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冀超的头像

冀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2/08
分享

旧时光,新时光

案头放了三本书,三本旧书,都是数年前读过的。书柜里还有很多没读过的或没读完的书,以前买的、去年买的、新近买的,却都没有放到案头。

前几年特别流行一句话——活在当下。也跟着起过哄,可是暗地里却在想,哪一刻又不是活在当下呢?就算是经常回忆过去或畅想未来,那仍只是当下的状态,并不能算做是昨天的重复,明天的先行。今天的我与昨天、一年前或五年十年之前的我又怎么会没有改变呢。所有见过的人、走过的路、经过的事,读过的书,任何经历总会留下些痕迹。现在重读这几本旧书,就更不是简单的重复了。曾经一带而过的文字,此刻竟读到了悠远;曾经以为只是作者的一个轻描淡写,竟体会到了意味深长。

年轻时,喜欢向人显摆一知半解的书中内容,甚至断章取义,动不动就冒出几句名人名言。后来才发现,鸡汤一饮而下,留下的回味也不多。鸡肉却和主食一样,经咀嚼、吞咽、再慢慢消化,其中滋味很有回味。就如有些文字,渗入到生活,会让人学会面对,学会宠辱不惊,学会爱,就有了不一样的生命力。

有人说爱回忆说明人老了,但一个人如果没有回忆,又说明了什么呢。回忆是对过去的一种重现,有了那些过去,昨天才变得有了意义,今天才变得有了不同。很多渐行渐远,让我们懂得了审视,审视过去,审视自己,经过审视反省而后成长,而后成熟。重读一本书,发现曾经的遗漏,或根本没读懂,有些标记,竟只是细枝末节。一如生命中有些忽略,有些不曾珍视;而有些以为特别重要的,不过是一些身外之物。只能遗憾,生活不是一本旧书,可以重读一次。读一本旧书,就有了一次重新阅读自己的感觉。

有一个习惯,出去爱带一本书。现在回想,有时竟只是为了充充门面。那年去泸溪学习大半个月,带在包里的是一本南怀瑾先生的《老子他说》。大半个月过去了,现在十年都过去了,对《道德经》却仍停留在只会装腔作势地背上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之上。而今再出门,经常是带一本旧书,翻着有些泛黄的书页,读着旧时的痕迹,体会着新的感悟,陌生的风景竟多了一缕亲和。就像在茶峒读《边城》,哪怕商业化已让那方山水多了诸多喧嚣,依然能找到属于文学的静好。

年少时最怕孤独,总爱一头扎入人堆,呼朋引伴。如今终于体会到孤独也是一种美好。生活的五味,生命的意义,需要独处来沉淀。人生的精彩从来不在灯红酒绿之中,不在喧嚣之中。

蒲熠星,一个三十岁的年轻人,硕士毕业工作后,参加综艺节目、做游戏主播,后来去写小说,获得年度“文轩好书”等奖项,成为省作协会员,似乎已是很多人望尘莫及的高峰。可是他竟辞去正式工作,学表演,拍戏,写歌,做起了歌手……无法预知,他还会有什么新的身份标签。在此之前,从来没想过一个人的人生可以如此精彩,可以有如此多的可能——还只是用了人生中的三十年,而这三十年还有几年的懵懂无知,几年的青涩少不更事。

1934年出生的徐小虎,英国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博士,退下讲台后,依然保持对不同文化的兴趣,用她自己的话说,仍活得像一个12岁调皮的学生。她坚信:“好东西都在后头”。只因为,经历过很多事,想通了很多事,有了数十年的生活沉淀,人生最有意义、最有发现、最有启发的时候才会到来。镜头里的她,满头银发,一袭蓝色长裙,笑容恬淡,用额头轻抵林间一丛鲜活的叶子,完全是一个少年的美好,我也很想对她说:“Youarebeautiful!”

余生有多长,没人知道,但可以尽力去做好一件事,站在前半生的基础上,将每一天写得精彩一点。谁知道,未来就不会有别样的可能呢。活在当下,大致就是如此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