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卢春文的头像

卢春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27
分享

在时光的长河里,一些看似平常的物件与话语,却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漫长的岁月。就如这快递单上的“鲁 ND3587”,那土腥气仿佛带着禹城前河套村的泥土芬芳,一下子就把俺拽回那片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土地。遥想当年,恁达在北京当了三十年通信兵,俺俩之间往来的书信,都得经过三道检查。岁月就这么“呼呼啦啦”地过去了,如今虽已退休,却好似两只分居北京、禹城与长沙三地熬着的鹁鸪鸟。她在禹城老家一门心思地带照顾年近九十的老岳父,俺在北京则守着如老营盘一般的三居室,或常年出差在长沙,虽说人分两地,可心里头那根线啊,一直紧紧连着呢。

话说那降压药,外头裹着禹城“仁和堂”的蜡纸,俺刚把鼻子凑上去,嘿,那黄苓的药香就跟她纳鞋底时糨糊的香气搅和在一块儿,丝丝缕缕,直往俺鼻子眼儿里钻。药纸上“硝苯地平早七点,二甲双胍随餐咽”的蓝墨水字迹,还是当年填写随军家属登记表时的笔体,一撇一捺间,仿佛藏着 1990 年扯结婚证那天纷纷扬扬的雪粒子,透着岁月的凉意,可又觉着怪暖和的。

俺正盯着这药寻思呢,目光就落到了那箱低脂奶上。这低脂奶啊,是从青海牦牛慢悠悠驮来的,走得可比军列还慢呢,足足晃悠了五天。你瞧瞧那纸箱的边角,都磨得跟俺在通信连时的爬通信杆磨毛边的军裤角似的,满是岁月摩挲的痕迹。俺照着她在视频里教俺的法子,把利乐包泡进那只军用版老搪瓷缸。这缸子可不一般,它陪着俺在北京西山巡逻了三十个年头,缸沿的豁口,正巧卡着那清冷的月光。热奶的时候,铝箔“滋滋”地胀开,恍惚间,俺仿佛瞧见儿子出生前她试奶瓶的侧脸,玻璃壁上凝结的哈气,竟跟如今老花镜片上的雾一模一样,一下子勾起俺那些个陈芝麻烂谷子的回忆。

再瞅瞅那陈皮,是川红橘晒就,蜷曲的纹路跟她拇指上顶针的痕迹严丝合缝,像是岁月精心雕刻的印记。太子参须子沾着滇红的泥土,在保温杯里伸展,好似抻成了骑兵缰绳的架势,带着一股不羁与坚韧。枸杞在 85 度的水里欢快翻腾,胀得赛过她怀老大时肿起的脚脖子,透着生命的蓬勃。最数那山楂片不老实,老是在杯口打转转,像极了她查岗视频里突然冒头的模样,俏皮又可爱。

“甭忘喽地蛋子烀烂和药吃!”手机屏幕里,她裹着藏袍,背后青海湖的风把经幡刮得猎猎作响。那带着禹城土话味儿又掺着酥油香的叮嘱,可比当年师部电话里的电流声真切多了。说起来,昨儿俺故意把降脂药藏进维生素瓶,寻思着逗逗她。嘿,你猜怎么着?今儿就收到了加急件。新药盒上用马克笔描粗了剂量,力透纸背的笔迹在蜡纸上洇出月牙痕,跟她眉间的皱纹一个样,满是牵挂与关怀。

今晨拆开最后一板药,铝箔的凹痕竟显个“安”字。阳台外头柳絮纷纷扬扬,恰似她拆碎的药监码,从遥远的三江源一路飘到徒骇河。保温杯壁上粘着便签:“牛奶趁热,药别放凉。” 蓝墨水洇开的边角,跟当年随军家属证上的钢印似的,仿佛把这三十五年的光阴都深深地烙透了,烙进了俺们的生命里。

你看呐,这些个物件,这些个话,里头藏着的不光是俺俩的情分。岁月悠悠,家庭就像一艘船,俺们在里头,有欢笑,有牵挂,也有坚守。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斑白,俺们守着这份情,守着这个家。这不仅是俺俩的故事,也是无数家庭的缩影。在岁月的长河里,家庭的温暖与坚守,就像那永不熄灭的火种,一代一代往下传。俺们守着的,不只是彼此,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期盼。这份坚守,在岁月里发酵,愈发醇厚,成为俺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