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东岗,已经是在距离上次到东岗多年以后了。它静静地坐落于此,而我这一次到来,对它有了新的认识。
东岗村的村北、村东两面青山连绵起伏,将古村温柔地环抱其中。那山的轮廓,在阳光的映照下,勾勒出或深或浅的曲线,仿佛是大自然用最细腻的笔触绘制的画卷。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枝叶交错在一起,纷纷纭纭,热热闹闹,在微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涟漪。我的眼前似乎看到了几幅多彩的图画。
春天,漫山遍野的花朵竞相绽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将青山点缀得如诗如画。每一朵花都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花瓣上闪烁着清晨的露珠,宛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微风拂过,花朵轻轻摇曳,那淡淡的芬芳弥漫在空气中,让人陶醉其中。
夏天,茂密的树林成了最好的遮阳伞,为古村带来丝丝清凉。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像是给大地披上了一件华丽的金色披风。树林中,鸟儿欢快地歌唱,它们的歌声清脆悦耳,仿佛是在举办一场盛大的音乐会。蝉儿也不甘示弱,在枝头尽情地鸣叫,为这场音乐会增添了一份热闹的氛围。
秋天,山上的树叶渐渐变色,金黄、火红的颜色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幅绚丽的油画。金黄的树叶像是被阳光点燃,在秋风中翩翩起舞,仿佛是在向人们展示它们最后的美丽。火红的树叶则像是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给秋天增添了一份热烈的情感。落叶铺满了山坡,像是给大地盖上了一层五彩斑斓的地毯,让人忍不住想要沉浸在这美丽的景色中。
冬天,当雪花飘落,山峰又披上了银装,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银色的光辉。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像是无数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然后轻轻地落在树枝上、大地上。整个世界都被白色覆盖,银装素裹,宛如童话中的仙境。冰挂在树枝上形成,宛如晶莹剔透的水晶帘子,在阳光的折射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
而东岗村的南、西面,则是田畈与小溪。由于是在冬天,田畈一派荒凉,干枯的禾兜排列在田地里,我们踩在禾兜上从田间穿过。小溪潺潺流淌,溪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像是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在田野之间。水底的沙石和水草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细长的水草在水底招摇,仿佛是在弹奏精美的乐章。溪边的树落了叶子,光秃秃的枝条伸向天空。树下的草还有一点青色,在阳光下是最美的点缀,为这美丽的景色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
这种背靠大山、前临开阔地的格局,就像是古村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大自然以其最大的善意庇佑着这片土地。
走进东岗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池塘。池塘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古村的一切。古色古香的建筑在池塘的水面上留下清晰的轮廓,青瓦、白墙、飞檐,仿佛是另一个倒立的古村。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池塘上,水面被染成了金色,波光粼粼,仿佛是无数的碎金在水面上跳动。此时,池塘里的鱼儿也开始活跃起来,它们在水中欢快地游着,时而跃出水面,溅起一串串水花。傍晚,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了橙红色,那色彩倒映在池塘里,使得池塘像是被火烧过一般,充满了热烈的气息。
村后有两块奇特的石头,它们像是大自然的杰作,默默地守护着这片乡土。一块外形像一头牛,臃肿的身躯,宽阔的脊背,短小的尾巴,栩栩如生,于是村民们俗称“牛丹石”。据说,这头“牛”就像是在默默耕耘,它用自己的身躯为这片土地带来力量和生机。另一块石头状似鸟,展开的翅膀,高昂的头颅,仿佛要展翅高飞,村民们称之为“瑞鸟石”。它们日夜伫立在那里,见证着古村的日出日落,四季更替,为乡民纳福添祥。
东岗村傍山而建,其布局独具匠心,呈“一横三纵”。那一条横贯村子前面的干道,是用鹅卵石铺就而成的。这些鹅卵石经过岁月的打磨,变得圆润光滑。每一块鹅卵石都像是一个小小的音符,当人们的脚步在上面走过时,就像是在弹奏一首古老的乐章。而三条纵向的小巷,则是用青石板铺就。青石板经过雨水的冲刷和岁月的侵蚀,表面有了一些斑驳的痕迹,但正是这些痕迹,让它们更具历史的韵味。
三条巷道如同三条蜿蜒的丝带,各自有着独特的魅力。它们均面临水塘,水塘边的水草在水中摇曳,仿佛是在为路过的人们翩翩起舞。每个巷口都有巷门,这小小的巷门,却有着大大的作用。据说,由于村子坐落在深山中,过去土匪会在深夜到村子里来抢劫,为了防患土匪,保护家人,他们在每一条巷道的巷口装上厚实的门板,这样,土匪就难于进入了。另外,过去的房屋大都是木质结构,为了避免火灾蔓延,他们以巷道隔开。这是古村人防火防盗的智慧结晶。那斑驳的门扉,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岁月。曾经,当夜晚来临,门扉关闭,古村就像是被装在一个坚固的盒子里,安全而又宁静。
沿着小巷前行,30余幢风格清逸的明清古宅集中分布于三条巷道两侧。这些古宅坐北朝南,排列严谨,错落有致地守护这个静静的山村。清一色的青砖黛瓦马头墙,成为了古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那马的造型,有的昂首嘶鸣,有的低头沉思,在青灰色的天空下,充满了艺术的张力。三层垒高布满石雕的墙裙,更是精美绝伦。石雕上的人物、动物、花卉图案,细腻入微,仿佛是用石头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这些建筑采用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左右对称形式,展现出一种严整之美。整体结构宏大而不失精巧,从远处看,就像是一个个端庄的巨人。每一种建筑的构件都像是一件艺术品,通体古朴典雅、恢弘壮美,建筑与装饰工艺令人叹为观止。这里的古建大多经过修葺,都以饱满的精神示人。
其中,“大善堂”连体屋无疑是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大善堂”宛如一位慈祥的老者,散发着包容和善良的气息。走进“大善堂”,那宏大规整的梁架让人眼前一亮。梁架上精美的木雕,仿佛是将一幅幅历史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天井开阔空荡,阳光透过天井洒在地面上,形成一道道光影。那光影像是岁月的痕迹,记录着“大善堂”的兴衰荣辱。柱础纹样各式,每一道纹路都像是工匠们精心雕刻的艺术品。
“父子登科”旧居则有着别样的韵味。这座旧居承载着家族的荣耀,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当年父子二人金榜题名时的喜悦。屋子里的梁坊、柱头、柱础、雀替、门楣、隔窗等都无不考究形制。石雕、木雕、砖雕中的人物戏文、鱼虫花马、山水瑞云图案生动精美,构思别致。从那些雕刻中可以看出当时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非凡智慧。
大夫第也是古村里的建筑瑰宝。这里的建筑规模宏大,建筑风格大气磅礴。走进大夫第,仿佛能感受到当年主人的威严和尊贵。屋子里的每一处装饰都尽显精致,无论是那精美的门楣上的雕刻,还是隔窗上的花卉图案,都让人赞叹不已。
东岗古村,不仅有着精美的建筑,自古以来,其文风昌盛,犹如一颗璀璨的文化之星闪耀在这片土地上。在历史的长河中,东岗村共出过进士2人、举人7人,其中2人为武举人;明清两代,共有24人登仕。这样辉煌的科举成绩,在当时无疑是非常了不起的。其中,傅云龙,明崇祯七年进士,曾任中书舍人、工部主事、福建按察使、广东布政使加太仆寺卿分守漳南。傅钟岳,清乾隆二十六年恩科进士。
还有在“金溪书”史中不拘一格的人物傅昌臣。他是明崇祯年间的一位县丞,一生经营刻书业,是明末很有名的刻书家。今天,他的“版筑居”堂号刊刻的书籍,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目录》的就有4部,美国国会图书馆、芝加哥大学图书馆、日本内阁文库及国内不少知名图书馆、博物馆都藏有“版筑居”的刻本。
在古代,这个村庄弥漫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村庄的青瓦上时,书房里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孩子们坐在书桌前,摇头晃脑地诵读着经典。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村里的长辈们也非常重视教育,他们常常会给孩子们讲述古代贤人的故事,激励他们勤奋学习。
因为这份对文化的尊崇,东岗村在金溪又有“文武世家”之称。在那个重视科举出仕的时代,这里的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仕途上书写着辉煌的篇章。他们的故事成为了村庄的传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东岗村人。那些曾经走出村庄的达官贵人,他们虽然在外面为官,但心中始终怀着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他们将外面先进的文化和思想带回村庄,使得东岗村的文化更加多元。
漫步在东岗古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脚下的青石板、身边的古建筑、空气中弥漫的文化气息,都让人沉醉其中。
我想起几年前到东岗的情形。几年前,我来到这里,这里除了老人,年轻人很少。我们问村里的这些老人,知不知道你们家的祖先是从哪里搬来的?许多老人都摇头,坦言不知道,即使有人点头说知道,但他们说出来往往是东鳞西爪,不得大概,他们与自己的祖先或陌路,或擦肩,真不知道将来谁来传承祖先留下来的一切呢? 这些老人把自己囚禁在了一方囹圄里面,他们住的村子里,离村子这么近,却又那么远。
像一缕轻风拂过,浅浅淡淡。我不禁遗憾。东岗村似一朵花开在岁月深处,青砖灰瓦近在眼前,往昔的繁华,却随流水飘远。曾经的各种痕迹早已荡然无存。我只觉得,东岗就是东岗,曾经的那些精彩的东岗故事却难于寻觅。
作为一个外乡人走进东岗村,想要寻觅它远去的曾经,哪知沧海已变桑田。我甚至相信,在执着中,有些事越走越远;在挽留中,有些事散落在岁月的角落,再也拼不成完整的画面。就如庄子所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这个“忽然”,就是转眼一瞬间,已觉惶然。就像眼前这东岗村,那颓垣断壁间何止是惶然?走在东岗青石板铺成的小道上,仿佛合上一本书。东岗始终与我们温柔相待,只是我们再也没有去拥有他,我们离他已经是越来越远了。红尘岁月,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让一代代人们举步维艰。人们来到这里,又从这里离去。
今天,我又一次来到东岗,触碰到东岗那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群山;弯弯曲曲,港汊纵横的河道。我坦然地行走在东岗的村路上。我感觉到,虽然风沧桑了东岗村,东岗村沧桑了岁月,村民们的喜怒哀乐,东岗村的繁华颓废,但是东岗从千百年前走来,又从千百年前走去,自在地演绎着自己的变迁,独立特行。
村子里已经有一些在城里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颇感欣慰。他们没有被城市里林立的高楼遮挡心扉,故乡离他们虽然有些远,但他们心中的故乡还是清晰的身影。他们在不断捡拾起对故乡记忆的古老碎片,在他们的心里,故乡已经越来越近,不再遥远。他们在外乡,只要一触碰到故乡的信息,心便柔软了。原来,这些东岗的后生们,他们心中一直都有着对家乡的记忆,并且始终不离不弃。
走在东岗,不仅是在东岗,在金溪每一个古老的村子里的时候,我知道,流逝的岁月,注定无法重来,时光深处,都是无奈的流年。但是,所有的古村,看上去那么远,实际上是这么近!因为,沧海桑田后,我们依然记得岁月葱茏中的那些山长水远,天水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