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锐的头像

江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03
分享

与莓同行

今年,恰逢《赭麓文学》创刊六周年,依往例,我们将要举办六周年庆典暨颁奖仪式。五周年庆典,选择的是芜湖,也是赭麓的娘家,当时得到了镜湖区作协的大力支持,取得了圆满成功。那六周年的举办地,选择哪呢?其实,我去年就想好了,肯定是去省会合肥,这是我们赭麓走出去的必经之地,也是扩大影响力的最好举办地。

当这个设想,交给远在合肥的编委时,他们反馈的草案让我吓一跳——选择在长丰县一家农庄,办一场别出心裁的盛会。这个结果,起始我是不满意的。考虑到影响力,以及全国各地文友过来的交通不方便,我一百个抵触,但经不住他们的游说,最终选择了这个方案。

长丰,说真的,除了草莓真想不起来她还有什么让人称道的地方。印象里,以前是个贫困县,但现实里,她又确确实实是个百强县,这种反差,现在看来,不就是妥妥的励志篇吗?这也符合我们现在成长中的《赭麓文学》,如何汲取养分,变成一棵有全国影响力的参天大树。

于是,会议地点就这样确定下来,会场也确定下来,接下来,就是我实地考察会场了。原本以为,芜湖到长丰没有直达车,没想到列车时刻表里一天还有好几班,两个小时不到的动车时间,比想象中方便多了。出了水家湖车站,当地编委朱启莲老师过来接我,从见面时她的兴奋劲,对于这次盛会是信心满满,而我,则是忐忑心情,犹如林深小鹿一样,不安地打探着这个陌生之地。

与我在当地汇合的,还有来自合肥的编委黎晓东。原以为作为方案发起人的他,对于筹备工作了如指掌,没想到他爆出一句“我也没来过”,让我一时有了不祥之感——全靠一个女同志,跑前跑后,这样的大会准备工作负担太重了。然,与我的多虑相反,朱启莲老师则是一路笑呵呵,胸有成竹,犹如当地草莓一样,虽小但很有力量,要不然也不会称为“中国草莓之乡”。

沿途一路大棚,一路冷链车,全是全国各地来批发草莓的。一个小时候后,我们自驾车停在了山庄门口,乍一看,不错,古色古香的建筑,门口还有鱼塘及游乐设施,宁静而又一派田园风光。近处的草莓大棚连接成片,旁边则是桃花灼灼,看得出来,这草莓之乡真不是盖的,做到了处处有草莓,与我一路同行。

考察场地后,感觉准备工作基本问题不大,即使有瑕疵,我们还有王牌能弥补,那就是远在西安的王晓霞。那可是我们赭麓的金牌主持,她所掌控的节奏能细分到秒,调节气氛更是不乏央视水平,那可是我们赭麓一棵大大的“草莓”风景——莓从北来。

返程前,朱启莲老师给我和黎晓东每人准备了一大盒红彤彤的草莓,反复强调长丰的草莓不似外地甜的很腻,而是酸甜可口,这也是外地种植不出来的品种,也是当地特有的味道。既然朱老师卖力说好,那肯定要带回去让家人们也尝尝长丰的味道,不仅是一盒特产,更是长丰人的一片心意。此时,朱启莲老师,在我眼里,则成了赭麓大家庭的一棵草莓,喜人而倍感温馨。

几天后,大会如约召开,全国的赭麓家人们,跋山涉水赶到了会场,此刻,我们都成为了当地的一颗草莓,如沐春风一路感受着这长丰的变化。虽不全面了解当地历史,但我们眼里有景,景中有人,正如当地作协主席朱小梅所说,“我们长丰历史虽短,但我们干劲十足,硬是把草莓做成了产业,造福一方!”巧的是,她的名字朱小梅里也有一个“莓”字谐音。今天,与莓同行,也让我们有义务宣传好长丰,以感谢当地人的热情好客。

于我来讲,来之前有疑虑,现在则是大开眼界。如今,不仅大会取得了巨大成功,采风行更是让全国各地来的文友深深切切感受到长丰的变化,喜欢上了长丰。未来,我们也愿化身草莓,告诉外地人长丰的故事——长丰草莓酸甜可口,长丰人更是热情如莓!也希望您能与莓同行,爱上长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