调理养胃的作用。其次是碳炉烘烤而成,保存时间比一般食品长些。才出炉的京江脐像立体雪花状,六只角楞角分明,吃起来松软香脆,还可掰开,用开水和肉汤泡着吃,老年人吃面时,常和面汤泡食,别具一番风味。

老镇江人最喜欢吃的六角形京江脐分成咸、甜两种,甜的不及咸的销路广,内行人知道,“京江咸脐子出炉不久的最好,皮是脆的,心是软的,底是硬的。泡鸡汤、牛肉汤,美滋滋的”。以前,镇江人待客常用盐水蛋泡脐子,算是最热情的招待。当年老城区附近的鱼巷街口有家清真茶食店烤制的京江脐最受追捧。带回家和一碗京果粉,搭一口京江脐,小孩吃得最有滋味京江脐中的甜脐儿也称老虎脚爪,咸的适合泡羊肉汤。这可能是镇江最有名的传统茶食点心,六个角、蜡黄黄,长得就是一副“六角铮铮”的模样。新出炉的京江脐芳香四溢,吃到嘴里皮脆肉粘,满口生津;冷京江脐要慢嚼细咽,才有滋有味,俗话说“京江脐热吃脆香、冷吃滋味”。

京江脐吃法上也多种多样,适合各类人群。喜欢上茶楼喝茶的人,泡上一壶茶,边聊天边喝茶边掰碎京江脐慢嚼细咽,两只京江脐下去,肚子也就饱了。急着出工干活的人,盛一碗大麦粥,拿两只京江脐对付一下,一顿早饭就解决了。出远门的人多备几只京江脐,想吃时冷嚼、水泡都可以,一路不愁饿肚子,也能保健康。过去的城乡,女人生孩子坐月子,多用红糖泡馓子、红糖泡京江脐,作为营养品供产妇食用。总之,小孩当小食、年轻人当休闲食品、老年人当保健品,京江脐的多元化角色至今依然如故。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更多的人是在冬季喝羊汤时,才觉得这可解油饱腹的京江脐实在恰到好处,若是掰开了泡羊肉汤吃,可赛西安的“羊肉泡馍”,羊肉汤加京江脐也就成了镇江人寒冬里的标配,寒冬里喝一碗羊肉汤,再加两个京江脐,那真是暖胃又暖心。镇江人爱吃京江脐,并有打嘴巴都不肯丢的说法,一口脐子一口汤,滴滴板板的镇江老味道。

现在的京江脐大部分都是糕点厂机器烘烤的,口感和纯手工制作的还是有着明显的差距,现在,这些手工制作的老手艺面临着难以传承的问题。

“六角铮铮”一词源于一条俗语:“三文钱一个江脐儿——六角铮铮”。平时如果有人偶尔穿件新衣服和新皮鞋,就会有人打趣:“呦,看你穿得六角铮铮的”。才出炉的京江脐,象立体的雪花状,六只角楞角分明,硬邦邦俏铮铮的,六个角尖翘挺拔,就是一副“头昂昂、翘角角”的模样,所以在镇江,就喜欢用“六角铮铮”这个词来形容和称赞那些办事认真、一本正经的人。为官做人如果都能象京江脐一样“六角铮铮”,那就赞了。

京江脐吃来普通,却是一代代镇江人的味觉记忆。我虽然已到镇江35年,但并不是地道的镇江人,小时候不但没有吃过京江脐,听也没听说过。到了镇江才听说了京江脐,爱上吃京江脐,是近十多年的事,每到冬季吃羊肉汤,总要来两个京江脐,慢慢地就喜欢上了,总也忘不了那个香味和口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