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南一片云的头像

江南一片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04
分享

寻迹店头古堡

店头古堡位于太原市晋源区风峪沟内,毗邻太山龙泉寺时,心中满是期待。我从太原搭载上去往古堡的公交车,在乱石滩站下车后,便迫不及待地朝着风峪沟深处走去。一路上,风轻轻拂过脸颊,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而我,怀揣着一颗激动的心,步步靠近那座神秘的古堡。

终于,店头古堡出现在我的眼前。站在风峪河畔,抬眼望去,古堡被群山温柔环抱,葱郁的绿荫将它隐隐遮掩,宛如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那一刻,我被深深震撼,仿佛时间都为它静止,心中满是对这片古老土地的敬畏与好奇。

据史料记载,店头古堡曾是晋阳西大门的重要要塞,也是唐“唐北都之驿”上的军事关隘。它没有高大围墙的庇护,却凭借着天然的险峻山脉和风峪河作为天然屏障,与古晋阳城遥相呼应。想象着当年这里的战火纷飞,将士们坚守关隘的英勇身姿,心中对这座古堡的敬意愈发浓烈。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生动的史书,记录着历史的兴衰荣辱。

店头古堡的建筑风格独特,均采用当地河砲石选料,大都未经雕刻,以层叠式、人字型砌成窑洞。这些建筑互通、串套,拥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工事之间通过达门、暗道、地道首尾贯通,形成了坚固的石质军事城堡建筑群。风楼上下借用木梯石阶,采用明暗两种形式构筑而成,东西绵延两华里,皆为楼层状。中心区的三、四层式窑洞,比普通民宅多了防御垛口、瞭望台、瞭望口、射击窗等军事设施,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在探访的过程中,我情不自禁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古人智慧的赞叹。

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古堡,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回忆,它见证了朝代的更迭、岁月的变迁,却依然屹立不倒。抚摸着古老的墙壁,我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脉搏在指尖跳动,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往事,在这一刻都鲜活起来。

二 

来到古堡第二站来到却敌楼2号。刚一靠近,它独特的气质便扑面而来。这座却敌楼的精妙之处,首推采光与通风系统。缓缓走进,窑洞高大而开阔,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油然而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较为隐秘的室内生活用“石碾”,看似普通的物件,却隐隐透露出这里曾经的军事属性。

古堡一个个窑洞相互连通,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枕头”窑。我不禁想起在山西别处见到的窑洞,一旦长时间无人居住,门窗紧闭,便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而在店头古堡,却丝毫没有这样的困扰。管家当初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了通风与采光,布局极为合理。几进式的窑洞,阳光肆意倾洒,微风自由穿梭,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舒适的世外桃源。

沿着木质楼梯拾级而上,来到二楼。两楼层之间设有隔板,可随意分割上下层空间,灵活又有趣。二层墙体结实厚重,不仅如此,还有互通暗道上下相连,好似藏着无数的秘密。这里是典型的四合院结构,通风采光极佳。漫步其间,还能走到最后一家,侧墙的门通往后面的紫竹林,像是一条通往宁静与神秘的通道。

我继续攀登,来到三层。站在三层,视野瞬间变得开阔无比,整个风峪谷的通行状况尽收眼底。三层与二层窑洞顶部的通道错综复杂、环环相扣,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远处,小小的紫竹林寺庙静静矗立,虽不起眼,却隐隐散发着佛家的灵气。

说起山西古文化,历史悠久,从古至今,信仰佛教的思想在这里也可窥见一斑。位于古堡核心建筑的紫竹林寺,承载着古人远离亲人、常年守候要塞时的精神寄托。这座寺庙不大,却保留着南北朝时期的建筑特点。它坐东面西,东西走向35米,南北20米,占地700多平方米,一边是钟楼,一边是鼓楼,“晨钟暮鼓”,声声入耳,仿佛在诉说着悠悠往事。庙内一应俱全,建筑结构严谨,古刹劲槐,流露出一种古朴而深邃的韵味。

走进这座红漆石墙的寺庙,烟雾缭绕间,神秘与庄严之感扑面而来。首先看到的是古人用行隶书写的“紫竹林”三个大字,苍劲有力,尽显古韵。转过一根石柱,在一处“Z”字型衔接处,步入龙洞之间,便是一个观音道场拱形门洞,上面的石刻花纹精美绝伦,正中落笔“南海”。寺庙院落里,几棵千年榆树和古槐静静伫立,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默默诉说着无尽的沧桑岁月。

沿着走南通道,顺着楼梯来到寺庙的二层,这里大都是石做的门,坚固而厚重。令人称奇的是,一层和二层都有暗道,极为隐秘,外观狭窄,可进去后却十分开阔,其中的玄机若非亲身体验,一般人很难领会。

在店头古堡的这一路探寻,每一处角落都像是一个时光的容器,装满了历史的故事与古人的智慧。

在时光长河的幽僻角落,隐匿着一座古老的店头村古堡,宛如一颗被岁月尘封的明珠,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气息。我踏入这片神奇的土地,仿佛一脚迈进了历史的漩涡,那些古老的建筑、斑驳的遗迹,仿佛那些古堡的历史无一不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让我沉浸在一场跨越千年的旅游感悟之中。

初临古堡寺庙内是一座二层小院,静谧而庄重。这里供奉着如云大师,据说他多才多艺,声名远扬。每年二月十九日,四方民众纷至沓来,怀着虔诚之心,祈愿生活顺遂,福泽满盈。小院附近,便是三间二进深的观音阁,飞檐斗拱,庄严肃穆。阁内供奉着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慈悲的面容,低垂的眼眸,似在俯瞰着世间众生。两旁的十八罗汉塑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或怒目而视,或拈花微笑,每一尊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力量。置身于此,香烟袅袅,梵音阵阵,内心不禁涌起一股宁静与敬畏之情,仿佛尘世的喧嚣与纷扰都被远远隔绝在外。

沿着石板路前行,便来到了紫竹林寺庙。这座寺庙的供奉塑像别具一格,南供佛祖释迦牟尼,北供地藏王菩萨,正对观音的是韦陀菩萨,背后则是弥陀佛。不同的佛像,承载着不同的信仰与期许,却在这小小的寺庙中和谐共处,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寺庙的墙壁上,岁月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那些斑驳的砖石,仿佛在默默讲述着千百年间的风雨沧桑,见证着无数信徒的虔诚与祈愿。

在古堡的时光里漫步,我发现这里不仅有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更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一处冰洞,宛如大地深处的神秘宫殿,散发着丝丝寒意,让人在炎炎夏日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而那北齐遗址,虽只剩残垣断壁,但站在遗址之上,仍能遥想当年的繁华与昌盛,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东南方向的文昌阁,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虽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保留着那份古朴与典雅。它静静矗立在那里,见证着古堡学子们的勤奋苦读,承载着无数人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西北方向的真武庙,遵循着“文东武西”的建筑布局要求,庄严肃穆,气势恢宏。庙内的神像,威严庄重,仿佛在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与祥和。

古堡内的古灯山与古戏台,更是承载着古堡人民的生活记忆与文化传承。古灯山,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都会供奉365盏明灯,如繁星点点,照亮了黑夜,也照亮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一盏盏明灯,寄托着人们对国富民安的祈愿,每一盏都蕴含着无尽的温暖与希望。古戏台,曾经是古人唱给神明的舞台,如今已成为村民们聚会、看戏的场所。它见证了古堡的兴衰变迁,也见证了人们生活的喜怒哀乐。戏台后面的过店,进深四米,仿佛还留存着当年演员们的欢声笑语与忙碌身影。前面长方形的看台,长约九米,宽四五米,四角的石臼柱基,默默诉说着往昔的热闹与繁华。离地约一米高的戏台,曾经划分着人的身份尊卑,但如今,它已成为历史的见证者,让人们在欣赏戏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岁月的流转与变迁。戏台下方开阔的看台场地不远处,有一棵古槐树,枝干高耸入云,枝叶繁茂如伞。它宛如一位沧桑的老人,静静地守护着这座古戏台,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古堡人的成长与生活。

然而,最让我震撼的一个接着一个,还是那隐藏在山体内的地堡暗道群。初看时,这些窑洞与普通的并无二致,但当我踏入其中,才发现别有洞天。洞体由碗口大小的河卵石碹成,顶部呈拱形,墙体垂直,地面铺着方砖,坚固而又古朴。地堡大小不一,大的约30多平方米,小的仅2平方米,有的高七八米,有的仅高两三米。每个地堡的墙上,都有通向其他地堡的拱形门,宛如一个神秘的迷宫。穿门而入,又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如此循环往复,少则两三个,多则五六个。还有那重叠式地堡,由下而上,用石头砌成台阶,一堡连一堡,一直延伸至半山腰间。更为奇妙的是,地堡连着暗道,暗道又连着暗道,错综复杂,曲折迂回,一直通向野外。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与勇气。这些地堡暗道,不仅是防御外敌的坚固堡垒,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让后人得以领略到古代军事防御的精妙之处。

站在古堡的高处,俯瞰这片古老的土地,心中感慨万千。岁月的车轮滚滚而过,带走了古堡昔日的繁华与喧嚣,却留下了这珍贵的历史遗迹。它宛如一部无言的史书,每一块砖石、每一道沟壑,都铭刻着岁月的痕迹,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在这里,历史与现实交织,古老与现代碰撞,让人不禁对时间的力量产生敬畏之情。

随着时代的变迁,原居住在古堡的400多村民,在2001年新晋源区成立之时,被集体搬迁到风峪新村,这座古老的村落逐渐成为一座“空堡”。然而,它那不加雕琢的古朴风貌、独特自然的建筑构造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2010年,店头村古堡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又被确定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成为太原市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如今,在政府的重视与地方人士的精心保护、维修下,这座古老的古堡正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它不仅是一个迷宫般的演练场地,更是研究千年文化、春秋战国军事布局制度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太原晚报》《影播山西》等媒体的报道,让它逐渐被国内外所知晓,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西班牙、瑞士等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同时,它还成为了众多电影、电视剧组的最佳取景场地,如《话说西游》《致命计划》《刀客家族女人》等,让更多的人通过镜头领略到了它的独特魅力。

这次店头村古堡之旅,不仅是一次对历史文化的探寻,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明白,历史从未远去,它就隐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感悟。那些古老的建筑、悠久的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脉,是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珍视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让它们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闪耀着光芒,成为我们与过去对话、与未来相连的桥梁。

当我离开店头村古堡时,夕阳的余晖洒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给它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我知道,这座古堡的故事,还将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流传下去,而我的这次旅游感悟,也将成为我心中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离开时,我频频回望,心中满是眷恋,期待着下一次与它的重逢,去揭开它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

探秘店头古堡

久慕晋祠寻古韵,风峪沟里访奇堡。

群山环抱藏幽处,峻岭绵延守旧韶。

窑洞相连通暗道,石墙层叠忆征徭。

千年岁月留痕在,再探还期梦亦遥。

(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