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卢春文的头像

卢春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25
分享

推磨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俺们山东平原这片广袤大地上,石磨,那可真是跟咱庄户人家心窝子紧紧连着的物件儿。它就像俺们村里最憨厚老实、最能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稳稳当当地戳在每个农家小院里。少了它,这日子啊,就仿佛庄稼地没了雨水的滋润,咋过都觉得少了点啥,心里空落落的,干啥都不得劲儿。

麦收时节,站在田边往远处一望,老天爷好似打翻了一大桶金色颜料,无边无际的田野瞬间化作一片翻涌着金浪的汪洋大海。微风轻轻一吹,麦浪一层赶着一层,那景象,恰似村里心灵手巧的媳妇在织布机上织出的精美鲜活图案。每一道麦浪都像在扯着嗓子,扯着那地道的山东腔,喊着丰收的好消息。这声音顺着风,在田野的各个旮旮旯旯回荡着,那动静,就跟俺们在麦场里热热闹闹打麦时一模一样。空气里,弥漫着醇厚得让人陶醉、直往鼻子眼儿里钻的麦香。那香气丝丝缕缕的,活像村里那群调皮捣蛋、满村子乱窜的小羔子,“嗖”地一下,就把带着日头热度和泥土腥味的香味送进了心窝子。人啊,整个人都被这麦香给迷得晕晕乎乎,浑身舒坦得仿佛骨头都酥了。

俺娘不紧不慢地趿拉着她那双旧布鞋,走到囤跟前。她那眼神,就跟瞅着啥稀世珍宝似的,小心翼翼地从囤里舀出两三瓢圆滚滚、胖嘟嘟的小麦。她端着小麦来到溪边,溪水清亮亮的,在她那双布满老茧、粗糙却无比温暖的手里潺潺流淌。她仔仔细细地把小麦淘洗了好多遍,那溪水就像小时候娘给俺们洗澡时那轻柔的手,在麦粒间穿来穿去,把麦粒上的土坷垃、杂质啥的都拨拉得干干净净。麦粒被洗得溜光水滑,看起来越发饱满光亮,就跟刚从河里捞出来、活蹦乱跳的鲜鱼似的充满生机。

随后,俺娘把洗净的小麦均匀地铺在洒满日头的院子里晾晒。日头那叫一个敞亮,阳光毫不吝啬地洒下来,就像给麦粒盖上了一层金纱。麦粒被照得锃亮锃亮的,金黄金黄的,跟俺们过年时供奉的金元宝没啥两样,闪着耀眼的光,仿佛在向大伙炫耀土地给予的丰厚馈赠。晒了一整个白天的太阳,小麦变得干干爽爽,还带着一股韧劲儿,每一粒都像憋足了劲儿、一心要去干一番大事业的毛头小伙,就等着接下来发生奇妙的变化。它们就跟即将奔赴战场的兵蛋子似的,精气神儿十足,仿佛在大声宣告:“俺们已经准备好啦!”

俺娘把晒好的小麦,缓缓地倒进院子西南角那座老石磨上。这石磨啊,就静静地待在那儿,像个历经无数风雨、对啥事儿都了如指掌的老辈子,见证着家里的日子一天天过去。磨盘上的一道道印子,那可都是生活留下的珍贵念想儿,每一道印子背后,都藏着一段故事,一段俺们家的酸甜苦辣。俺娘扯着嗓子,用那地道的山东话喊俺那俩姐姐:“妮儿哎,快来推磨喽!” 这时候啊,天空湛蓝湛蓝的,干净得没有一丝云彩,蓝得深邃,就像俺们村那口深不见底的老井,仿佛能看透世上所有的事儿。

几朵白云慢悠悠地飘着,恰似一群在天上尽情撒欢儿的绵羊,一会儿凑到一块儿,一会儿又散开,给这片蓝天增添了不少活泼的气息,看着就让人心里头欢喜。日头暖暖地照着院子,就像给院子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大氅,让人感觉又暖和又踏实,连时间都好像放慢了脚步。微风轻轻刮过来,撩起姐姐们的头发,还带来田野里特有的香味。那香味里,既有泥土质朴的实在味儿,又有青草清新的清爽气儿,闻着让人浑身舒畅,啥劳累都跑得无影无踪,就像在大热天里咕咚咕咚喝了一大碗凉丝丝的井水。

姐姐们听到俺娘的喊声,麻溜儿地跑到石磨旁边。她们双手紧紧握住磨棍,那磨棍在她们手里,就跟战士手里的武器似的,是她们干活的得力帮手。姐姐们眼神里透着一股倔强的愣劲儿,脚下迈着稳稳当当的步子,一下一下推着石磨慢慢转动起来。石磨发出 “嘎吱嘎吱” 的声响,在院子里一圈一圈地回荡着。这声音,就像俺们村里那老戏台子上唱的老掉牙的歌谣,吟唱着生活里的酸甜苦辣,每一声都带着过日子的艰难,诉说着过去那些拼死拼活干活的日子。那声音,有时候听着让人心里直发酸,可有时候又让人觉得,日子再难,也得咬着牙往前过。

姐姐们推着石磨,一圈又一圈,似乎不知道疲倦。时间慢慢流逝,困意像潮水一般,悄悄爬上姐姐们的眼皮,她们的眼皮越来越沉。不知不觉中,姐姐们在推磨的时候就迷迷糊糊睡着了。可她们的腿还在机械地动着,只是推磨的速度比醒着的时候慢了许多,每一步都走得挺吃力,但始终没有停下,就好像身体里有一股顽强的劲儿,支撑着她们硬挺着继续。俺娘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她没有叫醒姐姐们,而是默默地接过筛面、填粗料的活儿。俺娘干活又快又稳,每个动作都麻溜儿得很,那都是这么多年操持家里积攒下来的本事。她的手就像有魔力一样,干啥都又快又好。她时不时抬头看看姐姐们,眼神里满是心疼和慈爱,那目光就像春天里温暖的阳光,轻柔地照着姐姐们。俺娘心里跟明镜似的,清楚姐姐们平日里干活有多辛苦,现在能让她们在半梦半醒间歇一会儿,就是她能给予的一点安慰。这安慰就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给姐姐们带来温暖和力量,让她们能够继续咬着牙面对这辛苦的生活。

姐姐们脸上还带着尚未消散的疲惫,眼睛微微闭着,好像在梦里还在推磨。俺娘在旁边忙得脚不沾地,她把和好的面放在一边饧着,那面团就像个乖巧听话的娃儿,乖乖地在那儿等着。接着,俺娘不慌不忙地添锅、抱柴、生火,准备蒸馍。火 “轰” 的一下烧了起来,红红的火光映在俺娘脸上,把俺娘的脸照得亮亮的。俺娘的眼神特别专注,在火光里闪烁着光芒,那目光里有对生活的热爱,有对家里人的担当,还有对往后日子的殷切盼头。俺娘看着这火,就仿佛看到了一家人未来的希望,那眼神里透着一股坚定的信念,仿佛在说:“不管日子多苦,俺们都一定能挺过去。”

没过一会儿,馍馍的香味就在院子里弥漫开来,那香味儿馋得人直流口水。俺娘轻轻走到姐姐们身边,小声地叫醒她们:“妮儿哎,醒醒,吃馍馍喽。” 姐姐们迷迷瞪瞪地睁开眼睛,下意识地接过俺娘递过来的热馍馍。她们咬一口馍馍,慢慢嚼着,咽下去,动作还有些迷糊,但能明显看出她们对这馍馍的喜爱。那馍馍的香味儿,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她们心里最温暖的角落,让她们暂时忘却了疲惫。俺娘站在一旁,看着姐姐们吃馍馍,脸上慢慢绽放出欣慰的笑模样,那笑容里满是舒坦和欢喜,好像所有的辛苦劳累都值了。等姐姐们吃完,又沉沉地睡去,俺娘这才松了口气,自己也准备歇一歇。

在那个物资匮乏、啥都不富裕的年月,咱山东平原农村的日子可不好过,到处都是艰难困苦。像俺娘这样的农村妇女,靠着一双勤劳能干的手,还有那股子不服输的顽强劲头,给家里人撑起了一片温暖又安稳的天空,那是用满满的爱搭建起来的家。她们的爱,就像黑夜里的明灯,散发着柔和却坚定的光芒,不光给家里人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还给了家里人勇气和力量。

这种爱,在岁月的长河里慢慢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一辈又一辈的人在苦日子里努力向前奔跑,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股动力。这可不仅仅是家里传下来的一件物件儿,更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精神根基。它就像一根坚韧的线,把过去、现在和将来紧紧串在一起,让我们在时代的变迁中,始终铭记着家里的温暖和美好,还有那种不怕苦、不放弃的精神。不管时间怎么变化,这种精神都永远闪耀着光芒,为我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带着希望和勇气,一直坚定不移地向前奔,就像俺们村里的人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一样,永远怀揣着对好日子的向往,永不放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