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邱风的头像

邱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1/13
分享

悠悠半世“国刊”情

得知《人民文学》杂志社征集读者故事,我非常兴奋,提笔就想写写我与这份中国文学第一刊的结缘往事。屈指算来,从初遇的一见钟情,到如今仍是最爱,已是近半个世纪光阴了,可以说,这份国滋润了我的心灵,改变了我的命运。

那还是上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个隆冬,我的心如当时的天气,凛冽如锥。其时国家刚刚恢复高考制度,我正好高中毕业,由于在校时没到什么书,高考失利,回到了家乡——大别山区的偏远的小村务农。少年意气,特别被高考激起的理想,一下子破灭了,顿时心灰意冷躺在家里连门都不出家长担心我闷出大问题,便动员几个同学拉我出去散心。在邻村的一个同学家里,我看到了一本《人民文学》杂志,好像是刚复刊不久的那一期,封面朴素而庄重,里面刊有小说《班主任》等作品,我捧手一不禁产生一种心灵震颤,当时也说不清什么原因,就是爱不释手同学,哪里可以买到这种刊物,同学说是城里的亲戚带过来的,在我们本地小书店里是没得卖的。城里,离们山村最近的县城有60公里第二天我就跑到县城书店去购买。正好那里有新一期《人民文学》我买了来,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从此,国刊把我引上业余爱好之路,我有了文学的滋润,重拾生活的信心。

起初不知道《人民文学》可以在本地邮局订阅,每每专程坐车到县城里云购买。那时改革开放序幕已经拉开,我国文坛出现异常繁荣局面,以《伤痕》《班主任》和北大荒作者群为代表的文学创作异军突起,各地民间文学社团也层出不穷,我们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在我们本地,文学爱好者在本地越来越多往往一本新的文学期刊出版了,书店门前便排起长长的队伍现在可真怀念那种抢购新刊的沸腾场面呢!记得当时流行有文学期刊“四大旦四小旦”说,现在记不全,好像四大旦《当代》《十月》《收获》,还有《百花洲》或什么,四小旦《芳草》《青春》。我曾问过别人:怎么《人民文学》没摆进去呢?人家说,《人民文学》是中国文学第一刊。

后来得知《人民文学》可以在本地邮政局订购,我便开始订阅这份国刊了当时我被推荐到农村小学当民办老师,每次邮递员来送报纸,我赶上去问:《人民文学》到了没有,怎么还没到呢?其他老师见我如此热衷这本刊物,便也跟着订阅,一时间,我们这小小的学校,竟订阅好几份《人民文学》,一时成为当的美谈。

文学作品多了,作品中的人物在心中挥之不去,便提笔倾诉读后感。80年代初,《人民文学》编辑部发起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比活动,那活动可火热了,该刊每期在最后一页有评比活动读者意见表,我发动同事们都来填写这张表。我自己不仅认真填表格,还努力撰写读后感。这需要阅读大量小说。我把刊物上发表的小说,每一篇认真阅读,划杠杠,作记号,注眉批,再写成读后感,一字一句抄正,寄往编辑部。编辑老师也很鼓励我,曾亲笔给我写回信!编辑部在每年给我寄纪念品,纪念品是一张特制的书签,精致漂亮,我特别喜欢,至今还完好地保留。曾有收藏界的朋友得知,要出价买去,我总是舍不得。1982年第4期和1984年第4期,由中国作协新近创办的《小说选刊》杂志,分别选刊了我读《少年chen女》和《抢劫即将发生》两篇小说的读后感,一时在我们本地产生较大影响,一个普通的山村青年,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文艺评论,激励了广大的业余文学爱好者,许多读者给我写信,或跋山涉水前来访问我。山西某部一位现役军人,从营地给我写信国,表示很想读一读《少年chen女》,我毫不犹豫地把刊发这篇小说的《人民文学》杂志寄给了他后来来信整个军营都在传阅这本文学刊物,激动兵心!。

当然,这也更鼓励了我本人,我疯狂地进行文学创作,并且不断得到编辑老师的指导支持后来刊成立《人民文学》读者俱乐部,我有幸获得一张卡片式的《会员证》,凭会员证可以优惠购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还定期收到《读者通讯》,是一份8开小型报纸,编排别致大方,尤其辅导写作的文章,对我促进很大。

逐渐地,我发表一些也算作品的东西,并赢得一些虚名,被县城的领导看中,聘用我到行政机关当文秘人员,继而将我的农村户口转为商品粮职工,后来又以“特殊人才”录用为国家干部推荐到全省读书自学模范报告团,到各地巡回宣讲。

个人命运的改变,并没改变我对《人民文学》的追慕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订国刊,读国刊,在国激励下,出版了专著,还获得一些奖项,连续三届当选地方作协副主席成为本地文坛的“名人”

时光悠悠,岁月如歌,我对国刊《人民文学》的情怀永不消褪,反而如陈年老酒,愈来愈浓烈。近年来,也常听说国刊的订阅数量在下降,不免令人感到叹息。但我始终坚信,《人民文学》不会倒下,在我们这个有着悠久文学传统的国度,文学之炬一定会代代高扬,照亮和温暖人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