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恰似每个人心底最温柔的港湾,妥帖安放着童年的纯真笑靥、亲人的温暖关怀,以及那些被岁月尘封却依旧熠熠生辉的难忘往昔。于我而言,山东平原故乡的一切,都与春节紧紧交织在一起,每当思绪飘回故乡,那充满烟火气息的春节盛景,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腊月的风,携着丝丝缕缕的寒意,却也悄然裹藏着浓郁醇厚的年味。母亲在厨房中忙碌穿梭的身影,宛如故乡春节里最温暖明亮的烛光,照亮了整个家。她精心熬煮的粥,那馥郁的香气,悠悠地在屋内弥漫开来,这是家独有的味道,是母亲给予的爱的味道。锅中的食材欢快地翻滚跳跃,恰似我儿时满心盼着过年时那雀跃不已的心情。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生的母亲裹着小脚,在桌前全神贯注地制作着馒头。她的双手好似被赋予了神奇的魔力,不多时,一个个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馒头便跃然眼前。有灵动活泼的兔子,憨态可掬的小猪,还有娇艳欲滴、含苞待放的花朵。这些馒头,早已不单单是果腹的食物,更是母亲对生活炽热的热爱,以及对新一年满满的美好期许。
写春联,那可是叔伯哥哥的拿手绝活儿。他稳稳地握着毛笔,饱蘸浓墨,在红彤彤的纸张上挥毫泼墨,笔锋游走间,尽显潇洒自如。叔伯哥哥一边写,还一边耐心地给我讲解着每一个字的深刻含义,以及背后所蕴藏的美好寓意 。那一个个刚劲有力、入木三分的字,无一不是对未来的美好祝福与殷切祈愿。我站在一旁,满心满眼都是羡慕与钦佩,等春联一挥而就,便迫不及待地和他一起,小心翼翼地将春联张贴在门上。看着那鲜艳夺目的春联,仿佛新一年的好运已然排闼而来。
除夕的热闹非凡,无疑是故乡春节这幅绚丽画卷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母亲在厨房进进出出,脚步匆匆,精心筹备着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包饺子,每一个饺子里,都包裹着岁月的故事,以及对新年的无限憧憬与期待。当幸运地咬到包着硬币的饺子时,那份突如其来的惊喜与喜悦,至今仍清晰如昨,让我难以忘怀。
吃完年夜饭,一家人便围坐在那台被烟熏火燎的黑白电视机前,一同收看春晚节目。母亲始终将奶奶的需求放在心上,一会儿贴心地给奶奶递上一杯热茶,一会儿又细心地为奶奶拿些可口的点心,她的孝顺与关爱,如同一股暖流,缓缓流淌在整个家中,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那一刻,亲情的温馨与美好,在屋子里肆意弥漫,让我深深体悟到故乡所蕴含的无尽温暖与强大力量。
大年初一,天边才刚刚泛起鱼肚白,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便如同调皮的小精灵,迫不及待地钻进我的梦乡,将我从睡梦中唤醒。这一声声清脆响亮的鞭炮,宛如故乡春节专属的独特闹钟,声声催促着人们,赶紧开启这喜庆祥和的崭新一天。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穿上崭新笔挺的衣裳,满心欢喜地跟随着叔伯哥哥,穿梭在村里蜿蜒曲折的大街小巷,挨家挨户地去拜年。每推开一扇长辈家的门,扑面而来的,都是那股熟悉亲切、令人倍感温暖的热情。尤其是那些许久未曾谋面的长辈,一瞧见我这个身着戎装、常年在外保家卫国的晚辈,眼中瞬间亮起惊喜的光芒,赶忙伸出双手,紧紧地拉住我,热情洋溢地把我往屋里让。他们那粗糙厚实的双手,紧紧地握住我的手,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孩子,可算盼你回来了!” 紧接着,便关切备至地询问起我的部队生活,从高强度的训练艰辛,到日常生活的饮食起居,桩桩件件,无一遗漏,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他们对我的深切关爱与深深牵挂。他们的眼神中,满是对晚辈的殷切期望,希望我在部队里能够刻苦锻炼,建功立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村里的广场上,舞龙和高跷表演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那巨龙在舞龙人的手中上下翻腾、左右盘旋,气势恢宏磅礴,龙身上的鳞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夺目的金色光芒,仿佛下一秒就要挣脱束缚,一飞冲天。踩高跷的演员们则踩着高高的木跷,身姿矫健,灵活地在人群中穿梭、跳跃,做出各种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的动作,引得围观的人群阵阵惊叹与欢呼。孩子们在人群中嬉笑打闹,你追我赶,手中还紧紧地攥着刚从长辈那儿得到的糖果。大人们则围在一旁,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彼此寒暄着新年的美好祝福。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共同勾勒出一幅充满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的乡村春节画卷,这画卷里,满满当当的都是故乡独有的味道,以及那割舍不断的浓浓乡情。
故乡的春节,那些传承已久的传统习俗,早已如同涓涓细流,悄无声息地融入我的血液之中。无论我漂泊流浪到何方,故乡的模样始终在我心中清晰如昨。故乡,是我心灵永远的栖息之所,是我一生难以割舍的牵挂。即便时光如白驹过隙,岁月不断流转更迭,故乡的春节记忆却依旧鲜活如初,那温暖动人的画面,将永远如影随形,陪伴着我,走过人生的每一段或平坦或崎岖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