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九歌·四季刊》的头像

《九歌·四季刊》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12/30
分享

清晖园行记

耳闻“清晖园”盛名已久,也曾有机会去交流学习,无奈,当时琐事缠身,痛惜与之失之交臂。

机缘巧合,今年六月,难得腾闲,于是,呼朋唤友,驾车前往。

一路愉悦激动,太阳像大白灯笼明晃晃悬挂,愈显苍穹澄澈,几朵软绵白云,懒洋洋荡开。十点钟太阳已略毒辣,透过厚厚汽车玻璃窥视车内,竟不觉刺眼。汽车沿笔直的广佛高速一路尽情飞驰。

约莫一个多小时,汽车停在一座古香古色建筑前:清晖园到了!

清晖园坐落在佛山市,一座覆盖岭南美食尽染历史风霜的城。未等下车,侧目瞥去,古朴气息迎面扑来,近处拙雅旧时庭院与远处钢筋水泥现代高楼突兀映入眼帘,形成气质鲜明对比,又动静相宜。

一丝丝清凉与宁静从古砖墙缝隙里清泉般汩汩流出,浮躁、激动的心一下子静了下来。沿华盖里直街横折,轻步走上一小段,便到了清晖园门前。

仰头望,“清晖园” 牌匾清晰呈现眼前,“清晖园”三字笔力遒劲,呼之欲出,一股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扎根牌匾,若一代代后起之秀沐浴清晖普照中辈起,令人不由止语,仰慕。传闻这块牌匾是清代著名书法大家何绍基题写。

清晖园历史,可以追溯至明代,原是明末状元黄士俊的花园。当时间秒针一步步一点点游走至清朝乾隆年间,一切物是人非,唯旧园依在。它被一个辞官归故里的官人一眼看中,不惜花重金买下,重新修葺。

此人便是龙应时,乾隆十六(1751)年进士,佛山本地人,年轻时在千里之外山西省灵石县做知县,他不喜仕途,长于诗歌与书法,著有《天章阁诗抄》。昔日杂草丛生的旧园在龙氏家族几代人的辛苦修建下,一步步初建规模,最终成为一座盛名远扬的岭南名园。

尾随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出狭窄门厅,站在澄漪亭挑廊上,景象一下子豁然开阔起来。推开一扇古窗,满目秀色入目:一方荷塘里,几朵碧绿荷叶静静簇展浮萍,一群五彩鱼儿水中自由嬉戏,院中苍翠的古树在荷塘里投影墨绿,房舍亭院在花树的掩映下,又投射到碧绿的水中摇曳,一座座精致小亭凌波而卧,仿佛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水波深处,几朵白云悠悠沉在水底,水纳了云天入怀。

继续前走,便到了碧溪草堂,清晖园最早的建筑,据说这是龙应时的儿子龙廷槐辞官南归,筑园奉母的房舍。仔细观看两侧玻璃屏门裙板,会发现有四十八个形态各异的“寿”字,这些字用篆书、隶书和鸟虫书体镌刻,被称为“百寿图”,轻轻抚摸这些镌刻的走向,仿若走到了时光深处,感受到了龙廷槐对母亲拳拳孝心。屋舍开阔寂静,走在肃穆静雅的屋里,仿佛听见了母子俩温和的窃窃私语声。

一座池廊连接了碧溪草堂与六角亭。廊,是古代建筑比较典型的联系通道,很多庭园都设廊,不仅可以分隔空间,还可以增加风景层次。仰头细看,池廊每道横梁上都雕刻着一些精美图案,菠萝、杨桃、香蕉等岭南佳果,栩栩如生,散发着岭南独有的风情。六角亭多半是当年龙氏家族的活动之处,亭边可凭栏玉立,默默想着心事,也可以观看雨打荷叶声,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

许多年轻女孩子,身披汉服,在六角亭和池廊拍照打卡。飘逸仿古衣衫在隐含古文化的亭廊里定格,年轻朝气的笑脸融入了一根根文脉里,如此契合,让人心情美好。

清晖园最有书香气息的当属惜荫书屋和真砚斋了,是龙氏后代们读书、做学问的专门之地。穿过池廊,到了船厅一端便到。船厅叫旱船,是园林模仿画舫的特有建筑,它与惜阴书屋、真砚斋跰足而建。

惜阴书屋,仿照古私塾设置,摆放了几排学童旧书桌,前排为一张先生书桌,放置繁体竖行的古书、一把戒尺。戒尺仿若还在发寒光,令人不禁颤抖。走在惜阴书屋,不敢高声喧哗,静静听去,仿佛还有旧时书童们朗朗读古经典的稚气声音,不绝于耳。真砚斋,摆放着龙氏家族人著作的书籍,有《天章阁诗抄》《敬学轩文集》《春华斋诗草》《蕉雨轩集》《五山草堂诗抄》等,悬挂书法字画,泛黄宣纸上,古繁体字诉说着他们过去的点滴情愫。

龙唫芗的《蕉雨轩集》最为引人瞩目。她是龙廷槐曾孙女,龙景灿的四女儿,虽为女子,却擅长诗歌,才气出众。虽不能像男子一样赶赴考场,学而优则仕,她却从小饱读诗书,写了大量诗稿,集成集子。“一卷金经一卷书,挑灯细读夜窗虚。怪他小妹私相问,可晓明宵是岁除。”娟秀的字,流淌着一个豆蔻年华女子淡淡的闲愁。

龙氏一门祖孙三进士的传奇更是至今为人传颂。乾隆十六(1751)年,龙应时中进士,乾隆五十二(1787)年,龙应时之子龙廷槐中进士,嘉庆二十二(1817)年龙廷槐之子龙元任中进士。

庭园深处有专供园主人起居与做学问的两座院落――归寄庐、笔生花馆,走完这个庭院,基本上就走完了清晖园。园子不算太大,但它的建筑风格集岭南建筑、江南水乡、西方元素于一体,布局精致紧凑,轻巧而灵活。处处行云流水,楼阁榭台间,流水飘渺,竹影婆娑,花草沁人,清幽而静谧。

庭院里,有山有水,有动有静,让人忘乎所以,园内碧水、绿树、漏窗、石山、小桥、曲廊、吉墙,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一步一景,移步换景,让人不由惊叹园主们设计的“巧”心思。抬头望,花卉果木葱笼满目,低头看,园中宠物——乌龟、锦鱼儿沉浸水中嬉戏玩乐,自由自在,惬意舒适!

园子更是深深蕴含人文情怀,饱含书香气息。园因孝而建,“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安然盛放一把说不尽的亲情。徜徉园中,仿佛还能听见母亲和儿女的温情私语,朗朗幼童读书声,少女们的欢笑,文人雅士的游玩吟诵。

清晖园不仅是龙氏家族的家园,也是整个岭南传统文化的心灵归属。无论是在读云轩望天上云卷云舒,还是在凤来峰等风来高山流水,抑或在花径竹苑寻落红听竹,在玲珑榭透窗坐闻八面花草香,都不失为灵魂深处的归属,传统文脉的薪火传递。


【注】此文刊发在《九歌·四季刊》(2024行记专号)上。

作者简介:李丽娟,山东聊城人,现居东莞。喜爱文字,出版个人小说集《新城市人》,有作品散见于《安徽文学》《骏马》《宝安文学》《中国文化报》等报刊杂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