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兰可可的头像

兰可可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22
分享

何处有杜鹃

武大樱花,恰似古老卷轴上被岁月浸染的诗意图章,很早便在我心底种下了春日绮梦。在无数个静谧的夜晚,我沉浸于泛黄的书页与斑驳的光影之中,满心憧憬地追寻它的绰约风姿,在脑海中无数次勾勒踏入樱园的画面:微风轻拂,大片樱花如绯云翻涌,花瓣似灵动的蝶儿,在日光与春风的和弦中,编织出如诗如画的花之乐章。

樱花季,我怀揣着炽热向往,在如潮的人流中艰难穿梭,一心奔赴那被传颂得如梦似幻的武大樱园。然而,当我踏入樱园,眼前的“樱花大道”不过是两旁植满樱花树的寻常通道。枝头樱花全无传说中繁花似海的壮丽,稀稀疏疏、杂乱无章地散落着,凑近看,花瓣失去了初绽时的娇艳生机,微微张开,尽显疲态,恰似在舞台上孤独跳跃却力不从心的伶人,徒留落寞。

此时,导游一句 “这些花是侵华日军种下的”,如惊雷般在我心间轰然炸开。凝视这些樱花,它们的惨白瞬间被赋予了沉重的历史意义,仿佛在无声诉说着那段屈辱过往。曾经,侵略者的铁蹄无情地践踏着这片土地,种下樱花,妄图用虚假美好掩盖血腥残暴。而樱花树下,身着汉服的少女沉醉花影,摆弄身姿等待拍摄;那一群中年游客欢声笑语,轻抚树干,那或许是昭和年间留下的狰狞刻痕…… 热闹之中,又有几人真正铭记脚下这片土地承载的伤痛?在日本,樱花象征人生的坦然和优雅,而此处,却似侵略者遗留的温柔陷阱,悄然侵蚀人们对历史的记忆。至此,期待如泡沫般破碎,沉重与悲凉填满内心,眼前的景象令人大失所望。

为避开刺痛心扉的文化荒诞与熙攘人群,我转身走向珞珈山深处。石阶蜿蜒,草木葱茏,脚步声渐渐隐没于山林的静谧。正当我沉浸这份清幽时,一抹绚烂的红突然撞入眼帘 —— 团团簇簇的杜鹃开得肆意而张扬,锯齿状的花瓣层层舒展,如同岁月精心雕刻的纹路。它们扎根在荒僻小径旁,没有围栏圈起的精致,也无需门票彰显价值,却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默默盛放。

而如今,樱花在国人的视野里肆意蔓延。不只是武大,各大城市的公园、街道,乃至偏远小镇,大片樱花随处可见。花期一至,观赏者络绎不绝,人们沉醉于这异国花卉营造的浪漫氛围,举着相机,身着精心搭配的服装争相合影,仿佛这便是春天最美的景致。商业浪潮也顺势而来,樱花刺青、樱花点心、樱花特调等商品层出不穷。漫步花卉市场,问及杜鹃难觅芳踪的缘由,园艺师们多以 “杜鹃太难养” 作答。比起费心照料杜鹃,他们更热衷于培育山茶、郁金香,或是引进晚樱等日本樱花品种。

浓烈的杜鹃花在珞珈山的深谷无声绽放,少有人留意这些静默的花朵,或许它们曾目睹当年日军铁蹄碾碎武大的宁静,那些沉重的践踏声,至今仍回荡在珞珈山的褶皱里。这些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杜鹃,每一片花瓣都浸染着时光的色彩,恰似井冈山浸染弹痕的花丛,又如韶山陪伴伟人成长的 “映山红”,早已化作镌刻在民族血脉中的精神图腾与文化密码。

回望革命岁月,杜鹃花曾是战火淬炼的勋章。先辈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鲜血浸透的土地上,杜鹃开得愈发艳丽,正如毛主席笔下“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将革命精神渲染得淋漓尽致。那些遍布抗战山野的杜鹃更是岁月的见证者,默默记录着革命人的奋斗与这片土地的抗争。在红军长征路上,战士们将冻僵的战友掩埋于杜鹃丛下,来年春日,花枝穿透皑皑积雪,绽放出惊心动魄的红,这不仅是生命冲破严寒的奇迹,更是革命精神跨越时空的永恒延续。

归途中路过东湖,也曾听闻东湖的樱花更为绚烂,可此刻,我已全无观赏的兴致。暮色笼罩下,磨山被霓虹勾勒出蜿蜒轮廓,仿若历史的脉络,藏着无尽故事。突然,一阵杜鹃的啼鸣穿透暮色,那声音宛如穿越时空的呼唤,诉说着杜鹃花的苍凉,也唤醒沉睡在岁月深处的记忆。

这啼鸣,让我想起群山万壑间,云雾氤氲的荒远之地,在那里,杜鹃年复一年地盛开,它们无需邀约,在岁月深处静候着能真正读懂血色浪漫的人,待其以脚步丈量土地,以心灵聆听历史悠远的回响。相较之下,我们在樱花树下的沉醉,显得如此轻浮而浅薄,如同无根之萍,在时代的浪潮中随波逐流,忘却了脚下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徐霞客笔下 “山崖暗侧” 的 “山鹃”、李白诗中 “宣城还见” 的杜鹃花、白居易赞美的 “花中此物似西施”,以及《神农本草经》里山谷中的 “红者紫者”,不应只在古籍中沉睡,它们应是民族文化血脉中的鲜活存在。我们这个曾以凤凰为图腾的民族,这个将层峦叠嶂命名为“丹霞”的国度,怎能让作为日本国花的樱花掩盖本土杜鹃的灼灼风华?

时尚更迭如潮汐,我们如同迷途的候鸟,追逐着瞬息万变的光,在都市的喧嚣里辗转沉浮,不知不觉松开了紧握本土文化根系的双手。那些裹挟着时代新风的时尚浪潮奔涌而来,轻易掩盖了岁月深处的文明回响,让深藏于历史长河里的文化瑰宝,渐渐蒙上时光的尘埃。唯有杜鹃,像一抹灵动的红,绽放在山野间,拨开喧闹的迷雾,用火热的花色,带我们寻回心底的那份纯粹,打捞失落的文化记忆。

夜雨淅沥,敲打着车窗,仿若历史深处传来的细碎足音。思绪飘远,井冈山的烽火硝烟、韶山的朦胧晨雾,都在记忆里幻化成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在春雨中翻涌成赤色的浪潮,将往昔的壮烈与坚韧,深深镂刻进山河的脉络。

民族文化恰似一棵守望岁月的古树,枝桠舒展,拥抱八面来风,根系深扎历史的土壤里,紧紧地握住祖辈们的温度与记忆。当杜鹃的花瓣与古木的落叶一同坠入春泥,便是文明最温柔的延续。这棵承载着民族魂魄的古树,婆娑绿荫,将永远守护着我们灵魂的栖所,每一片飘落的树叶、每一片凋零的花瓣,也都将成为文明长卷里的朱砂闲章,熠熠生辉,永不褪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