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玉真的头像

李玉真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003/06
分享

“难舍人间一段香”——从几篇作品看厚楣先生新诗的主题

厚楣先生的新诗不多——不是写得不多,而应该是发布到网络空间的不多。就网络发布的数量来看,从20094月到20198月,十一年间,我们找到的只有五十来首。根据内容判断,部分诗作的创作时间要远远早于这个阶段,极有可能是厚楣先生从自己中青年时代的作品里面选出来的。

用时髦的“标准”审视,这些作品大概是一些专门的研究者所不屑在意的,因为它们的表现形式,与时下各种故弄玄虚令人不知所云的所谓“流派”或“风格”相去甚远——即使与那些“废话体”比较,也存在“距离”。但形式为内容服务,在文学创作上,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并没有过时,也永远不会过时。将厚楣先生的这些新诗与黔省一些上了年纪的知名诗人的同类作品相比,毫不逊色;相对于他们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创作,厚楣先生的这些新诗在思想情感的共鸣方面、诗意的陶冶方面,有的还有过之而无不及——梦系魂牵都是爱。这是在缅怀厚楣先生之际,我乐意对他的新诗主题,通过几篇作品予以简单归纳的缘由所在。

一、河山之爱

《水乡的梦》:

悠悠的水乡梦,/在乌篷船里摇晃,/晃皱港汊,/晃乱山塘。//浓浓的水乡梦,/在石拱桥中飘荡,/荡浓岁月,/荡稠遐想。//痴痴的水乡梦,/在浣衣砧旁缭绕。/绕花双眼,/绕迷心房。//长长的水乡梦,/在青瓦房上轻摇。/摇去今世的尘埃,/摇来古远的吟唱。//水乡的梦,/静谧安详;/水乡的梦,/隽永悠长。//水乡的梦,/轻柔缭绕;/水乡的梦,/牵扯心肠!

不需要过多解读,这首诗直接就是一首具有江南水乡风韵的似梦似幻的抒情短章。江南水乡的唯美、纯净、悠远,通过简短的诗行,足以让我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充满动感的一系列画面美中,难道有谁还会目无所睹、耳无所闻、心无所羡?

《山的精魄——张家界印象》:

是不是撞进天宫?/每一步令人心驰意摇!/是不是误入仙境?/每一处全在争灵斗窍!//是刀削,才会这样峻峭;/是斧劈,才会这样绝妙;/是钎凿,才会这样千姿百态;//是锥刻,才会这样奇美精巧。//没有松的苍劲,/黄山就不足称道;/没有雾的温柔,/庐山就缺乏妖娆。//没有古老的神话,/泰山就失却骄傲;/没有碧水的深情,/桂林的山就少了俊俏。//这里的山清秀娟美,/这里的山神奇雄壮,/它是天呕心的杰作,/它是地沥血的锻造!

这是一首奇峻险拔、亦雄亦奇的山的赞歌。对张家界群山,诗中先是将其放到“天宫”“仙境”的高度,故作惊疑,极言其壮美;第二小节揣测它们的成因——当然是诗意的揣测。第三第四小节进行横向对比,依次点出了黄山、庐山、泰山和桂林的山的“标志”性的美,同时揭示了它们对“标志”的过度依赖。第五小节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张家界群山的与众不同、多彩多姿。

二、乡土之爱

《消逝的村寨》:

小河绕过寨子,/山麓四周蜿蜒。/太阳从对面升高,/月亮在后头变圆。//日子平平淡淡,/似乎没有改变。/人们索取很少,/不过柴米油盐。//辈辈相同炊烟,/代代一样田园。/因为奢望不多,/苍翠才漫山繁衍。//熟悉的人走了,/就是转瞬之间。/陌生的人来了,/不过就是眼前。//生活照样简单,/一年接着一年。/村寨渐渐远去,/消逝遥远的边缘。

这首诗看上去好像一首抒情主人公“介入”偏少的作品,实则不然。时代在发展,生活在延续,面貌在改变。生活在乡村的人们,并不因为知足就能常乐,也不因为无争就能维系。淳朴的人情往来,舒缓的生活节奏,在乡村面貌和青壮年一起“城镇化”之际,已经渐行渐远、一去不返了。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充满了惆怅,没别的,仅仅是深爱乡土的缘故。

《故乡》:

少年的我,/心儿摇曳着青草,/呼吸风中桐花的甜香。/久伫屋后青青竹林,/是我不舍的目光。/飘移的心情,/在云和雾里凄惶。/老式的汽车,/艰难上下七十二拐,/雪白了高原,/雁去了远方。//老来的我,/被黔风吹得坚强。/依恋山麓的清月,/爱惜田野的金黄。/忍冬衍生的河坎,/张开温柔的臂膀。/天际起伏的轮廓,/幻化七彩的光芒。/苦辣的滋味远去,/甘甜的味道悠长。/我离开一个故乡,/爱上另一个故乡。/生我的在梦里,/养我的在心上。

这首诗将“故乡”一分为二:一是出生之地,对她魂牵梦系;一是成长之地,对她真诚眷恋。其实,现实生活中没有几个人的故乡充满诗意。故乡的诗意在于每个生于斯或长于斯的人对她发自内心的热爱,以及由此产生的美好寄托。当然,萦绕着故乡情结的诗意未必总是轻松惬意的,它往往充满了凝重,甚至是沉重,因此才更加难能可贵。

三、亲人之爱

《我跪在母亲墓前》:

清明将至,草木萋萋,跪拜亲人,泪如雨滴……

我跪在母亲墓前,/眼里止不住泪滴。/久别的孩子回来了,/岁月已漂白了发须。//我跪在母亲墓前,/青蒿遮严了消息。/满天是惨淡的乌云,/遍野是呼号的荆棘。//我跪在母亲墓前,/往事是那么清晰。/操劳磨淡了艰难的岁月,/贫穷消溶了多病的身躯。//我跪在母亲墓前,/诘问遥远的晨曦。/养育之恩如何报答,/赡养之义枉论何及!//我跪在母亲墓前,/叩拜故乡的天地。/但愿今夜家乡的梦,/能使我们母子团聚。

对这首诗,从标题我们就可以明白它的思想和情感。缅怀固然是厚楣先生对自己母亲的,但同时也是他对故乡的。流年似水,可以改变容颜,但改不了厚楣先生对亲人对故乡的深沉的爱。这首诗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太阳落山的时候》:

在清明奠祭之日,谨以此纪念逝去的亲人们。

太阳落山的时候,/心儿跌入冰冷的塘/四周是茫茫的黑夜,/山坳里颤栗着寒霜。//鲜花凋谢的时候,/草地泛滥惨淡的枯黄。/放眼是浓浓的云雾,/田野中罩紧着凄凉。//微笑散尽的时候,/胸脯充塞浓郁的迷茫。/脑海是清晰的记忆,/树荫下遮蔽着彷徨。//月亮消逝的时候,/黑夜抹平蜿蜒的山梁。/野外是散乱的热风,/眸子内熄灭了亮光。//亲人离去的时候,/花萎日落、月尽笑亡。/拥挤的是绵绵的思念,/不尽的是袅袅的燃香……

从这首诗正文前的小序,我们可以明白它表达了厚楣先生对亲人的悲怆缅怀。无论虚与实,这首诗中冷色调的意象都颇多:第一节有“冰冷的塘”“茫茫的黑夜”“寒霜”;第二节有“凋谢”“惨淡”“云雾““凄凉”;第三节有“迷茫”“彷徨”;第五节有“花萎日落”“月尽笑亡”“不尽的思绪”“袅袅的燃香”。这些意象的连续渲染,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连绵不断的满是哀愁的画卷,引人惆怅。

四、人生之爱

《如果他们忘记了你》:

如果他们忘记了你,/你不能忘记自己。/将鱼竿甩进清彻水中,/与厚实希望紧紧相依。//你可以推开小窗,/伸开双手拥抱晨曦,/让心中风帆张开,/飘向灿烂的天际。 //你可以瀹杯清茗,/让那芬芳沁入心脾,/与清淡悄悄相拥,/就像躺在山坳野溪。//你可以闭眼聆听乐曲,/体味漆黑夜晚的空寂,/让音符从每个细胞漉过,/驱散深嵌心底的苦凄。//你可以静坐半山凉亭,/寻觅草丛秋蛩唧唧,/让清凉浸透心脾,/相伴月光一起回忆。//如果他们忘记了你,/你不能忘记自己。 /赶快点亮面前蜡烛,/探照面前新的奇迹。

这首诗足以使失意者读后获得一种心灵的慰藉。由这首诗,我们很容易地联想起俄国诗人普希金的作品《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但厚楣先生显然选择了另外的视角,具体入微地对失意者予以真诚的关怀和鼓励。全诗五个小节,字数相近,节奏相当,如果遇到有心的作曲者,或许可以作为歌词处理,配曲演唱。

《风筝心语》:

如果没有长线的羁绊,/我可能蹿上更高的蓝天。/白云朵朵压破了寂寞,/微风习习轻托着梦幻。//群山碧浪般腾翻,/长河细蛇似蜿蜒。/俯瞰的感觉充盈玄机,/新的视野令人目眩。//电闪雷鸣也许瞬间出现,/冰凌暴雨可能刹那弥漫。/既然已经作出了抉择,/洞穿身躯我无悔无怨。//自由的愿望花般灿烂,/惊世的感觉亲身体验。/纵然永远在世间消失,/但那痴心却亘古不变。

在这首诗中,“风筝”这个意象具有鲜明的象征意味,将其看作厚楣先生早期人生经历的写照,个人觉得并不勉强。因为父辈家庭出身的原因,厚楣先生当年不仅被政策阻挡在了大学的门槛之外,还被下放到偏僻的乡村,度过了艰难的八年。诗中的“长线”,其隐喻意义不难理解。“风筝”在云天高处能够获得俯瞰群山的美妙视角,但也可能因此遭遇雷霆风暴。诗的最后一节表明了一种决心:只要能实现自由的美好愿望,哪怕粉身碎骨,也无怨无悔。

五、民俗之爱

《苗家山寨》:

苗家寨子在深山,/林密草茂水潺潺。/木头柱子木板墙,/火塘的干柴久久燃。//苗家寨子在泉边,/米饭清香水甘甜。/生活艰辛劳作累,/对山一吼忘忧烦。//苗家寨子在山巅,/窄窄小道路弯弯。/座座山头艳艳花,/开开落落几千年。//苗家寨子在云间,纱裹雾罩难遮掩。千年银杏百年枫,古老的习俗代代传。

在这首诗中,苗家人富有特色的住居环境、生活习惯、热情豪爽的性格特征,通过节奏明快、句式整饬的抒写、镜头般灵活的切换,得到了到位的摹写。乍一看,这首诗就像一组七言绝句,但进入其间,谁都会发现它们比七绝更加酣畅淋漓、自由洒脱。

《纳西古镇》:

这是令人想往的地方,/匆忙的脚步迷失进花的馨香。/肃穆的古乐溶入静谧的夜晚,/清彻的流水淘尽别恨离肠。//这是令人吃惊的地方,/神秘聚成花枝跳出院墙。沉重的大门虽然紧紧关闭,却遮不住横溢奔撞的满院春光。//这是令人留连的地方,古朴的符号记载着谜一般的遐想。生活仿佛是纳西古乐,从容不迫而又兼容万象。/这是令人感动的地方,青瓦一片一片聚成海洋。辈辈辛勤积淀出古老的文明,/万古不变是纳西人的热肠。

向往、吃惊、感动、留连,可以看作这首《纳西古镇》四个诗节的情感要素,它们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了厚楣先生对纳西古镇的心理体验。由四种不同的心理体验延伸开去,便是这首新诗丰富而各有侧重的情感内涵,它们的核心同样可以归结为一个字,那就是——爱。

纵观厚楣先生的五十来首新诗,还有不少可做其他归类;限于篇幅,不展开。与上述作品相似,它们的主题大多都可以归结为一个个大写的相同的“爱”字。不夸张地说,在这些作品中,赞美是爱,讴歌是爱;欣慰也好,惆怅也好,喜悦也好,忧伤也好,全都因为爱。需要强调的是,在明晰的主题之外,我们同时还能欣赏到这些作品的意境之美和形式之美,这在当今一些被称作诗歌却让人读不懂的文字中,是难觅影踪的。

新诗押韵在当今常常遭到排斥,节奏感往往也被否定。尽管见仁见智,无可厚非,还是不能不说小有遗憾。一篇被称作诗歌的作品,如果思想上无法让人受到教益,情感上无法让人产生共鸣,艺术上无法给人提供借鉴,意境上无法令人获得美感,那么,它存在的意义,不管作者如何吹嘘,都是要大打折扣的。反观厚楣先生的这些新诗,除了鲜明的主题,生动的意象,我们还能获得多方位的审美愉悦。

除了在诗中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等等有着真挚热烈的爱,在诗歌之外,我们还能感知到厚楣先生对文学的痴迷、执着、勤奋与虚心,尤其是足以供我们细细品读的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在《“诗家语”初涉浅缀》一文中,厚楣先生提出了关于诗词的“四性”——含蓄性、形象性、精当性、音乐性。他的新诗创作,同样很好地践行了这个观点。

“难舍人间一段香”,是厚楣先生一首格律诗里面的句子,用来概括厚楣先生新诗的主题,可以说恰如其分。撇开对我们的诸多关爱和相互间的交谊不谈,仅凭一种文学精神和生活态度,厚楣先生已经是我们学习的高标,值得我们永远看齐、怀念。他的新诗,无疑是其中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组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