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家乡鄂州的阡陌乡野,油菜花肆意绽放。窗外,微风轻拂林梢,携来春的讯息,催开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那片灿烂金黄,似打翻的颜料盘,毫无保留地泼洒在大地上,将整个世界装点得明媚而炽热。我漫步其间,花香萦绕,思绪却飘向遥远的往昔,飘回到母亲身旁。
母亲名梅子,1930年7月2日卯时,出生于湖北旧武汉汉口单洞门附近的一个普通职工家庭。那是个满是烟火气的地方,邻里间的欢声笑语、街头巷尾的声声叫卖,构成母亲最初的童年记忆。她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大舅,下有二舅和三舅妈。在那个虽不富裕却温情满满的家庭里,母亲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幼年时光。然而,好景不长,时代的阴霾悄然笼罩,平静生活被彻底击碎。
1938年,日军铁蹄无情践踏武汉,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瞬间陷入战火硝烟。繁华街道被轰炸得满目疮痍,人们四处奔逃,惊恐呼喊与炸弹爆炸声交织,成为那个时代最残酷的背景音乐。混乱中,年仅8岁的母亲与家人失散,被人贩子抓走,以极低价格卖到长江中下游鄂州的偏远农村,成了农民父亲的童养媳。
那是旧中国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四周田野高低起伏,道路泥泞不堪,闭塞至极,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母亲来到这个陌生家庭,迎接她的是无尽苦难。婆婆是典型的封建家长,严苛又刻薄,把母亲当廉价劳动力。作为佃农家庭,天未亮母亲就得从冰冷被窝爬起,开始一天劳作。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下地干活、割草、喂牛、养猪,伺候一家老小,稍有不慎,便是婆婆的打骂。
那时,她的农民丈夫年少无知,受婆婆影响,对母亲十分冷淡,沉默寡言,对母亲的辛苦视而不见。母亲在这个家毫无地位与尊严,像被遗弃的种子,在黑暗角落独自挣扎。村里保长是个恶霸,常来家里收税,每次都借机敲诈勒索。婆婆为讨好保长,把更多压力施加给母亲,让她多干活、少吃饭,把家里好东西都留给保长。母亲在封建家庭和官僚的双重压迫下,身心遭受巨大折磨。夜深人静时,她常望着窗外明月,思念远方亲人,泪水浸湿枕头。
然而,母亲梅子从未放弃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一直在寻找机会逃跑,想回到家乡,回到亲人身边。母亲偶尔从外乡人那听闻外面世界的新思想和新变化,心中燃起一丝希望,也期盼着和远在武汉的家人团聚。她尝试逃跑,可一次次被婆婆发现。婆婆狠狠打她一顿,还常把她关在柴房,饿上好几天。
抗战胜利后,母亲以为苦难即将结束,可国民党腐败统治依旧,物价飞涨,粮食短缺,日子愈发艰难。婆婆对她的折磨变本加厉。母亲在绝望中默默忍受,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了孩子,一定要坚强活下去。
1949年,百万雄师过大江,江南武汉解放,新中国诞生,曙光终于降临。解放军来到农村,开展土地改革,打倒了村霸地主。母亲积极参与其中,成为妇女解放的先锋。她第一次感受到平等和尊严,第一次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在新政府帮助下,母亲学习新技能,开启新生活。她学会识字、算账,还参加村里的互助组,和其他妇女一起劳动、一起学习。
解放后,母亲积极参加生产劳作,大家庭,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也在政府帮助下,终于找到失散的家人。一家人在新时代的阳光下团聚,那一刻,母亲喜极而泣。她紧紧抱住每一个亲人,仿佛生怕再次失去。随着时间流逝,母亲也逐渐走出过去的阴影。她把全部精力放在我们兄弟四人身上,含辛茹苦将我们拉扯大,看着我们成婚、参军、入学。
母亲一生勤劳善良,用双手为我们营造温暖的家。她虽没读过书,却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她教会我们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在她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兄弟四人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1994年3月15日,阳光明媚的春日,乡村油菜花正艳。母亲却在病痛折磨下,永远闭上了眼睛,享年85岁。她的离去,让我的世界瞬间崩塌。我跪在她床前,泪水模糊双眼,心中满是无尽悲痛与不舍。
如今,每至春暖花开时节,看到乡村油菜花,我便情不自禁思念起母亲。她恰似这油菜花,虽平凡,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她在黑暗中挣扎,在苦难中坚守,最终迎来光明。是母亲赋予我生命,养育我长大,她的苦难与新生经历,是一代农村妇女的缩影,也是我们家族最宝贵的财富。
温暖和煦的风,轻轻吹过荆楚大地,也吹到江南鄂州。新时代变革着我的乡村,阡陌田野里油菜花在风中摇曳生姿,仿佛在诉说着母亲的故事。我静静站在花丛中,感受着母亲的气息,心中思念如这花海一般,无边无际。我知道,母亲虽已离去,但她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们勇敢面对生活,珍惜当下的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