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芝加哥的头像

芝加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30
分享

三峡行记:太平的温度与山河的刻度

四月的宜昌,江水微涨,春意正浓。我站在外滩美爵酒店的露台上,望着长江水缓缓东流,心中泛起一丝莫名的悸动。此次受邀,参加太平人寿"巍巍长江巅,灼灼时代光”此生要去的一百个地方第二季文化康养宜昌启幕活动,原以为只是一次寻常的客户联谊,却不曾想,这将是一场涤荡心灵的旅程。

下午的启动仪式上,土家小妹穿着民族盛装,载歌载舞迎接我们进场。走进会议室,温韾沉静的暖色调灯光,色彩绚丽的大屏幕主题会标,特意分三组竖排的会议座位,轻柔的编钟声悠扬回荡。让人置身于特别宁静有安全感的“太平”氛围。太平保险总公司客户服务部负责人致词时,一袭湖蓝色汉服,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清丽。"今天特意选择汉服,不仅是为了仪式感,更是向长江流域的千年文明致敬。"她的话语轻柔却有力,像一滴墨汁落入清水,在我心中晕染开来。我忽然意识到,这趟旅程或许会让我重新认识这条母亲河,重新思考"太平"二字的分量。

一、文明的长河:一堂醍醐灌顶的文化大课

下午的文化讲座在三峡大学彭红卫教授的讲述中展开。全息投影下,新石器时代的石斧与三峡大坝的钢筋铁骨奇妙地同框。"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治水;7000年后,我们依然在与水对话。"彭教授的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

我望着投影上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关于三峡设想的文献照片,忽然感到一阵战栗。历史的长河奔涌不息,而人类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从未改变。太平人寿的养老社区布局,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百年工程"?为银发人生筑基,为晚年生活护航,这份远见与三峡工程的谋划何其相似。

晚上,热情聪慧的荆州老乡孟姑娘,叫来了她的好闺蜜邱姑娘。邱姑娘是太平宜昌公司的业务经理,原来是孟姑娘武汉的同事,但为了爱情嫁到了宜昌。孟姑娘不无自豪地向我介绍说,她好幸福哦,都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我们太平真是后继有人啦!我定睛一看,邱姑娘文静白晳、温柔苗条,真不敢相信眼前的她己经有了一女一儿。她很自豪地带领我们漫步江边的十里画廊。用地道的公安话告诉我,整个江边十多公里全是绿道草坪花树。绿道分上中下三层。她如数家珍地给我们介绍宜昌如何山水好!生态好!似乎比天堂还好。我们走到最下一层,手扶栏杆,我望着两岸宁静的灯光,身边或奔跑或漫步的人们,江水泛着粼粼的波光,江面的船只有序地行进,恍惚间,我仿佛看见无数先民在岸边筑堤治水的身影。千百年来,有多少人为了眼前的这份安宁与太平,奉献了智慧,奉献了生命一一

太平,从来不是理所当然的馈赠,而是世代人智慧的结晶与汗水的凝聚啊!

二、石头的记忆:触摸千万个"蒋再英"的温度

次日上午,我们来到三峡博物馆。在门前看到了几辆黑色大轮子,黄色身子庞然大物的大卡车。在一辆卡车前我注意到了“蒋再英”的介绍。

女司机蒋再英,曾获全国十大杰出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三峡,人的精神,人对事业割舍不断的情缘,是最大的传奇。1981年,蒋再英从技校毕业,成为葛洲坝集团第一批大车女子班的成员。随着时间推移,当初和她一起进大车班的女司机都陆续离开了,只剩下她一人坚守在岗位上,一干就是6年。面对艰苦的环境,艰巨的任务,她只有一个信念:"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就这样,蒋再英把热情和笑声献给了三峡,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隐藏在笑容背后。她先后参加了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等建设,日夜三班驾驶卡车在施工现场,曾创造了一个台班运料渣48车的最高记录,成为工地不怕苦不怕累的铁姑娘。在1997年11月8日,她光荣参加了三峡工程一期截流,来回拉了八趟石料,和千千万万建设者一起见证了那激动人心的场景。

走进截流纪念园。导游小姐讲述着从大禹治水到三峡工程的历史脉络,而我却被园中那些沉默的巨石吸引。1997年截流时使用的石料静静陈列,表面凹凸不平的纹理像是岁月的年轮。

我伸手触摸那些石块,冰凉坚硬的触感下,似乎还残留着建设者们的体温。导游说,这些石头见证了千万个像蒋再英这样的建设者的汗水与青春。十七年建设历程中,工人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这座世纪工程。

我的指尖轻轻描摹着石块上的沟壑,忽然明白太平人寿为何要带我们来到这里。保险的意义不也如此吗?用今天的准备,筑起明天的防线;用当下的规划,守护未来的安稳。每一份保单背后,都是对家人、对生活的郑重承诺,就像这些石块一样坚实可靠。

三、升腾的自豪:大国重器与生命的重量

真正的震撼来自亲身体验三峡升船机。当"长江三峡5号"游轮缓缓驶入这座全球最大的船舶电梯,船舱内鸦雀无声。3万吨水体托举着我们平稳上升,90米的垂直提升过程中,我的心跳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加速。

透过舷窗望去,巍峨的大坝如巨龙横卧江上。导游说,这座大坝护卫着下游千百万生命的安全。我忽然想到太平人寿的slogan——"像大坝一样守护"。何其相似的使命:一个用钢筋混凝土抵御洪流,一个用金融保障化解风险;一个守护江河安澜,一个守护万家平安。

游轮升至最高处时,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江面上,金光粼粼。这一刻,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豪与安心。大国重器给予我们物理上的安全感,而太平保障则给予我们心理上的踏实感。两者交织,不正是"天下太平"最生动的诠释吗?

四、山水和鸣:西陵峡中的"太平图腾"

活动的最高潮出现在西陵峡。青山如黛,绿水如绸,莲沱寺的钟声在山谷间回荡。我们百余人排列成"太平"字形,无人机从空中记录下这震撼的一幕。

"天下太平——"领唱者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我们齐声应和:"一家亲!"歌声与江涛和鸣,在峡谷中久久回荡。这一刻,我忽然热泪盈眶。太平人寿精心设计的这个环节,将保险的温情与大山的厚重、江水的柔情完美融合。

我望着周围一张张真挚的面孔,忽然明白:太平不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太平,人与人相互扶持的太平,当下与未来无缝衔接的太平。正如眼前这青山绿水,千百年来守护着长江的安澜;太平人寿也在用它的方式,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安宁。

五:太平如牡丹,国色润无声

返程的大巴上,我望着窗外渐渐远去的三峡大坝,思绪万千。两天来,无论是文化讲座的醍醐灌顶,蒋再英的铁骨铮铮,截流石块的冰凉触感,升船机上的心潮澎湃,还是西陵峡中的歌声嘹亮,都在我心中刻下深深的印记。

三峡坝区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无不散发着"家国太平"的气息。太平人寿用这场活动告诉我们:保险不只是冰冷的数字游戏,而是有温度的生命守护;"天下太平"不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是可以通过每个人的努力实现的愿景。

就像国花牡丹,太平的芬芳既柔情似水,又坚如磐石。它绽放在三峡的青山绿水间,绽放在大坝的钢筋铁骨上,更绽放在每个珍视生活、守护所爱之人的心中。

车过夷陵长江大桥时,夕阳将江水染成金色。我轻轻哼起西陵峡中学到的那首歌谣,心中满是感激。感激这趟旅程让我重新认识太平的意义,感激这片土地让我感受到家国一体的温暖,更感激那些默默守护着这份太平的——无论是三峡建设者,还是保险从业者——平凡而伟大的人们。

天下太平,原来就在这山河之间,在这人情之中,在我们共同编织的、绵延不绝的生命长河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