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姜羑的头像

姜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1/11
分享

高坪村的门楼与老井

陈坊乡高坪村位于陈坊乡西边,是金、临、东三县交界之处。属典型的丘陵地带,有"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村。

我踏上了前往高坪村的旅程。当汽车缓缓行驶的时候,车窗外是连绵的山峦和广袤的田野。田野里,金黄的稻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路过的我们打着招呼。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那浓郁的绿色像是大自然用最饱满的色彩精心绘制的画卷。

当车子缓缓驶入高坪村的范围,一幅宁静的乡村画卷便在眼前徐徐展开。远处的山峦像是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个古老的村落。我沿着乡间小道走进村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些古老的建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些散落在村子各处的门楼和古井。

终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颠簸后,汽车驶入了高坪村的地界。那是一个宁静的村落,但村民比较多,村口的老树上,几只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诉说着村庄的古老传说。远处是错落有致的民居,它们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古朴而宁静。

村口古驿道的痕迹犹在。彦辉公祠经过修葺,祠堂内非常热闹,村民在里面悠闲地休息,有听“三脚班”的,有聊天的。“三脚班”是清初,抚州诸县连年灾荒,民多流徙,一部分难民以卖艺为生,将当地流行的民歌小调与灯采的表演形式相结合,开始脱离灯采表演,形成独立的一种戏剧表演形式。

陈坊小学的乐老师带我们漫步在村庄的巷道上,脚下的石板路已经被岁月打磨得十分光滑。我好奇地打量着四周,想象着这个村庄曾经繁华的样子。乐老师说,这里原有72座门楼,36口古井。我想,那72座门楼想必是何等的壮观景象啊,在每一个清晨和黄昏,村民们穿梭于门楼之间,门楼里的人家进进出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36口古井,应该是散布在村庄的各个角落,清澈的井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高坪村人。

我们来到一座保存较好的门楼前,这座门楼颇具规模。它的建筑风格独特,飞檐斗拱间透着古老的气息。门楼的墙壁上有些许岁月斑驳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站在这座门楼下,我感觉它就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时光的变迁。

我走近仔细端详,发现门楼的木雕工艺十分精美,每一处雕刻都栩栩如生。这让我不禁联想到这里曾经的繁荣景象,村民们从这座门楼进进出出,门楼就像是村庄的嘴巴,吞吐着岁月的喜怒哀乐。乐老师告诉我们,这些门楼可都是家族历史的见证者。在过去,门楼不仅仅是村庄的一个标志,更是家族荣耀和尊严的象征。每一个门楼背后都有一户或者一个家族的故事。曾经有家族在门楼上挂上牌匾,以表彰家族中的杰出人物。以前在特殊的节日里,门楼周围会张灯结彩,村民们在这里举行各种庆祝活动,那种热闹的场景非常壮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门楼已经损毁。

离开门楼,乐老师带着我们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一口古井旁边。这些古井看起来普普通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的不凡之处。古井的井口周围被磨得十分光滑,这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说明它们已经被使用了很多年。井水清澈见底,乐老师说这口井现在还在用,夏天,村里人们吃米粉的时候就要用这井水浸泡,味道特别好。真难以想象这口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老井还能够如此清明。

我问乐老师村子里还有没有其他的老井。乐老师说,有,但村里有了自来水后,那些井大都荒弃了。他慨叹道,这些古井是村庄的生命之源。在过去,村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古井。每天清晨和傍晚,村民们都会来到古井边打水。妇女们会在井边洗菜、淘米,这里也是村民们交流信息、分享生活琐事的好地方。可现在,这一切都不复存在啰。

我突然有了一种理解,过去的乡村门楼和老井在功能上有着一定的联系。门楼是村庄的入口和标志,它迎接和送别着每一个村民和外来者;而老井则是村庄的内核,提供着生命的基本保障。就像一个家庭的门户和庭院中的水井一样,它们共同构成了村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元素。从文化意义上来说,门楼和古井都承载着村庄的历史文化。门楼上的建筑风格、雕刻艺术反映了当时的建筑水平和审美观念;古井则体现了村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

继续前行,乐老师带我们来到了他们乐氏始祖婆墓前。这座墓保存完好,墓身散发着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气息。周围的青草郁郁葱葱,像是给墓主人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我想,难怪高坪村人才辈出,是他们的传承早已经融化在潜移默化中。在这个小村庄里,家族的传承就像一条无形的绳索,将一代又一代的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始祖婆作为家族的源头之一,她的安息之所,无疑承载着家族的过去、今天和未来。

而真正让我惊叹不已的是这个村庄保存较好的家规家训。在彦辉公祠读《乐氏家谱》时,他们的家规家训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家规犹如一部严正的族谱法典,其内容包括:“一曰笃五伦,二曰严四事,三曰禁奸邪,四曰昭功德,五曰保祖茔,六曰守先业,七曰洁祠堂,八曰重谱牒。”这其中,笃五伦是强调家族成员之间的伦理关系,要在家庭和社会中遵循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道德准则;严四事则是对家族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务有着严格的要求,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举止;禁奸邪明确了家族坚决抵制不良的行为和品德不端的人;昭功德是对那些为家族做出贡献的人的表彰和纪念,激励着后人积极向上;保祖茔体现了对祖先安息之地的敬重与守护;守先业是要珍惜先辈们留下的产业和财富;洁祠堂则是要求保持祠堂的整洁与神圣;重谱牒则是对家族传承脉络的重视。

而家训:“敦孝悌,睦宗族,息争讼,勤职业,节奢侈,戒鄙吝,存忠厚,正家庭。”则更像是温暖的劝诫。敦促家族成员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是家庭和睦的基础;睦宗族则是要整个家族团结一心,大家同根同源,要相互关爱和扶持;息争讼表达了家族不提倡内部成员互相争斗,倡导以和为贵;勤职业鼓励人们要勤奋工作,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节奢侈告诫人们要节制物欲,不要挥霍无度;戒鄙吝是让大家不要过于小气,要有慷慨大方的胸怀;存忠厚倡导人们为人要忠厚老实,赢得他人的信任;正家庭则是对整个家庭风气的规范,要端正家风,为家族成员树立良好的榜样。

我坐在村子的一棵老树下,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许多传统的文化习俗和家族观念都在逐渐淡漠,而高坪村却能够如此完整地保存着这些珍贵的家规家训。这不仅仅是一些文字的传承,更是一种家族精神的延续,一种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信仰。

我的心走到了千百年前,我的眼前是一座人口超千烟的高坪村。“山陂泉脉活,村市柳枝柔”。这里人来人往,驿道上是穿梭的车马,舆轿。集市上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牛市、马市上是来来往往的人。门楼下是去往田野劳作的村民,孩子们在小巷中游戏……可是,今天高坪村的72座门楼、36口古井大多已经消逝在时光的长河中。

可喜的是,高坪村还有一处门楼、始祖婆墓以及珍贵的家规家训永远地保留了下来。它们是这个村庄的灵魂,是家族传承的瑰宝。

当我再次回望那渐渐远去的高坪村时,那门楼,那老井在我的脑海中又隐隐地浮现出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